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在线阅读 - 第405章

第405章

    要是不承认也成,那就叫锦衣卫负责吧。

    大明复杂的政治斗争,文官群体,勋戚群体,厂卫势力,内廷宦官等等,给予了崇祯皇帝太多能借势的选择。

    “李卿啊,你回到京城这两日,也瞧见朝中的情况了吧?”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看着再度被传召进宫的李邦华,开口说道:“朝中的有些贪官污吏,罔顾大明法纪,不顾大明社稷,将手都伸到京通二仓了。

    对待外朝的种种舆情,朕就不多赘言了,想必李卿这两日,也了解到不少,也被不少人登门拜访吧?”

    李邦华的神情有些复杂,他不明白,自己离开京城的这些时日,怎会爆出这么多的事情出来。

    不管是宣府镇和太原府的通敌案,还是京通二仓的贪污案,都叫李邦华的心里,感到阵阵的发寒。

    难道大明的吏治,真严峻到这种程度了?

    “太原府,不,准确的来说,是整个山西的官场,朕这两日想了想。”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李邦华缓步走去。

    “此事必须要狠抓,更要严惩,但考虑到肆虐的流寇问题,如何抓,怎么惩,就是一门学问了。”

    “陛下所言甚是。”

    李邦华微微欠身道:“臣与刘鸿训他们,在太原府查明此事后,就是在此议上有所顾虑。

    毕竟肆虐陕西治下的流寇,乃至山西治下的部分匪情,若国朝处置不当的话,必将引起整个山陕的震动。

    一旦肆虐的流寇势力,大举进军到山西治下,那京畿一带的安稳,就彻底失控了。”

    “针对这一情况,朕想了个法子。”

    崇祯皇帝伸手道:“通敌案要继续抓,被查出的那帮贪官污吏,包括之后要严惩的贪官污吏,皆可向此案靠拢。

    你这个钦差大臣,还要继续做下去。

    同时为解决好此事,朕决意从军机处这边,再抽调一批参赞大臣,组建督办通敌案外派前指。

    另……四卫营悉数抽调走,并入这个前指麾下,同时忠勇军这边,亦抽调走一部分精锐之师。

    朕在都察院这边,遴选了一批年轻官员,出任各府的钦差,外派到山西治下,全面负责整肃官场。”

    天子这是要下狠手整治山西官场啊。

    一府一钦差。

    甚至还外派四卫营和忠勇军这等精锐。

    这摆明是要大杀特杀啊!

    李邦华此时的内心深处,涌现出阵阵的惊意,但细细思量下来,这恰恰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军机处的这个外派前指,由李卿来具体负责,分管平阳府、潞安府、泽州等处整肃事宜。”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刘卿分管太原府、大同府、汾州、辽州等处整肃事,至于太原的晋藩,就着曹化淳所领东厂督办。

    各地钦差负责查案,各地外派强军负责抓人、抄家,相互间没有统属关系,直归外派前指统辖。

    山西治下的安定,朕就托付到李卿的手里了,希望李卿,不要辜负朕的厚望,叫山西因此事而乱起来。”

    李邦华听闻此言,顿感压力倍增,这么重的权柄,天子悉数授予自己,这的确是一种信任和倚重,但此事难度之大,困难之多,定远超所有人的想象啊。

    尤其是在毗邻山西的陕西治下,那肆虐的流寇势力横行,要是这山西治下的一些人,被逼急了眼,暗通流寇势力,导致山西跟着乱起来,那他罪孽深重啊。

    “李卿,不必感到压力太大,出现问题就解决问题。”

    崇祯皇帝走上前,轻拍李邦华的肩膀,说道:“一个人想法,或许带有局限性,那多些人一起思索呢?

    尤其是朕外派的那帮将领,可都是先行覆灭了八大贼,李卿此番离京赴山西,可先跟他们多多商榷,待形成整体的行动部署后,再展开行动也不迟。

    另外边镇那边,不要涉及,就算有,也要等山陕治下的流寇势力,被国朝平叛后再说。”

    “臣明白了。”

    李邦华眉头微蹙,作揖道:“请陛下放心,臣定不会辜负陛下厚望,妥善处理好整肃山西官场事,将那帮贪官污吏悉数抓捕归案!”

    第八十二章 皇太极要反扑

    李邦华走了,带着崇祯皇帝期许和嘱托,准备离开京城,统属着崇祯皇帝调配的一应人手和军队,再度赶赴山西治下。

    不过李邦华并不知道,对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这帮四卫营将校,崇祯皇帝也是有旨意的。

    抵达山西那边,就立刻分派军队,在各处要道和要隘驻扎,采取分片清除的策略,厘清被查明的贪官污吏。

    与此同时,在山西治下遴选一批勇壮,补充进四卫营的麾下,并将他们的家眷,悉数迁移到北直隶治下。

    这次清除山西官场的行动,是崇祯皇帝思量很久,犹豫很久,才最终决定下来的。

    甚至外派毛承禄、孔有德他们,崇祯皇帝都思量了很久。

    毕竟在这过程之中,究竟存在哪些风险,又会生出哪些风波,即便是崇祯皇帝也不能预判精准。

    但山西的问题不解决,那之后陕西治下的平叛流寇事,局势只会变得更加不利,这种进退两难的抉择,算是叫崇祯皇帝领教到大明的摆烂程度了。

    缺人啊!

    开辟的摊子渐渐增大,崇祯皇帝心里的感慨,就愈发的强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