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安平晞(重生)在线阅读 - 第20节

第20节

    “无需再查?莫非父亲心里已经有底?”安平晞故作惊讶道。

    安平严横眉冷目,扫了她一眼道:“我养了你十六年,你可有对家族对朝廷半分的贡献?”

    安平晞无话可说,只听他冷笑道:“先帝驾崩那夜,你对太子说了什么自己心里有数。”

    他们果然暗中勾结,安平晞不寒而栗,就连天同帝的寝宫都有眼线,这是何等的手段?

    “父亲的意思是……那句话为我招来杀身之祸?”她双膝一软缓缓跪倒在地。

    “女儿只想知道,父亲是否知情?如若知情,会怎么做?”她泫然欲泣,哀声道。

    安平严略有些动容,长叹道:“为父若不出手,你以为朝晖和阿曜能那么快赶到?你命中有此一劫,既已安然度过,就该息事宁人,而不是妄想搅动更大风浪。”

    “父亲为何要极力护着……那个人?”

    安平严冷笑出声,“愚不可及,为父护着的是大局。”

    大局?安平晞凄然一笑,道:“有件事在心中困扰良久,求父亲解惑,我究竟是不是安平家的女儿?”

    安平严勃然变色,怒瞪着她良久,缓缓吐出两个字,“不是。”

    第21章 身世   替身竟是我自己。

    安平晞怔在当场,一时间冷汗涔涔,她已不敢再往下想。

    若真如此,那她与云昰也半点不相干,前世又为何落得那般下场?

    “你过来!”安平严却丢下一句话,起身绕过帘幕到了内堂。

    安平晞下意识的跟了上去,看到他站在母亲的棺椁旁,神色肃然道:“你既有此怀疑,今日不妨将一切说清楚。”

    “若夫人活着一日,你便一日是安平家的小姐。如今夫人不在了……”他说到这里竟是哽了一下,神情中满是伤怀悲慨。

    他以手轻抚棺椁,虎目含悲激动道:“当年夫人痛失爱女,悲不自胜,天可怜见,两年后我们又有了孩儿。她为了能保住胎儿,没少受苦。偏生时局动荡,正赶上太子党与大公主党交恶,我无暇陪伴在侧,常留她一人独守,心中极为愧悔。”

    他转向安平晞,眼中流露出罕见的慈爱和怜悯,“你是我行军途中在平王山捡到的弃婴,出生不久,病饿交加,仅剩一口气。念着我快要出生的孩儿,为了积些阴德,便将你收留。”

    这话犹如晴天霹雳,安平晞早已惊地目瞪口呆。

    到底谁在撒谎?为何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说辞?

    安平严神色转为哀伤,闭目长叹道:“或许天意如此,我的女儿竟早产一个多月,夫人拼了半条命生下来的孩儿,来到这世间仅一个时辰便去了,我甚至多来不及多看一眼……”

    于是,鸠占鹊巢,那个捡回来的弃婴被当做小姐抚养,安平夫人恢复后已是多日后,看着襁褓中娇嫩的婴儿,竟似半点没有怀疑。

    几个月后,全家人离开都城,开始了漫长的跋涉。

    除了乳娘杏姨,再无人知道当年旧事。

    安平严走后,安平晞依旧呆呆地跪在棺木前。

    **

    安平曜一直在外守候,看到父亲出来时神情有异,他心中便觉不安。

    送走父亲,正欲进去查探时隐约听到压抑的哀泣声。

    下人们皆围拢在外,见此情景进退两难。

    安平曜示意众人先退开,待他匆匆绕到后堂,就见安平晞蜷缩在母亲棺木旁,一手揪扯着衣襟一手攀着棺沿,哭得快要背过气。

    额上经络如小蛇般蜿蜒,眼角黄豆大的泪珠颗颗滑落,却又拼力忍着不做声,只发出低哑的呜咽声,像一只绝望无助的小兽。

    “晞儿?”他正欲上前,她却猛地抬袖掩住脸,哽咽着道:“二哥……别……别过来。”

    她不想让任何人看到她的狼狈样,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安平曜仓惶退出,只觉肝肠寸断,跪在外间草席上等候良久,终于见她失魂落魄地走了出来,面色惨白如雪,一双眼却肿的像桃子。

    两人对视一眼,却都欲言又止。

    安平晞当晚刚睡下,就听外面走廊有人说话,像是乳娘的声音。

    她忙坐起身,掀开帘帐道:“请杏姨进来。”

    不多时,桑染带着杏姨进了里间,小丫鬟海霞奉上热茶,恭恭敬敬退下了。

    “你也先下去吧!”杏姨冲桑染道。

    桑染略有些诧异,却还是乖乖出去了。

    安平晞坐直了身体,隐约明白她的来意。

    杏姨抹了把泪,坐在榻沿道:“原本夫人打算瞒着小姐一辈子,不想将军自己竟然说出来了。”

    安平晞颇为震惊,她以为母亲不知道。想到母亲,心底又是一阵憾痛。

    “我当真是……山里捡回的弃婴?”她不由悲从心生,哽咽道,“我不是我娘的孩子?我只是个……替身?”

    杏姨忙搂住拍抚道:“您莫要妄自菲薄,夫人当年产后大出血,情况万分凶险,若非在醒来后看到您,怕是熬不过来了。将军心疼夫人,怕她过于伤心,所以瞒下了小姐夭折的事。夫人渐渐也明白了,又怕他担心,所以多年来佯装不知。但他二人始终把您当做亲生女儿,从未有过半分亏待。”

    这一切实在荒谬至极,她先前还在心里同情云昰,觉得他傻乎乎不知道父母是谁,如今才发现天字第一号大傻瓜是她安平晞。

    不,她甚至不是安平晞,她只是安平晞的替身。

    “您来找我,是替父亲传话吗?”她自嘲般苦笑,“等送完母亲,我自会离开。”

    杏姨惊道:“小姐,您这说的什么傻话?将军怎么会赶您走?他说不放心,叫我来开解您。”

    安平晞恹恹地伏在她臂弯,抽噎着没有说话。

    杏姨自怀里摸出一个锦帕,塞到她手里道:“第一次见到您时,头上满是红丝瘤,身上污血已干涸,连襁褓都没有,仅用两件衣袍包裹,早已沾满了便溺……”

    安平晞内心震动,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只呆呆地握着那方帕子。

    杏姨不忍再往下说,叹了口气轻声道:“我在给您擦洗时,发现手中竟一直握着个小东西。”

    安平晞打开帕子一看,眼睛不由得直了。

    杏姨继续道:“也不知道哪儿来的,我怕将军瞧见,就偷偷藏了起来。这一藏就是十几年,如今交还给您,也算是个念想吧!”

    安平晞攥紧了帕子,心头百感交集。

    安平夫人出殡那日,无数达官贵人和城中百姓自发前来吊唁,一路上灵幔飘飘白幡招展,路祭棚从荣庆坊绵延数里直到永定门口。

    送葬归来后,安平晞没有回天市城,而是跟着一群女冠去了落桑观。

    落桑观位于青鸾山中,虽路途漫长地势险峻,但却香火鼎盛。

    道路尽头的山岗上有棵参天巨枫,明明还是初夏,却漫天红叶绚烂如花,落桑观巍峨高阔的山门有一半掩映在枫叶之后。

    树下空地上支着卖茶水果品香烛和小吃的摊子,来往香客络绎不绝,好生热闹。

    桑染疑惑道:“为何落桑观外却是一棵枫树?”

    夕照耸了耸肩道:“想必是桑树听上去不吉利吧!”

    “我怀疑你在影射我。”桑染气恼道。

    “别听她瞎说,本朝还叫云桑呢!”走在前面的安平晞道。

    “为什么,”夕照眨着眼睛,一脸天真的问,“本朝也不是到处都种满桑树呀?”

    旁边女冠哭笑不得,仰头望天道:“天上浮云似白衣,瞬息沧海已桑田。”

    安平晞若有所悟,点头道:“原来如此,还挺玄妙的,想来与道门也有渊源吧?”

    女冠点头道:“确实如此,本朝推崇道门,皆以国师为尊,云桑之号便是第一位国师怀江祖师所取。”

    “那我们南云有无国师?”夕照好奇地问道。

    “云桑国师只有一位,可惜……”另一名年龄稍长的女冠叹道:“如今的国师名不副实。”

    不仅桑染和夕照,就连安平晞也疑惑地望向了她。

    女冠叹道:“让各位见笑了,前代国师羽化登仙后,继承衣钵的那位道兄今已沦为承宁帝的走狗,实在是本门之耻!”

    原来国师在北云?竟还与女帝关系匪浅?

    到了山门口,早有道童上来接引。

    只见主殿面阔九间巍峨高耸,重檐歇山好不壮丽,抬头看去竟有十丈之高,正好与山门外那棵巨枫相映成辉。

    绕过主殿,又行了约摸一刻钟,到了一座小院前停下,道童让她们先等着,然后进去通秉。

    安平晞抬头端详着院门上的牌匾,上书‘玄通’二字。

    不多时道童便出来了,躬身道:“观主有请。”

    安平晞嘱咐桑染和夕照先等着,自己跟着道童进去了。

    院中花木成荫,鹅卵石小径曲曲折折通向一座重檐歇山式堂屋,青石基座,白墙灰瓦,颇为古朴大气。

    道童带她穿过门厅进了后院,指着一株古松道:“观主便在那里。”

    安平晞只得自己走了过去,看到苍松下的白石上有人在打坐,心想着应该是观主。

    那人听到脚步声,徐徐转头看向了她。

    安平晞也正打量着他,见那人面容清癯须发稀疏,身姿如苍松古柏,髻上仅插一根竹簪,竟是前些日子见过的王半仙。

    还不等安平晞见礼,那人便长袖一挥从容潇洒的落下地来,神情古怪的打量了她一圈,细眉微挑诵了句道号,叹道:“善人以应劫来度厄,实在高明!”

    安平晞似懂非懂道:“观主此言何意?”

    “数日前,贫道行至太平楼,见善人印堂之上黑气浓郁,血光之灾迫在眉睫,实在不忍便出言指点一二,不想善人竟并未设法避祸,反而挺身应劫,这份勇气值得佩服。”观主道。

    安平晞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无论如何,还要多谢观主指点,否则小女未必能捡回这条命。”

    “善人言重了,”观主拱手道:“贫道法号陵均。”

    他目光如炬,忽地望向了安平晞左腕,沉吟道:“玄阴之气?”

    安平晞诧异道:“何谓玄阴之气?”

    陵均真人与她对视良久,见她眸光清正并无异色,心中愈发迷惑,自言自语道:“莫非是贫道看错了?”

    安平晞心底有些发虚,不欲久留,便福了福身说明来意,一是想为亡母祈福,二是打听一个人。

    她打听的人是风涟,陵均真人让道童去查了一下,说是确有其人,数年前曾在观中挂名,至于来龙去脉,却并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