第132节
书迷正在阅读:不做皇后做宠妃、[综英美]身为龙三太子的我、隐秘的人类身世、还债、财迷黑科技系统、[综英美]当演员遇见复仇者、猎爱总裁太凶猛:女人,我狠狠疼你、玄莺煨(糙汉宠文,sc 1v1)、福缘仙途、化兽gl
小姐愕然道等下妈咪还要来的呀,韩道德想了想,掏出五张百元大钞递给她,说道你就跟妈咪说服务太好,额外送你的,大年三十的还得讨生活,妹子你也不容易。至于你跟妈咪说我送了你是五百还是三百,你看着办就是。这位上了年纪的大伯都如此善解人意了,小姐自然不好再撒娇,迅速穿上衣服,心中有点小懊恼知道这位大伯如此爽快厚道,做活儿的时候就更用心些,其实估摸着差不多该有孙子的大伯长得是不太对得起党和人民,但没啥坏癖好,很好说话。韩道德和香水味有点廉价的小姐一起离开房间,给田图斐打电话,轻声说道:“小六,对不住了,陪我去趟市里。” 大半夜的,上哪去弄《古文观止》,呵呵,韩道德自有他的门路法子,连这点小事都搞不定,他自己都没那个脸给大少爷打江山。 吃完早餐,赵家大宅一大帮人前去祭祖,一律步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得走四十来分钟,赵山虎和赵家二奶奶土葬在一个山腰风水宝地,两座坟头隔开了距离,因为赵家老佛爷发话了这中间的位置要留给她,她跟那个上海女子斗了一辈子,大事小事赢了一辈子,老佛爷仍然不愿意在最后关头输给那位大家闺秀哪怕一次。一行人浩浩荡荡,赵甲第挽着奶奶,照顾到老佛爷,队伍行走速度缓慢,到了山腰,两座坟建造得并不气势恢宏,普普通通,这点是赵山虎生前的愿望,老人回光返照,最后一次头脑清醒,躺在病床上直接就对赵三金摊开了说赵鑫,你自作主张帮我挑地儿睡觉,你怎么说都是我儿子,我接受,但棺材本是我自己的钱,不要你一毛钱,要是敢弄得跟土皇帝一样的坟墓,以后你有脸来上香?小心雷劈死你。 陆续上香敬酒,赵太祖当之无愧是第一个,照理说持家的黄芳菲也应该有资格陪丈夫一起,但她这么多年一直选择后退两个台阶,等老佛爷和赵甲第上香后,才和儿子赵砚哥,王半斤齐冬草一起上香。后面上香的亲戚,都极为讲究按资排辈,丝毫不能乱。一圈轮流下来,就是半个多钟头,兴许有人在赵家大宅里戴着厚重面具,即便吃着年夜饭或者看着春晚都不忘一边把酒言欢笼络关系,一边称兄道弟一边相互试探,或者尔虞我诈一下,但到了两座坟前,却都是不约而同收敛了许多,脸上的敬意都发自肺腑,没有故作矫情悲伤。 上的酒是赵老爷子生前嗜好的一种自酿土酒,连包装都谈不上。度数高,入嘴凶,能在胸腔心口烧出火来。接下来就是放鞭炮,全部让赵甲第和赵砚哥两个做孙子来点燃。最后,赵太祖捧着一炷香走到坟前,这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可以走了,今天,赵家老佛爷是第一个,王半斤和齐冬草一左一右搀扶着,赵甲第却留了下来,赵砚哥也不想走,却被母亲黄芳菲强硬拉走。 赵太祖举着香,低着头,轻声自言自语,只见嘴动,听不到这位权位如日中天的男人说些什么。 赵甲第远远蹲着,等赵太祖弯腰插上香,赵甲第点燃一根香烟,放到爷爷坟前。 赵太祖轻轻道:“走吧。” 赵甲第跟在他后头。 “陈平安说你进步不小。”赵三金摸了摸裤袋,抽起一根烟,并没有转头。 “师傅就收了我这么一个徒弟,器重欣赏一点很正常。”赵甲第平静笑道。 赵三金不置可否,换了一个话题:“明天跟半斤去北京,要不要准备什么东西?有需要就开口,别劳烦你奶奶了。” 赵甲第摇头道:“不需要。” 赵三金不再说话。他本就不是话多的人。两人步子都不大,一时半会追不上前面的大队伍,无形中成了父子独处的罕见一幕。 赵甲第犹豫了一下,问道:“金海对淡水项目是不是赌太大了点?” 赵三金笑道:“无所谓,赌输了,最多延缓一下金海赚钱的速度,动不了根本。再者,你铁了心不掺和进来,连实习都跑去杭州,呵,这个中金,穿着黄马褂捧着尚方宝剑,在国内资本市场称王称霸,到了外头,就不太入流了。没个十几二十年积累,底蕴出不了的。暴发户气质,跟金海一个德行,谁也别五十步笑百步。换谁坐在那个位置,就是条只会拉屎发情的狗,赚钱都要比不赚钱容易。不过话说回来,你只是去镀金,没什么关系。” 赵甲第无奈道:“拜托,金海再牛,也比不过国字号的中金,你别酸。” 赵三金哈哈大笑,对儿子的挖苦,不以为意,道:“那不一样,金海的钱都是你老子一个兜里的,中金那几位没我这份霸气。” 赵甲第不得不报以白眼。 赵三金抽烟不慢,停顿下来,他不习惯用打火机,而是在一根烟即将燃尽烧光时,烟头对烟头,用仅剩的火点着下一根。他叼着烟站在半山腰,驻足而立,眺望远方,说了一句赵甲第云里雾里的话:“我其实希望你,陈平安,还有黄老爷子,还有一些我养了很多年的棋子,都派不上用场。因为这就像一户家境困苦赤贫的人家,小心翼翼珍藏着最后一件传家宝,等把这件宝贝拿出来的时候,这个家庭也就真正走到了穷途末路了。但我们老赵家又有点不同,哪怕有一天金海倒了,甚至说我某天死翘了,赵家也倒不掉,这叫虎死不倒架!” 这一刻,赵太祖豪气纵横,气吞如虎。 第278章 四合院 正月初二,原先拥挤不堪的赵家大宅近乎走得一干二净,所幸不是树倒猢狲散,而是各奔前程或者各回各家,齐冬草黄睿羊这批家族年轻一辈金海菁英都追随赵太祖前往北京,海水淡化项目过于庞大,仅仅跟北京方面需要挂钩对口的部委就多达十几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纰漏,需要步步为营小心打点,外界很难想象如此巨大牵动整个金海身躯的战略方案,赵太祖竟然全盘交由一个还不到二十五岁的女人去cao作,哪怕这位彗星般崛起的女性商界新锐在以往案例中战绩骄人,但大多数商业评论家都认为赵太祖过于儿戏,胆敢弃用王厚德这批老成持重人脉深厚的元老,难免有经济学者揣测赵太祖是否与石佛等高管起了间隙,再难有这些年如胶似漆伯乐知遇的蜜月状态。 赵甲第则跟着王半斤前往北京,两人换着开一辆宝马7系,赵甲第先去了趟ts市区,见过了一对父母,这才驶向北京,一座给赵甲第印象除了大还是大的城市,那里的人官帽大,有些口气大,有些则是胸襟大,尤其是街道也宽大,没什么小家子气,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那些个真人不露相琵琶遮面在巷弄里的部委机构办公室,这是与这座红色首都匹配的底蕴和城府,ts离京津都不远,赵甲第来过的次数却寥寥无几,本来说好换着开车,王半斤却赖皮地屁股扎根在副驾驶席上,整理储存在电脑上的摄影作品,翻出得意杰作,还会扛着电脑端到赵甲第面前,一点不顾及司机在高速路上小心紧张的感受,赵甲第一阵火大,忍无可忍,终于爆粗口道王半斤你丫滚一边凉快去,再烦我就跟你同归于尽了。王半斤撇了撇嘴,良心发现,终于放赵甲第一马。总算安全到达北京城,王半斤给母亲王竹韵打了个电话报告行程,接下来王半斤瞎指路,让赵甲第多转了起码半个钟头的冤枉路, 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地来到赵甲第熟悉的街道,这一带可以算木樨地到玉渊潭南门一线。 王半斤厚颜无耻地说姐的方向感不错吧,赵甲第已经懒得理会,默不作声停下车,四合院外的街道肯定是没有停车位了,挤满了一部部挂军牌或者政府牌照的车子,挡风窗下车证的一张一张格外扎眼,展览会一般。但这些车子大多是三四十万的价格段位,甚至不少都在二十万以下,反而超过五十万的并不多见,偶尔几部路虎奔驰s级的好车,挂的牌照也相对平庸,赵甲第下了车,提着一盒茶叶,就这么简单,茶叶是他从观音村带来仅剩四两多山村老茶,茶罐稀拉平常,茶叶更谈不上珍贵,但王半斤觉得不错。 赵甲第被王半斤挽着手臂,步伐缓慢,一路上见到牌照最牛叉的是两部奥迪a6,一辆出自总参,一辆挂京g6,王半斤如数家珍,把一辆辆车的来历数落过去,一如既往的尖酸刻薄:“其实一些牌子都是报废车上摘下来的,没进电脑销号,车管那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重新使用了。还有那些个车证看着就搞笑,过期多少年了还舍不得拿下来。这辆挂a82段的路虎看到没,最煞笔,是韩洪那2逼的,本来早就该归还回去,但韩洪那个在国家电网当老总的老爹舍不得,原先是装在奥迪a8上,后来韩洪满地打滚要了过去,没事就跑长安路上去显摆,忽悠外地人,纸老虎罢了……不过呢,大多数都是货真价实,可惜咱们家的不多,也不牛。我叔可能算是最出息的一个了,但也才副部级,所幸是实权部门,总算长了一点脸面。瞧,这部京82就是他的。你小心点,二叔的女儿,王严妮这妞最势利,等下你少不得被她挖苦,你做好心理准备。再有就是梅姨因为上次偷跑去上海的事,对我还有怨念,你得帮我说好话。” 到了。 挂有大红灯笼的四合院门口站着穿着喜庆气的王竹韵和梅姨,还有一些男男女女,赵甲第一个都不认识,偷空瞥了眼大门上的春联,毛笔写就,显然是王家老太爷手笔,笔力虬劲。看到赵甲第和王半斤,王竹韵和梅姨的笑容显然要真诚许多,其余王家成员则象征意味很浓,大多以审视的眼光看待叛徒赵家的不速之客,只不过都隐藏较好,不至于流于表面,唯独一个站在清雅中年男人身边的年轻女孩,虎视眈眈,谈不上半点善意。赵甲第陆续喊了声大妈和梅姨,梅姨帮着介绍,门口站着的都是王家的嫡系成员,尤其是王清平,老王家第三代的中流砥柱,还主动伸手与赵甲第轻轻握了一下,他可以算是借干部年轻化的大好东风崛起上位的典型,国内最年轻的一批高干,知识技术性精英官僚,毕业于北大,博士学位,一身儒者风范,一半缘于先天优势的家教身世,一半靠自身后天努力积淀,但谈不上官威,甚至说官味都不浓。 除了气态中正平和的王清平和一脸倨傲的女儿王严妮,还有王半斤的三叔王清河,在人民日报工作,担任职位不高,妻子则中国神华就职高管,膝下一对儿女都还在上大学,一个清华,一个人民大学,夫妻子女一家人都面容安静,并无锋锐,偏向书香,老王家第二代香火不旺,例如王半斤爷爷就早早去世,老太爷的小儿子目前在南方养老,与老太爷老死不相往来了半辈子,想必是有着解不开的天大疙瘩,王半斤不爱说这些,赵甲第也就无从得知这个三代人都在走下坡路的红色家族内幕八卦。 他跟每一个人都客套过去,最多能勉强算不卑不亢,再无更多画蛇添足的气势。 进了四合院,院子是四进格局,很是夸张,足以见得当年王家老太爷在政坛上的能量。光是院子有四个,前院,中院,正院,还有一个后院。前院中有一排柿子树,赵甲第记忆最深刻鲜明的那棵老榕树栽在后院中,四合院这会儿住了六七家人,大多数都是春节期间暂住,跟一般红色家族一样,后代们都搬离了最初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院子,但也有一些占据历史悠久胡同小院的家族则是家道中落,院子都被国家回收,王半斤一家始终住在面朝正院的东厢房,谁都清楚家里老太爷老祖宗最是宠溺这个曾孙女,本来有望跟王清平一起担起家族中兴众望的王竹韵去了舟山普陀岛后,王半斤也出国留学,本就安静的四合院愈发冷清,正应了第三辈名字中的“清”字。王清平王清河兄弟都住在中院房间,其中后者是常住,就职于清水衙门,加上老太爷最憎恨子女后代在经济问题上犯错,学者王清河相比较单位分配的房子,还是乐意住在藏书颇丰的四合院,一来有老太爷坐镇,没谁敢吃了雄心豹子胆来烦扰,二来一对子女能够接受老太爷的亲自指点,是最大的无形裨益。 今天才正月初二,到访的客人还不算多,明天开始才是高峰期,老太爷门下弟子不计其数,被老太爷仅是吝啬评价为“资质中庸,无经纬之才,只够造福一市一县”的王清平能够这十多年始终位于平步青云的艳羡态势,旁观者都心知肚明,虽说老太爷一直懒得刻意提携这个孙子辈的“庸才”,但这不妨碍当年受恩惠泽于老王家的门生和世交去重视的确有不俗能力的王清平,毕竟当得“王书生”庸才二字评语,看似寒碜可怜,其实已经很了不得了。因为被老人评为庸才之上人才二字的人,多半是屁股坐过国副级位置的煊赫大人物。 正院占地面积最大,除了原本就有的石凳石桌,还从屋里搬了张桌子出来,坐满了人,看到赵甲第,都眼神意味深长。 王竹韵让梅姨把那罐茶叶送去老太爷由耳房开辟出来的书房,她则领着赵甲第通过侧门前去后院。 老榕树。 两只半人高的青瓷大缸,数十尾青红色鲤鱼优哉游哉摇尾游曳,缸底丢满了大大小小的钱币,这是老王家的习俗,家族里不管是谁,多大的年纪,每长一岁,都要往大鱼缸里丢下一枚钱币。 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朝王竹韵和赵甲第迎面而来,赵甲第身躯轻轻一震。大抵知道院外门口街上那部京g6是谁的了,因为赵甲第曾在电视上见过眼前的老者,他所执掌的部门,是所有部级单位里的重中之重,可谓魁首。陪伴老人送出院子的应该是老太爷的生活秘书,是一个四十岁出头的中年男人,习惯性带着礼节性淡淡笑容,只是比起学者身份的王清河那种略显刻板清冷的笑容,要多了一丝亲近感,却决不至于给人谄媚讨好的感觉,这一点,赵甲第在李檀脸上看到过,只是两者谁更胜一筹,一位是“近达天听”,一位是“封疆大吏”,还真不好说。 老人跟王竹韵热络打了声招呼,朝赵甲第笑着点点头,就擦肩而过,并不染发,两鬓尤为霜白,这才党内领导中极为罕见。 榕树下,老太爷躺在椅子上晒太阳,躺椅摆放很有讲究,并不会被枝叶茂密的老榕树遮去全部阳光。 老人闭着眼睛,手上拿着一直收音机,在听北京一个频道的时事报道。 赵甲第站在不远处,望着躺椅上颐养天年的老人,明年这时候就是整整一百岁的老人,说不出话来,一些之前酝酿排练多遍的言语,都忘得一干二净。 老人睁开眼睛,看向被孙女王竹韵轻轻安排坐下却仍然略显拘谨的赵甲第,慈祥笑道:“小八两,那个不喜欢读书的小家伙,是吧?” 第279章 国手之力,国士之风 赵甲第被王老太爷一句话勾起儿童时光的回忆,是王半斤拉着怯生生的他步入这个专属于老人的后院,之前小八两听院里长辈小孩都说后院是叫禁区的东东,未经允许闯进去就挨板子的,年少懵懂的小八两多胆小,上个小学都需要jiejie王半斤蹲在教室外头盯着,他本来就对附近那些个持枪的警卫兵很是敬畏,听到后就更不敢迈雷池一步,一天黄昏,熬不过王半斤拿着一根自制小钓鱼竿跟他说后院可以钓鱼玩,去了后才发现躺椅上的老人,王半斤没心没肺去垫脚跟站大青瓷缸旁边钓鱼了,留下孤苦伶仃胆小怯弱的小八两独自面对老太爷,当时老人挥了挥手,示意小八两走近一些,小八两这才蚂蚁搬家一般挪了挪,老人再招招手,小八两才肯走到面前,老人问几岁了,小八两腼腆轻声回答八岁,老人接着问看过多少书了,小八两就没下文了,红着脸,不知如何作答,如今日一模一样躺在老榕树下躺椅上的老人笑了笑,没有多说,闭目养神。 小八两就逃回王半斤身边,只差没有哭出声,王半斤则依然无法无天地糟蹋老人的心爱鲤鱼,一共钓起来五六条,每次老太爷睁开眼睛望过来,她就不动声色取下鱼钩放回去,三番四次后老人就懒得理睬,王半斤最后偷偷把一条蹦跳的鲤鱼塞进口袋,故意说一声哎呀,得回去做功课了,老太爷,走了啊,您慢慢瞌睡哦。随后王半斤就拉着战战兢兢的小八两一溜烟跑回正院,把口袋里的一条小鲤鱼拿出来,放进一只装满水的油纸袋,用一根绳子系紧,很豪气地说送你啦。然后姐弟两个就趴在桌上看那条脱离群众的可怜小鱼在袋子里游荡,最终,赵甲第离开四合院的时候捎上了袋子,在小学里都小心翼翼养着它,买了一个小玻璃鱼缸,直到某天鱼缸被班级里地头蛇的小痞子偷偷扔掉,小八两才开始人生中的第一次发飙,完全疯魔癫狂,先是被揍得鼻青脸肿,然后鼻子和嘴角都流血的他愈战愈勇,追着那帮王八蛋同学追着打了半个学校,全部被他打趴下不说,还一人一板砖下去,从此之后,就极少有当地学生敢欺负赵甲第这个外地的神经病苦逼娃。 老太爷看到眼前年轻人竟然失神,也不打搅,活了很多一般人的两辈子年月,养气功夫早已经炉火纯青,老人时常自嘲这一生做过最英明的一件事情就是活的时间久了,能够亲眼看着一个个政敌倒下去,早早上了中央一台的讣告,葬在八宝山,再没办法跟他怄气,这场持久战,是他赢了,笑到了最后。赵甲第被王竹韵扯了扯衣袖,猛地回神,赧颜道:“对不起,老太爷,开小差了,在想着第一次来后院的情景呢,您还是精神气十足,没变化。” 老太爷呵呵一笑,对赵甲第的失礼不以为意,见了太多在自个面前如履薄冰如临大敌的后辈后生,偶然出现个敢发呆的孩子,也不错嘛。他放下收音机,搁在身旁的木凳上,拿过一对核桃,慢慢旋转,其中一枚核桃可能年纪比王竹韵还要大,反正王竹韵自打记事起就知道有那么一对,后来被王半斤偷了一枚,给弄丢了,老太爷倒是没生气,王竹韵这些长辈差点疯了,狠狠抽了王半斤一顿,结果没哭没闹的王半斤也不承认错误,就是闭嘴不说话,你们打就是了,把一帮大人弄得下不来台,过了几天,偷溜出家的小闺女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颗新核桃,送给了老太爷,那天是老太爷的生日寿辰,那一年,王半斤,叫王后的小虎妞,才九岁,所有人都清晰记得从来都是刻板着一张布满风霜脸孔的王家老太爷,接过核桃后,抱起曾孙女,竟然眼眶湿润起来,所以第二枚核桃,谁都牢记它的岁数。 老太爷指了指桌上的瓜果点心,笑道:“别客气。” 赵甲第点点头,拿了个苹果啃起来。 王竹韵见气氛还算融洽,如释重负。 老太爷的生活秘书走回院子,轻轻坐下,并没有插嘴,安分守己。一个人从老太爷的正房后门来到后院,大大咧咧坐在赵甲第和王竹韵中间,一般人都是从侧门走入后院,敢这么明目张胆肆意妄为的,除了王半斤没第二个,这虎妞是牛到敢撕老太爷珍藏书籍的书页去折纸飞机还满院子跑的彪悍存在,至于她当着老太爷的面去钓青瓷缸的鱼,大家就被迫地学会习以为常了。王半斤落座后,朝那个以敦厚稳重著称的秘书喊了声田兄,敢情还是称兄道弟啊,王竹韵瞪了没大没小的女儿一眼,不过那位已经而立之年的生活秘书却笑着点点头,眼神温暖,这种如同看自家女儿的视线是伪善矫情不出来的,再者,在老太爷面前玩小鸡肚肠坑坑洼洼,等同于自掘坟墓。王半斤嘿嘿笑道:“田兄,你不是自诩圈内小国手嘛,我给你拿围棋去,你跟这位手谈一局?” 姓田的生活秘书摇摇头。王半斤哪里是体谅人的角色,二话不说就回老太爷房间搬棋盘棋子了,田秘书一脸无奈,王竹韵这一次并没有阻拦女儿,老太爷听到后微微一笑,继续休憩。 在六十年代,老王家还是住在西山一带的胡同院落,那时候老太爷虽然位阶已经足够吓人,但还不至于住在中南海,77年后,老太爷众望所归地复出后,组织上重新安排了新住处,起先老太爷听说是四进的大院子,不肯搬,后来被已经搬到临近位置的老战友带着逛了一圈,老太爷一看到那株罕见的老榕树,立即就中意了,在老北京人眼中,哪家哪户家里要是有一棵榕树,那都说是有大福气的人家。榕树是热带树木,在一到冬天就动辄零下几十度天寒地冻的北方,很难成活,老一辈都说是得有地气儿暖着才行,而且榕树四季常青,形同华盖,看着就喜庆,一个偌大家族能够如此,想必是每一个老人乐意说出口或者深埋心底的共同心愿。寄托的福气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大伙儿心知肚明,老太爷对与台湾遥遥相望的福建有浓重的特殊情感,而在福建省某地,老太爷就曾在一棵榕树下跟一位老总指点江山过,一直在党内高层引为美谈,小辈们对此可能感触不深,可能当天书听一听就一笑而过,但老太爷一辈的老古董们,可都上心得很。 王竹韵轻声道:“爷爷,外头冷,别多呆了,回屋吧。” 穿着暖和的老太爷瞪了一眼,没好气道:“什么话,翻雪山那时候不冷?不照样挺过来了,人呐,就得吃苦,吃苦不能光顾着享福,你看那些个一有机会就学会养尊处优的家伙,谁能比我活得久?养生养气,就是躲在屋子里冷了吹暖气热了吹冷气,一天到头有人把我当金子做的菩萨去伺候着?要是都顺着你们的意思来,我早就不是在躺椅上,而是棺材里了!” 王竹韵苦笑,不敢再说。你要跟老太爷争论讲理,十次有十次会输得心服口服,也就虎妞这种干脆蛮不讲理的,才讨得到便宜。 王半斤搬来榧木棋墩,两盒棋子,价位平平,并不惊世骇俗。棋子也比较崭新,因为近些年老太爷毕竟岁数大了,不太适应长久的脑力活,加上他又是胜负心极强的人物,不喜欢输棋,更憎恶别人放水让棋,就下得极少,而老人的生活秘书田增是围棋好手,一开始是讨老爷子的喜,下了苦工夫大毅力去钻研,后来虽然老太爷不怎么碰围棋,田增倒是落下了棋瘾,棋力渐长,在圈内颇负盛名,可谓罕逢敌手。赵甲第被赶鸭子上架,也就不再客气,打开棋盒后,本就直挺的腰板下意识愈发笔直坐如钟,秘书田增低着头,眼角余光瞥见赵甲第的姿态,嘴角勾起,笑意淡然,显然,他并不真的以为眼前年轻人是劲敌,这位秘书的自信底气,是无数盘胜利堆积出来的,而非一味眼高于顶的盲目自负。洪家丫头那位“洪官子”,天赋惊艳,加上有顶尖国手培养,与他对弈,一样是胜负五五分。 虽然胸有成竹,田增还是没情商低下到要说出让子的话。他猜黑先行,开局中庸,并不咄咄逼人,这很符合他多年磨砺打熬出来的处世作风,内敛而深沉,讲究一个细水长流方能滴水穿石,古语说字由心生棋风如做人是很中肯点题的。而赵甲第的落子也无凌人气魄,如出一辙的中规中矩,棋至中盘,田增还能保持云淡风轻的心境,只是对这个年轻对手的棋力评价提高了一个台阶,起码并非寻常的业余玩家,是个相当不错的对手。王竹韵不懂围棋,是门外汉,王半斤稍微好点,小时候天天被老太爷逮着下围棋,下得臭,但眼力还是有的,似乎对温吞的棋局有所不满,明目张胆狠狠掐了一把赵甲第,赵甲第纹丝不动。 身体还算健朗的老太爷缓缓坐起身,眯着眼睛,观察战局,时而点头,时而摇头,做到了观棋不语。 当赵甲第余光看到王竹韵搬椅子坐在老太爷身边,拈了拈棋子,棋风浑然一变,瞬间落子如飞。 猛然加快了收官的步骤。 田增眉头愈发紧紧皱起,但考虑到赵甲第的快棋落子和一旁老太爷的专注旁观,也跟着快捷起来,很少长考,如此一来,赵甲第强悍的快棋实力和官子计算瞬间爆发出来,让棋局由均衡一落千丈为田增的劣势,大败局趋势明显,田增笑着投子认输。胜不骄败不馁,甚至都没有说再下一局。王半斤得意洋洋,王竹韵再次偷偷松口气,赵甲第安静收拾棋子,放回棋盒,这时候老太爷突然发话:“再下一局,认真下,下棋快可以,但别藏着掖着了,两个都拿出真本事。” 田增微微一笑,打起十二分精神,眼睛中第一回流露出不加掩饰的斗志,赵甲第挠了挠头,重新打开棋盒,再次对局,这一盘赵甲第执黑先行,第一手棋就让局中人的田增和观战的老太爷一愣,是在生僻晦暗的六八位置,一记乱刀当头斩下,谈不上狂妄,但足够生冷,田增略显哑然,争锋相对,应在边上,相当于大飞挂对手的第一手,在常理之中,岂料赵甲第继续剑走偏锋,轻轻落子在五七位置上,大约能算前无古人了,田增执白只得以不变应万变,下在自己右手边的目外,下定决心来一场兵来将挡的攻坚战,但赵甲第却是出人意料地大开大合,随后四十手完全牵住了田增的鼻子走,大有老子前五十手天下无敌的气焰,意气风发,攻城拔寨一气呵成,田增处处捉襟见肘,第142手赵甲第好似天外飞仙,灵气和霸气十足,使得白棋才中盘便脆败得一塌糊涂,田增拈着棋子,有些失魂落魄,竟忘了投子认输,一脸苦笑。 老太爷咦了一声,弯腰,更加贴近棋盘,琢磨了许久,终于讶异加赞赏地盖棺定论:“有国手之力,有国士之风。先前说你不爱读书,应该是老头子我错了。” 第280章 冬雷 这顶大帽子一扣下来,赵甲第立马坐立不安,是王半斤替他解了围,嬉笑道老太爷,您呐这回可是走眼了,小八两就是小脑袋瓜聪明点,没您说的那么高大全,别吓着他。王竹韵拿起桌上一颗橘子,丢向王半斤笑骂道闭嘴,没人当你哑巴。被顶嘴的老太爷哈哈大笑,精神气之好确实让人很难想象是一位将近两倍知天命之年的老人。田增深呼吸一口,不仅按照规矩投子认输,还主动承认道:“段位相差悬殊,输得服气。甲第,深藏不露啊,昨天虎妞还故意给我下套,说你水平一般般,让我尽管放心。” 田增没有急着收拾棋局,而是目不转睛盯着看似纷乱其实玄机重重的棋盘,内心自嘲好家伙,被下了一盘指导棋了,输得当真不冤枉。田增越看越入神,时不时就某一手落子虚心请教安静坐在对面的年轻人。赵甲第一旦说起围棋,无形中就圆转如意了几分,谈吐清淡热络恰到好处,在平常水准以上。老太爷并不插话,躺回椅子,听到妙处,频频点头。王竹韵神采奕奕,脸色异常红润。王半斤也朝赵甲第做了个邀功讨赏的撒娇表情,可以不解风情的赵甲第完全视而不见,只顾着跟田增耐心复盘。田增绰号僵尸,就是指他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能够依靠不俗的韧性去搅局,往往可以“借尸还魂”,扭转乾坤,但碰上官子功夫远胜洪绿苔洪官子的赵八两,只能心悦臣服地认栽,两个同道中人相谈甚欢,一来二去,气氛总算真正热络起来。简明扼要的复盘快速结束,王半斤就拉着赵甲第把棋墩棋盒搬回去,王竹韵见缝插针说道:“爷爷,小八两虽说是理科生,但术业有专攻,不仅精通围棋,在经济学方面也是建树不小……” 老太爷皱了皱眉头:“建树?竹韵,这个词汇别乱用,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孩子能谈得上建树,别弄巧成拙了。” 被反驳回来的王竹韵并不慌张,笑道:“您还真别不相信,八两这孩子去年下半年给了工行一个社会责任模型,大受好评,难能可贵的是全部由他独力完成,没有半点水分,已经被工行正式采纳,您要是不放心,大可以让田秘书把工行11月份发表的年报抽出来,您也搞过经济,甚至可以弄一份完整的资料看一看,就清楚分量重不重了,工行的官僚做派您也知道,可不敢拿这个开玩笑。” 老太爷带疑惑语气哦了一声。田秘书已然心中有数。王半斤和赵甲第返回,王竹韵也就不再多言,就此打住。她起身去正院和亲戚聊天,很多人已经是多年未见,王竹韵虽然信佛,但骨子里仍然不是斩断尘根的那类出世,否则她也不至于有这一趟北京之行。起身临走前王竹韵给了女儿一个眼色,王半斤心有灵犀,总算察言观色了一把,识趣地跟母亲一起离开后院。田秘书小声道老太爷,该回屋练字了。田增并没有说回房休息,因为那样一来,以老爷子钻牛角尖的脾气秉性,十有八九要继续在后院逗留。这叫做摸准了门脉。果然,老太爷不需搀扶地起身,看着率先起身的赵甲第,老人回头指了指在老北京比国副级领导还罕见的老榕树,轻轻道:“《太平寰宇记》记载福州有榕,其大十围,凌冬不凋,郡城中独盛,故号榕城。当年我跟一位老总打到了福建省,只有一海之隔呐,天气好些,都能看到那座金门岛。所以我才挑了这个院子,希望活着的时候,能够当做一个警醒,时不时就来抬头看一看。” 兴许是躺久了,老太爷步伐称不上矫健,赵甲第本能地想要去搀扶,老人却摆了摆手,感慨道:“老啦,说不定哪天一闭眼,就再也醒不过来。”他踱步走进正房,后头跟着田增和赵甲第,老人直接进了书房,没有坐下,而是站在一面墙下,墙上挂着一幅年代悠久的巨大军事地图,是解放战争尾期的全军战略路线图,恢弘而磅礴,老人望着地图,怔怔出神。 “四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我军由抗战期间鄂豫皖发展来的中原军区从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突围成功,拉开序幕。《汉口协议》成为一纸笑谈。老蒋的烟雾弹一点都不高明呐。” “哈哈,熊向晖顶几个师,这话不假……” “孟良崮战役,张灵甫战死,张麾下九名将校军官在遗体前跪成一圈,泣不成声。华东野战军最终在坟前给予立碑,写下张灵甫之墓。这样的军人,兴许是在为虎作伥,但起码能算个中国人。这场战役期间,随军常备支前民工十五万四千人,后备支前民工四十五万九千人,整个孟良崮战场上支援华东野战军的民工多达整整六十九万人。而国民党高层则只会在官邸会报上听着老蒋的训话,据说是一栋西式小楼,大厅里有一根一米多长的象牙,而主席他们却还在黄土窑洞里吃着糠菜糊团。这样的战争,我们如果不赢下来,愧对祖宗。” “山东战场,双方投入兵力达到百万,连水都要喝干。当时我跟莫斯科外交学院的学生聊天,他们都不信我们能取得胜利,说我们没有重工业,把城市都丢光了,呵……” “大别山,经略中原,大兵团离开解放区,鲁西南战役,战略反攻了……” “不久以后我曾跟一个出身黄埔系的少将俘虏谈心,他感慨说最早黄埔同学聚会,就问谁当了烈士,说起来就神往慷慨,可才二三十年时间,就是另一番光景了。谈的都是高官俸禄,是女人,是房子。” “我们也不是没有失败,恰恰相反,我们就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七月分兵,粟老总写了检讨电报,要独自扛下来,陈老总和谭老总看了后,认为战略上没问题,是军事部署上的错误和战术上的不讲究,粟老总仍然坚持原先观点,难能可贵呐。我佩服的人不多,粟老总算一个。” “要说苦,西北野战军最苦。有位华野老总曾疑惑,为什么中央在四七年夏秋间的电报中经常表扬西北野战军,觉得不理解,是在故意抬高西北压华东,后来到达陕北杨家沟,才释然。在西北,每一仗每一门山炮规定只准打五发炮弹,迫击炮每门只能配五到十五发炮弹,这要搁在华东,根本不能打。四七年小河会议上,总理按照战区歼敌成绩排了个队,华东、晋冀鲁豫、东北、晋绥、陕甘宁和晋察冀,好嘛,这下子,我们的聂老总坐不住了,哈哈。决定要打个翻身仗……当时要吃掉罗历戎,部队急行军,有个小伙子我记得很清楚,为了鼓舞士气,这个战士扛着马克沁重机枪唱山歌,为了让他唱得响亮,营里就让通信员把干粮都集中给他吃,不够就给他找红薯,这小子嗓子大得出奇,没让人失望……” 王家老太爷始终盯着那幅悬挂了几十年的军事地图,背对田增和赵甲第。唠唠叨叨了半个多钟头,田增数次想要打断,却忍住。四合院本来有一个专职护理班,但过年了,就都被老太爷赶回去,这位一旦犯了犟脾气,别说他这个生活秘书,就是老太爷的孙子也说不上话,甚至一些个领导都劝不动,甚至说不定还要挨这个老上级的训。就像刚才那位正月初二就来登门拜访的中央首长,一样被训了顿。老太爷说到兴头上,从抽屉拿出一张地图,铺在书桌上,朝赵甲第招了招手,说道:“来看看。” 赵甲第走过去,瞥了一眼,笑道:“运城。” 老太爷点点头,道:“你懂这个?” 赵甲第平静道:“大概了解一点。” 老太爷笑道:“国民党那帮崽子边打边喊是野战八旅就打,不打就滚开。嘿,这下他们满意了,打他们的就是第三纵队的八旅。” 一老一小在地图上研究战役行进,赵甲第因为细致事先研究过解放战争,加上本就是半个地道军事迷,跟老太爷聊天,虽说谈不上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好歹能够勉强应付,不至于一问三不知。老人存了考校的心思,时不时抛给赵甲第一个难题,若是赵甲第设身处地该如何应对,赵甲第兴许大局观还未成型,但细节把握能力不俗,因为是以研究角度看待战争,占了先机,这一下,算是被赵甲第瞎猫抓到死耗子了,他给出的答案不能给人太多惊喜,但已经足够让老太爷刮目相看,现如今,找个真正懂点解放战争的年轻人委实不易。老太爷一开始期望不高,所以比较欣慰。 谈完了运城战役,老太爷旁征博引,不再局限于一张地图或者一场战役,思维发散开来,最后甚至聊到了当下的时事民生,赵甲第不骄不躁,有一说一,中规中矩。 王竹韵过来柔声提醒老太爷可以休息了,田增也跟着附和。老人却没答应,但稍微妥协了一下,坐在椅子上跟赵甲第聊了些相对闲情逸致的话题,例如早期的犬儒,曾国藩的家书,《千字文》,如此一来赵甲第就只剩下洗耳恭听的份,愈发不敢信口开河,王竹韵悄悄给老太爷端了杯白开水,老人戒酒戒烟很多年,连浓茶都戒了,喝着茶,老人轻轻道:“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八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