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巨盗在线阅读 - 第39节

第39节

    胖子满脸自信的道,“放心。我今晚做的菜特别对公子们的口味,两位公子每人吃了两大碗,还有一大块的烤羊腿,我估摸着,这宵夜也未必会吃了。我备着只是以防万一罢了。”

    俞仁听了这话,心中暗喜。他又扭头看了看四下,见并不见什么药包,也没看到有熬药的痕迹,俞仁终于确定这吴氏兄弟是在装病了。如果真是中了毒,为什么厨房不见有煎药,更不可能晚上还每人吃两大碗饭,再外加一大块的烤羊腿!

    得到这个重要的信息,俞仁与这厨房里的胖子又敷衍了几句,便转身匆匆回去了。

    回到房里,众人还坐在床头,安慰吴氏兄弟呢!那吴鹰也还罢了,大概是应付这些人应付的累了,便装着闭上眼睡了。而吴鹏,还一直的在众人面前慷慨陈词,好像就算是爬,明天也一定要爬到赛场一样。杨举反而一个劲的劝,劝他明天要不去。比赛的事,他会另想办法。可是越劝这吴鹏就越来劲。

    俞仁来到吴鹏床前,见他仍然假模假样的声称明天就算是让人抬,也一定要去参加比赛。

    杨举还要再劝,却被俞仁拉住。“既然吴兄坚持,那就这样子定了吧!明天我们在赛场会合。杨兄,君子乘人之美。既然吴兄要做信人,我们做朋友的,又怎么能不成全呢!”说完,俞仁拉起杨举就往外走。

    听到这话的吴鹏,意外的嘴巴张着,已经合不拢了。

    走到门口,俞仁突然转过头,又向床上的吴鹏说了一句,“吴兄记得明天可莫吃太多的烤羊腿,免得不消化!”

    说完,不再理会已惊讶的瞪大了眼睛的吴鹏,强拉着杨举出了吴府。其他人见俞仁与杨举两位主角都走了,自然也都纷纷告辞。

    杨举知道,俞仁一定是发现了什么。于是,才一出吴府,杨举便赶紧拉住俞仁问,“怎么回事?”

    “你还没看出来吗?这姓吴的兄弟俩根本就没病,他们全都在说谎。”俞仁见大家都已出来了,这才大声道。

    “什么?为什么?”有人问道。

    徐胖子听到这话,也不由的气愤起来。“这还用问,一定是怕输,装病呗!亏他们还有脸把话说的那样漂亮。”

    “没关系!吴鹏不是说他们兄弟俩明天一定去比赛嘛!咱们就等着,看他们明天怎么样!要是他们到时候再装病,那咱们就当场拆穿他们,非要让他们大大的难堪一回不可!”俞仁道。

    “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太好!”赵小姐说话了。这一趟,她虽然同来,却几乎一直是陪坐,这时候才听到她发表意见。

    杨举的眉头皱的更深了。好一会儿,他才像是下定决心的样子,向众人道,“我看,一会儿我还是修书一封,送到吴府,让他们兄弟明天不用去了。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

    既然他们要装病,咱们就算是拆穿了,对咱们也没什么好处。不过是给东林徒添一个敌人罢了!我当初就说过,我们完全是自愿。可以自愿参加,自然也可以自愿退出。”

    “但是,这姓吴的两兄弟也太可恨了。自己不愿担事,却又还想赚清名。这好事,都被他们兄弟给占了。咱们拆穿他们,也不过是让大家看到事情的真相而已嘛!再说了,让大家认清他们兄弟伪君子的面目,以免以后再有人上当,这不也挺好吗!”徐胖子叫道。

    “算了。徐兄。何苦呢!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既然他们兄弟打定了主意,不打算帮咱们了,那咱们就自己干好了!又何必一定要再给他们难堪呢!算啦!算啦!”杨举这话似乎是说给他们听的,又好像是讲给他自己听的。

    说完,杨举叹着气,独自走了!

    “你说呢!老大。我听你的。”看着已经远去的杨才子的背影,徐胖子扭头问俞仁。

    俞仁也叹了口气。他现在倒真的有些佩服这个杨举了,别看他长的其貌不扬,却是真正肚子里有货的才子。而今晚杨举的表现,又让俞仁看到了他不凡的胸襟。俞仁知道,如果是他自己被人这样耍,那他是万万不会如此保持沉默的。

    “走吧!一切,听杨相公的就是。你别忘了,咱们可只是帮忙的!”说完这话,俞仁也随在众人的身后,走了!

    一旁的赵小姐听到俞仁最后的这句话,意识到他话中的不满意,于是赶紧接上话。“俞兄莫见外,我这个师兄就是这样。明明是看到别人在耍心计,他却不揭穿。不过,为了我们东林党的大局。我想,师兄这样做,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吧!还忘俞兄体谅。”

    第八十六章 参赛争议

    俞仁轻轻一笑,“赵小姐多虑了。其实,说实话,我还是挺佩服杨兄的。至少他这份胸襟,我是做不到的。”

    这一路,赵小姐便陪着俞仁一路走、一路聊。两人走在大家的后面,倒好像是有意要退后几步似的。看的旁人都以为俞仁对这位赵小姐动了心。必竟,赵小姐可也是位绝色美女。

    自从赵小姐的女子身份在杭州的这些新建的朋友圈中公开之后,便有很多人都想跟赵小姐亲近,但是却没有一个有俞仁这样的勇气,可以从容的跟赵小姐面对面的说话。其他的这些男人,那都是还没跟赵小姐说话,脸便先红起来;当然,不包括她的师兄杨举。

    所以,在这一点上,徐胖子赞俞仁是勇气过人,卢象升却说他是皮厚过人。俞仁听到这句评语,当时便拍着卢象升的肩膀说了一句:“知我者,象升也!”

    这时候,徐胖子见老大跟赵小姐相谈甚欢,自然的认为老大是借机想与美女亲近。于是,徐胖子十分识趣。他一面走,一面还催着大家快快去赶杨举,有意的把边走边聊的俞仁与赵小姐两人远远抛在了身后,给俞仁制造机会。

    “不知道赵小姐对飞行有没有兴趣?”俞仁聊着聊着,便不由自主的扯到他的热气球上。

    跟这位赵小姐聊天,俞仁感觉没什么压力也没什么负担,可以随心所欲的,想说什么说。赵小姐也是俞仁穿越以来,所遇到的最谈的来的人之一。

    这位赵小姐实在是位玲珑人,简直就是红楼梦上薛宝钗的翻版。她不仅做事细心、善解人意,还总能时时的顾全着别人的面子。这使得她在短短的几天之内,便成了他们这个临时组建的团队中重要的核心人物。

    在他们这个团队中,俞仁是个天马行空的人,可是却总带着几分的傲气。而杨举也自负才学,对任何事也都有他独到的见解,别看他表面很迁就俞仁他们,但到真正讨论起问题来时,他却又是很固执的。卢象升虽然很佩服俞仁的才思、杨举的广博,但却也是个有主见的人。这三个强势的人物碰到一起,总不免要产生争执。这时候,赵小姐的作用便真正的开始显现了。她便成了众人的调解员。别看她一个主意也没出过,似乎并没起什么作用,但事实上,离了她,还真什么事也干不了。

    此外,赵小姐还有一个关键的作用:她是大家的后勤部长,缺什么东西了,只要找她,一准给你办的妥妥当当的。

    因此,俞仁对这位赵小姐的印象还真的是很不错。当他们聊到俞仁的试验、聊到热气球上,他便真心的想邀请赵小姐,去坐一次自己的热气球。

    “飞行?”赵小姐显然还不明白这个词的含义。

    “就是像鸟儿一样,在天上飞啊!不,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像风筝,像风筝那样!”俞仁更正道。

    “人真的可以像鸟一样,飞到天上去吗?”赵小姐有些诧异,她知道,这个看起来长的并不格外出色的男人,脑子里却装着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想法。

    起初,赵小姐的目的自然是要帮师兄拉拢俞仁的心,让他不要与自己师兄产生隔阂,这也很符合她调解人的身份。必竟,明天就是一场生死之战了,而他们又刚刚损失了两个重要成员,如果余下的人再不能紧密的团结起来,那明天的比赛可就非常危险了。

    可是,聊着聊着,赵小姐却开始渐渐发现,与俞仁聊天很开心。她本来是要安抚俞仁的,结果却变成了俞仁给她讲故事,逗她开心了。一向稳重的赵小姐也被俞仁的俏皮话逗的,不时掩口轻笑。

    这时又听俞仁突然讲出这么匪夷所思的想法,赵小姐倒并没太吃惊,她以为俞仁又是在跟她开玩笑。于是,故意欣然的道,“想啊!当然想。可是,哪儿有这样神奇的东西啊!你有吗?要是真有,等你飞到天上,可一定要记得带上我!”

    “你难道想做嫦娥?”俞仁故意打趣赵小姐道。

    “那你就是后……”赵小姐说到这儿,突然发现自己失言了。她怎么可以跟他说这样的话呢!她突然觉得很对不起师兄。

    这一想起师兄,才发现,原来杨举他们早已走的不见人影了。发现了自己的失态,赵小姐赶忙收敛起笑容,不敢再跟俞仁随便说话了。她发现,这个俞仁真是一个奇怪的人,你一跟他聊多几句,便不由自主的被他身上的某种东西所吸引,渐渐的便不由自主的与他越靠越近。

    这个发现,让赵小姐大惊失色。这太可怕了!

    于是,赵小姐马上便做出了一个决定,以后尽量少跟俞仁说话,特别是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当然,这个决定只是放在她的心里,没有跟任何人说。

    回到杨举住的客栈,大家都不说话了。因为这个客栈的整个后院都被杨举包下来了,并没有外人住进来。于是,这一屋子的人不说话,周围就全都安静下来。

    这种安静的背后,是一种压力,俞仁不喜欢这样的气氛。

    “我说,咱们是不是该重新商议一下,明天比赛的事情了。”俞仁首先打破了安静。“姓吴的两兄弟既然不想来,那咱们就不把他们算在内好了。只是,这人却少了两个。实在不行就随便找两个先充一下数吧!”

    本来,这屋子里还有七八个人的,听了俞仁的这话,一下子便走了四五个。俞仁扫视了一眼,现在只剩下徐胖子和赵小姐还没走了。

    “没义气的家伙们!老大,不行算我一个好了。反正我也不准备再参加科考了,我也实在不是那块科。”

    俞仁看着杨举,没有说话。对于这几人的离去,大家自然都是心知肚明的。说到底,他们都是不愿为这场似乎注定要失败的比赛,而放弃自己一生为之奋斗至今的科考之路。

    “要不然,就找个理由把比赛取消吧!反正至少李显忠对俞兄的暗害是有证据的。”赵小姐轻声道。

    “不!大丈夫一言九鼎。圣人有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我们身为读书人,怎可自毁承诺。再说,我们这次代表的是天下的东林士子。我们自然可以找借口不比,可是,天下人会怎么看我们东林人,怎么说我们东林人?”

    “不行,就让胖子上吧!反正也是冲数。胖子,你给我记住了,到时候一上场你便认输就行了。你是斯文人,不比我们。我们皮糙rou厚的,耐打。”俞仁道。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算我一个。”徐胖子答应的十分干脆。

    “这不行!徐兄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怎么能让他也掺和进来呢!唐辙老谋深算,李显忠又是个狠角色,这次的比试更是事关他李家的生死。还不知道这李显忠会搞什么花样呢!万一要是徐兄出个什么意外,我怎么向徐世伯交待。他可是徐家的独苗。”杨举道。

    “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不就是个比赛嘛!实在不行,举手投降不就行了。”俞仁道。

    “那也不行。如果不交手就投降,天下的士子们会怎么笑话我们东林人?”杨举道。

    “那我就死拼到底,保证不给你们东林人丢脸!”徐胖子坚定的道。

    “那更不行。这样子太危险了。”杨举叫着。

    “依我看,就算上徐兄一个,也挺好。”说着话,一个人推门进来。原来,是卢象升到了。

    “不行!这样绝对不行。”杨举坚持的道。

    第八十七章 正赛之期

    赵小姐眼见三人又要说翻,赶紧出来打圆场。“依我看,反正咱们现在也凑不够数了,多徐兄一个少徐兄一个,也无关紧要。不如明天咱们便跟唐辙摊牌,他要是同意咱们三个人参加,咱们便搏一把,要是不同意。那样取消比赛的责任便不在我们了。你们看怎么样?”

    众人不再说话,于是,比赛的方案便暂时这样定了。

    接下来,大家又讨论了一下,明天出场的次序。决定由杨举排第一,俞仁紧跟其后,卢象升排末。

    一切准备停当,大家各自回去睡觉。

    第二天,刚刚辰时,吴山脚下的空地上,便聚满了人。这些人有序的分了两层,内层多数都是身穿文士服的读书人,比七天前在云间茶楼又多了好几倍,也有少数是穿着绸缎的乡绅。

    而外层,人数比内层又多了一两倍。不过,这些人看上去多数都是些没有多少身份地位的普通市民。

    俞仁没有想到,一场书生之间的赌约却引来如此多人的关注。他哪里知道,这都是因为东林党在民间的声望太高,他几乎就是普通市民和乡绅们的代表。也因为如此,东林党的支持者中,以各地的乡绅和普通市民为主,这其中,绝大多数又都在东南数省。

    究其原由,主要还是东南数省这些年来,商业发展极快,海外贸易发展也很快。可以说,在东南数省,农业已经逐渐沦为了次要地位,而工商业近些年,已经逐渐发展成了社会的主体。

    可是,在大明的官场,大家还仍然习惯性的将手工业者和商人看作是社会的最低层。在大多数的朝中要员眼里,这些人都是些可有可无的社会阶层。然而,东林党却是其中的异类,他们向来比朝中任何党派都更重视也更关注,这一批新兴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东林党当年的开创者顾宪成和其他七君子中的五人都是南直隶一带的人,他们自小耳渲目眼,看到的尽是东南工商业的繁华,自然而然的便更加的重视。也因为如此,听说东林党的代表要与万松书院比赛,杭州城里的乡绅和小商人、手工业者们,大家都自发的相互传告,要在这一天,到吴山脚下来给东林一些支持。

    俞仁简单扫视了一下,全场只怕不下五千人。

    这群人围了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地。在东南角的稍高山坡上,俞仁还看到几个书生用竹杆挑了几个条幅。上面有写:“东林必胜”的;也有写东林党那一幅最有代表性的“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对联的。

    而东北角上,较高的地势则被万松书院的一群“粉丝”们给占据了。他们的手里同样握着一大堆的如“万松第一、万松无敌”之类的标语。

    俞仁几人早早的便到了地方。却迟迟不见唐辙跟他们那班选手出现。眼见辰时已到,大家正等的有些不耐烦。有人便开始小声议论起来:“是不是万松书院怕输,不敢来了?”

    正说着,便听到外围一阵开道的锣声,然后便看到一顶大轿向着场中走来。跟在大轿后面的,正是唐辙等一众万松书院的学子和李显忠跟他的手下家丁。

    大轿在场中落下,从里面走出一位四十上下的面白无须的中年人。此人一下轿,一旁的唐辙便赶紧向众人介绍起来。

    “各位朋友,非常感谢大家,今天能够来看我们的比赛,感谢大家对我们万松书院的支持。”唐辙很无耻的做了这么个开场白,一下子便把在场的观众都划成了他们万松书院的支持者。

    “其实,这只是一个我们万松与东林的小比赛。荣幸的是,我们府学的教授温大人也十分关心此事,因此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特意来给咱们做个见证。下面,就请我们的温大人跟大家说几句。”

    这一招还真的是大大的超出了众人的意外,本来只是士子们之间的口头约定的比试,谁也没有想到,居然会引出一个朝中官员到场作证。虽然府学教授,看上去品级并不高,才只比知县高一级。可是,由于他的特殊身份,一向来在士子们的心中极有影响。而这位杭州府的温大人,更是全国府学教授中比较有名望者之人。

    就在众人还一片错愕的时候,这位温大人已经站到了场中,向着周围围观的众士子们高声讲了起来:“很荣幸,今天能够为这场由唐才子和杨才子约定的比赛做见证。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的心里一定在想:为什么大家都是文人,比斗不比诗文,却要比武呢?这种文人比武的事,大概还是古今第一次听说。

    我首先想说的是:很高兴能够看到咱们士林里,还有像唐才子和杨才子这样文武兼备、六艺皆通,不忘圣人古训的读书人。这一点,是最难得的。现如今的读书人,能够兼顾六艺的人实在太少、太少啦!我大明的百世昌盛,不仅仅需要文人的文治,也需要武备。

    自古以来,真正的百世名将,几乎都是文武兼备者。要是我大明的文人都不习武,那将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当下。我想众位也必然有所耳闻了。辽东的女真人已经越闹越凶,而这一次,更是将我大明的当世四大名将几乎一网打尽。

    我大明从此再无名将可派,谁来为我们抗敌守边?我们读圣贤书,当谨记圣人教诲,当此之时,朝廷需要我们习武知兵,那么,我们就应该当仁不让。

    阳明先生曾说过:明心见性。我们的本性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为家业兴旺、为国家昌隆。

    钱谦益先生讲:经世治用。那么,现在,我们最需要用的是什么?我想也应该是习武知兵。

    所以,无论是从阳明先生还是钱先生的观点,我都认为:士子们学武,在当下应该是一件好事。

    说了这么多多余的话,下面让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次比赛的具体情况。

    本次比赛共分两场。第一场比箭术。双方各出五人,抽签进行一对一的比试,胜三局的一方胜。

    第二场原本是马战,可是因为考虑到双方所乘马的优劣不等,为了最好的体现公平,经双方协商,改为步战。双方仍然各出五人。不过,这次是用擂台式。也就是说,只要你不被对方打倒,便可以一直在台上,直到被对方打倒,或者打倒所有的对手。

    最后的胜负,由两场的输赢决定,如果双方各胜一场却为平手。

    由于本次赌约的赌注有些特殊,在这里,我也顺便再重申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