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在线阅读 - 第81节

第81节

    “话也不能这么说。”何祁却不是这么认为。“前头还有巩天和琉球营的一干领队挡着路,余和杜虎这样班长衔级的大副想得一条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他去台江队熬两年也是值得的,只要职衔上去了还怕将来做不了船长吗?”

    “这倒也是。”陈一明白了,原来自己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身为船长的他跟还没有机会拿船的那批同侪之间判断同一事务的眼光已经不一样了,于是他笑了笑爆料道。“听说了吧,世孙可是让马原他们四人各带一队工匠,同时开工,说好了在年内要造四条新船出来,其中两条是和飞天号一样的双桅横帆船,另两条则是和飞虎号一样的上帆双桅纵帆船,只是不用双重底和水密舱的船体,估摸着这次有不少人摩拳擦掌呢。”

    “一次四条船?”何祁顿时惊呼了一声。“乖乖,这可是大阵仗啊,可惜造的再多余也是轮不到啊。”何祁唉声叹气了一会,忽然回过神来。“不对啊,船场有这么多的内澳可以造船吗?”

    “又不是都放在童子军船场造,”陈一解说着。“再说了,童子军船场年前不是又挖了一个大的内澳,说是只要能解决了龙骨,将来就能造五千料的大船。”

    一提到大船,何祁就想到了那次放纵的佛郎机船:“真想现在就拥有这样的大船啊,想想上次,那个憋屈。”

    陈一显然也有同样的感触:“谁说不是呢,可是西面的鞑子虎视眈眈,施琅那汉jian可是一门心思准备到东宁来的,搞不好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一场大战就迫在眉睫了。”

    “船长的意思是说清虏会在年内就攻打澎湖和东宁?”台湾上下都对施琅征台的大军心存担忧,童子军也不是绝缘体,自然也会受到家人和邻居的影响。“没错到时候北风一起,北虏确是有可能乘风而来。”

    何祁说着,情不自禁的在手上加了把力,于是在轮舵的作用下,飞虎号划出一条弧线,甲板也出现了一定的倾角。见到这个情况,何祁马上一回舵,船体马上平稳了下来。由于飞虎号的船员们大多依次在台江队、琉球营和远航营历练过,所以刚刚的突发状况不但没有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甚至连一声惊呼都没有出现。

    何祁本人对此也不甚在意,只是将舵回正后向一本正经的陈一询问到:“船长,你说,到时候会不会让咱们充当第一阵啊?”

    “这事可说不好啊。”陈一回应道。“到时候双方几百艘战船大战,咱们这就算加上新造四艘也不过十艘而已,连个零头都算不上,军中宿将又多,怎么会让咱们去搏这个头彩。”

    何祁点点头,他也是将门之后,自然也明白军中的规矩,这容易出彩的和容易得到功劳的事一般都是先分给那些资历够老的人才能让大大小小的军头们心平气和。

    “船长说得也是,再加上主帅必然是武平伯,咱们这些世孙的门下想从中分润些功劳基本是没有可能了。”可尽管明白将遭遇到什么,但何祁还是抑制不住心头的失望。“真是不甘心啊,这么好船,这么多的炮……”

    “有什么可惜的,”陈一宽慰着。“武平伯若是挡住了鞑子和汉jian,也就不缺咱们这几条船,若是挡不住,那咱们就是世孙最后的依仗,再说了,武平伯如今也五十多了,十年、二十年后,还不得看咱们的……”

    东宁的使者是二月底到的长崎,一晃三个多月了,日方丝毫没有动静,对此,代表东宁出使的蔡政的次子蔡汉襄却稳坐钓鱼台,每日只是派人去长崎奉行所例行打探一次,随后便在驿馆里读书作画,日子也过得十分的写意。

    不过他在长崎安之若饴,可江户的德川幕府高层却对是否该接待他产生了极大的分歧,曾据理力争让德川纲吉得以继任第五代将军的下总国古河藩藩主堀田正俊就坚决反对让蔡汉襄来江户递交所谓的国书。

    “明国就剩下台湾区区一藩之地,石高不过五十万,如何是拥有几百国的清国的对手,若是日本盲目的支持明国,那将来清国一定会对日本进行报复的,虽说不可能效仿蒙元跨海征讨,但要是生丝什么都无法输入,日本的繁荣就一定会破灭的。”

    “堀田大佬是不是过虑了。”老中稻叶正休对这位因为一句话而攀上幕府最高位的大佬充满了嫉妒,在他看来,对方只不过是一介投机的小人而已,自然要处处跟他唱反调的。“清国力主海禁,已经没有多年没有一船货物到长崎了,而明国,呵呵,也就是郑藩,素来以海贸立国,他们得到唐土的统治权对日本才有好处嘛。”

    “丹后守说得有道理。”另一位老中阿部正武是武藏国忍(城)藩主,做过幕府寺社奉行,为纲吉推荐过儒生木下贞干等人,并深受流亡日本的朱之瑜(注:朱舜水)的影响对明室充满好感。“郑藩秉持义理坚持故国国号,乃是忠贞之士,日本应该和这些忠贞之士交往,而不该为了蝇头小利去阿附清国。”

    “荒唐。”堀田正俊也是一个脾气耿直的人,否则当年也不会跟权倾一时的下马将军酒井忠清硬顶。“忠贞之士若是日本自然是应该表彰,但国与国之间唯有利益而,余看不出支持明国残余对日本有何利益。”

    “怎么没有利益,这几年到长崎的唐船都是来自郑藩,万一因为拒见国使,让郑藩恼怒,不来船贸易了,这国内的生丝由谁来供应,各地的豪商岂不是要跳脚了吗?”

    “兵部少辅的意思,豪商们已经可以干涉幕府的权威了?”

    “堀田大佬不要曲解在下的话。”三十万石的彦根藩藩主、幕府若年寄井伊直兴皱了皱眉头。“在下的意思是日本还做不到不假于外求的地步,一旦郑藩切断对日供应,清国又继续禁海的话,少不了会对日本的民生造成影响。”

    “兵部少辅不必担心,郑藩没有这个胆子。”堀田正俊信心十足的说到。“日本固然需要郑藩输入生丝等一应物件,可郑藩也需要日本的硫磺、金银、红铜以及太刀,所以他们轻易不敢中断彼此的联系的……”

    “真是伤脑筋啊。”等会议不欢而散了,几位中老、若年寄面面相觑着。“堀田大人一定会动用大佬的权力来拒绝和明国使者的交往,万一引起战事的话,日本已经六十多年没有经历战火了……”

    “是啊,是啊,就是郑藩不敢打过来,万一真的中断了明日贸易,大阪和江户的豪商们又该如何安抚,堀田大人一意孤行,可出了事情则要咱们一起承担的。”

    “是不是请柳泽大人去探一探将军大人的想法。”

    所谓柳泽大人是指纲吉的侧近人柳泽吉保,他拥有向老中传达将军的命令和将老中的呈报传达给将军的权力,虽然地位比不上大佬、中老、若年寄,但就亲信程度而言,更得将军纲吉的欢心,是老中们对抗堀田正俊的最佳人选。

    “眼下也只好这么办了……”

    第114章 假冒

    永历三十六年八月,东宁淡水安抚司下平埔番十二社因为不堪繁重的劳役而联兵造反。接到消息后,鉴于郑军陆师主力正分散各地就食一时难以集中,郑克臧便调用童子军第二镇全部及銮仪卫第一标前去镇压。

    何乾亲率三千人日夜兼程,靠着已经修到浊水溪畔的水泥官道的便捷,他两天之内就出现在叛乱地区,对新港、竹堑诸社大开杀戒,一举斩杀叛番六百余人,并将抓获的四百余人械送淡水矿区充作奴工。在何乾的屠刀下,社番纷纷逃入山中,然而山中食物匮乏又面临高山番的威胁,不得已各社派人向何乾请降。

    何乾不但不允还派兵分头进山清剿,各社奋起反抗但终因为精壮损失太大而不得不进一步的向内陆高山迁去,至此仅仅十天,北路平定。随即郑克臧作出释放海澄一战中俘获的清军俘虏并授田屯种的决定,由此又在诸罗与凤山等地增加了近两百个牌甲……

    “头发都剃好了没有。”摇摇晃晃的福船上,杨杰苦笑的看着面前一个个剃成日人发髻式样的部下,但谁让杨英在郑克臧面前失宠了呢,连带他这个幼子也要冒险扮演倭寇的角色。“再说一遍,这次的目的是抢女人。”年轻的童子军们哄笑着,他们其中有些已经尝过男欢女爱的味道了。“笑够了吗?笑够了下次就不许再笑了。”杨杰脸色阴沉的命令着。“一路上已经跟你们说过很多次了,东宁现在男女失衡,咱们绝不是为了自己的yin欲,是为了世孙,为了大明,”童子军们接受了多年的军纪教育,见到长官发火了,自然而然面色凝重起来。“抢来的女人,谁敢私自碰一下,就阉了送进安平城去,”杨杰继续说着。“好了,现在上岸!”

    穿上竹皮编织的正宗日本胴具的童子军们一个个听话的坐上小船,很快借着夜色,打着丰臣氏五七桐标识和泽泻纹马标的陆续上岸。上岸之后,由鸡笼日裔出身的童子军为首,分散成十余个班童子军们恶狠狠的向不设防的朝鲜村庄扑了过去,犬吠声、鸡叫声以及人类的惊叫声,很快在李氏朝鲜罗州牧治下的沿海村落响了起来。

    “什么?倭寇掠边!”全罗左道的这位从四品的郡守张着大嘴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这,这可能吗?”距离上次日本进犯已经八十多年了,朝鲜人早就忘记了倭寇是怎么个样子,然而昨夜城外多处腾起的冲天的火光证明这不是底下人的玩笑,所以震惊之后,这位西人党的郡守不由得哆嗦起来。“快,快,向牧使大人报告,向朝廷报告。”小吏们忙不迭的应声着,同时这位郡守一边抓住身边的兵马万户。“有没有向左水营报信……”

    这边鸡飞狗跳的,那边童子军们早就驱赶着被捆成一串的女人们走向岸边:“这次的收益不怎么样啊,精心准备了这么久,居然才抢回来五十几个,这回去怎么交代,要不抢一把郡城怎么样,反正朝鲜的县城、郡城都没有城墙。”

    “你疯了吗?”杨杰看着边上的薛安。“昨晚上闹腾得这么厉害,朝鲜的官军怎么还可能坐视不救,当然朝鲜的陆师不堪一击,可是别忘了,咱们这次只有四条福船,万一被朝鲜的水师堵上了,失败事小,泄露了本藩的秘密那可就是大事了。”

    “余的意思不是在这里动手,余也没这么蠢。”薛安辩解着。“咱们不会声东击西吗?”

    “薛安的主意有道理。”边上舞自明也赞成着。“出来前咱们都知道朝鲜党争得厉害,各地的官员都是各守各土,不要说道与道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就是府和牧之间、郡与郡之间没有横向的联系,咱们大可以沿着海岸线一路抢过去,只要不过于贪心,一击边走,朝鲜人未必就抓得住咱们。”

    现在两比一了,另外一条船上的领队则是乙卯生,根本不敢和三位前辈争辩,因此结果已经出来了:“你们坚持,余自是无话可说,但是咱们带的粮食有限,所以只能最多再抢三天,三天之后,一定要回去。”

    “三天时间足够了。”舞自明把几个人拉到面子,同时在海滩上画了一张草图。“余的计划是,今晚移到高兴郡,等抢完了之后,越过道境到尚庆右道的海南郡去抢一把,第三天,咱们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家了……”

    朝鲜地方官府的反应远比杨杰他们想象的要迅速——这也许是当年壬辰、丁酉两役的功劳——杨杰才离开两个时辰,十几艘大小不一的战船就他们刚刚离去的地方,很快一场大搜捕开始了,不过朝鲜沿海地形复杂崎岖,海岛又甚多,藏几条船是不在话下的,所以杨杰他们安全的躲过了第一天的搜捕。

    夜深人静了,童子军再次登上了陆地,虽然沿途的村庄得到倭寇上陆的消息一个个紧闭门户,然而根本没有一个朝鲜人想到童子军会这么大胆。

    “射!”一阵震耳欲聋的铳声过后,童子军冲进了高兴郡的郡城,基本上不吃rou的朝鲜人此刻就是一个睁眼瞎子,很快无组织的抵抗被击溃了,被驱赶出来的百姓则按左男右女的队列赶成了两大堆。

    “把男人全都赶进谷仓去。”舞自明命令着,他的话音刚刚落地,那位从床底下被揪出来的郡守就用惊疑的眼光看着他。

    “你们不是日本人。”郡守说着标准的北京官话。“你们说的不是日语,你们是什么人?”

    “你知道的太多了。”舞自明冷笑着,举起手中的倭刀冲着郡守劈了下去,寒光一闪,人头落地,血腥味一下子吸引来为数众多的苍蝇,边上郡守的家人哭泣着,推搡着要为郡守报仇,舞自明下令着。“反抗者全部杀死……”

    看到眼前的屠杀场景,面色如土的城中百姓不敢反抗便听任着童子军把他们一个个关进了谷仓,然而听着妻女姊妹在对方的刀枪驱使下跌跌撞撞的向海边走去。

    “这样老婆子留下来干什么,你喜欢呢?”朝鲜妇女虽然不裹脚,但仅凭着几根闪烁的火把,她们根本走不快,为此甚为担心的薛安被舞自明的暴孽感染了,很快从队伍里抓出看上去几个年岁较长的妇人来。“赶她们走。”获释的妇人如蒙大赦般转身想跑,薛安对边上的童子军使了个眼色,于是刀枪齐下,瞬间将这几个自以为逃出生天的幸运者斩杀于当场,接着薛安大言不惭的训斥着那些因为害怕而迈不动脚的朝鲜妇女:“逃跑者就是这个下场!”

    虽然听不懂薛安再说什么,但之前的杀戮已经说明了一切,于是在哭泣中这些朝鲜妇女走向了不可测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