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巨盗在线阅读 - 第66节

第66节

    上次在南京时,他派了个人去杭州送信。信虽然送到了,那人在杭州等了三日,却没有等到李莹的回信,只好回来复命。那时俞仁便在猜测:是不是李莹出了什么事,不然怎么不给他回信呢!

    此时听说许克明他们刚从浙江回来,倒正好可以打听一下消息。

    “不知许公子可有李家最近的消息?”

    许克明斜眼看了俞仁一眼,本不欲答他。可是见meimei也一脸期待的样子,于是便道,“倒也没太多消息。我们先到的杭州,在城里却没有找到李家的商铺,所有原来的铺子都关了门。

    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无信

    我也不知道爹爹从哪儿得来的李家的消息。听说他们都退回到海岛上去了,杭州城里已经没有人了。

    在湖州收丝时,也碰到不少的同行都在议论,说不知这李家为何突然关了杭州城里所有的买卖。

    此外,还有一个听上去与李家没有直接关系的消息。据说浙江巡抚新近调集了一千名新军分散驻扎在宁波府的定海各卫所。”

    俞仁听到这话,不由的心一惊。定海与李莹他们在浙江的总部大衢岛不过数十里的海路,这一带最近几年一向太平无事,朝廷突然调来一千兵丁,显然是冲着李莹他们来的。

    “可有听说李家有什么行动?”俞仁追问道。

    许克明摇了摇头。

    四人边走边说,不知不觉便到了住所。许克明显然不太喜欢俞仁,便找了个借口,回自己院里去了,只留下许倩陪着俞仁说话。

    突然听到朝廷在宁波府增兵的消息,俞仁的心里又开始不安起来。虽然他相信,就凭这一千人的朝廷军队,很难对李莹他们有什么作为。可是这却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说明朝廷已经开始对李家动手了。

    俞仁心思不属的陪着许倩说着闲话,又在岛上呆了一夜。原本计划好第二天要回去的,这时候俞仁却不走了。因为他要等许心素。在没有听到李莹的确切消息之前,他终是不能放心离去的。

    许心素直到次日的午后才回来。见俞仁居然在岛上,也很意外。原本以为俞仁是受李莹之托来的,却没想到并不是。

    俞仁简单的跟许二爷说了一下,最近家中父亲过世,自己被革除功名,然后又投奔舅父以及舅父病重自己仓促接手一个烂摊子的事情。

    许海与许倩也是第一次听俞仁讲到他家最近的事情,听说他接连不幸,也都不由的嘘唏不已。

    “没关系。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思、劳其筋骨……。贤侄虽然连遭不幸运,却锐气未挫,将来必有一翻大成就。”许心素摸着他的美须安慰道。

    “二爷过讲了。我这人从小心无大志,但有薄田十亩,茅屋三间,可以过些太平日子也就行了,倒不想追求那些富贵功名。”

    许心素轻叹一口气,“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便如你现在一般。让你放手沈家的事情不管,给你过太平日子,你就真的可以放心的下吗?”

    俞仁想了想,摇了摇头。“二爷说的是。”

    “所以啊!你我既已身入其中,便只能奋力向前。回头路是不能想的!”

    俞仁似有所悟,连连点头。想起李莹,俞仁赶紧又问李家最近的情况,以及朝廷的动向。

    “莹侄女对朝廷在宁波府的增兵,早已有所耳闻了。她也曾派人捎信给我。说是她已做好了朝廷攻岛的准备。不过,从目前来看,朝廷应该暂时还不会对他们动手。因为朝廷虽然对宁波府增了兵,可是却都是步兵,并没有船。

    她在信上还说,万一大衢山守不住,她便打算带人先撤到陈钱岛上去。那儿易守难攻,相信朝廷也拿她没有办法。只是,不到万不得已,她还不打算与官兵公开开战。”

    俞仁这才稍稍放心了些。

    这一晚,许心素又大摆宴席,宴请俞仁。次日俞仁回去,许心素特意派了两名得力手下给他,以便协助俞仁处理眼前的沈家危局。此外,许心素知道俞仁最近手头紧,还特意派人给他送了五千两银子。说是暂时借给他的。

    俞仁也不客气,他现在太需要钱了。这五千两倒是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也使他可以安心的跟着许心素他们,到东洋走一趟。

    回到松江,俞仁将许心素交给他的两名手下分别安插在织房和府中,作为总管们的副手。虽然原本的人事都没有变,可是俞仁突然带回这么两个人往总管身边一放,明眼人谁都可以看的出来,这是俞仁防范未然的手段。那些原本在心里打着小算盘的人,开始稍稍有些收敛了。

    没过几天,那早几日携款跑路的五名掌柜同时来到沈府请罪。这一下,倒是给沈家上下来了个不小的震慑。

    又数日,五名掌柜在流放的途中被强盗杀死。消息传来,沈家上下彻底安静了。这一回,是真正的安静了。那些原本不太老实的人们见识了俞仁这位新东家的霹雳手段后,吓的哪还敢存半分的非份之想。

    俞仁一直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待到他确定沈家上下,从管事到织工,再无一人敢存着不良心思之后。他知道,自己终于可以放心的去东洋了。

    许家的小船装走了仓库里的棉布后,俞仁决定次日出发,到南沙岛上与许心素他们会合。

    这一天,俞仁起了个大早。他先惯例的到舅舅的房里看了看。见舅舅已经醒了,春梅正在给他洗脸。俞仁走上前。

    “舅舅,我今天要出一趟远门,早则一月迟则两三月。家里的事情我都已经安排好了,您放心好了。”

    沈明航的眼珠子转了几转,喉咙里发出一些声响,可惜还是没人能够听的懂。

    “放心吧!我走了以后,春梅会好好照顾您的。”说完,俞仁暗暗叹了口气,没想到正当壮年的舅舅会突然得了这么个病。想起事情的根源,便想到沈燕。不知道她现在在哪儿,是否正与她的蒙古丈夫在草原纵马驰骋呢!

    如果沈燕知道了,一向最疼爱她的爹爹因她的出走,而变成了如今的这个模样,不知她会作何想?

    自己要不要派个人去找一找,让沈燕回来看看舅舅呢?这个问题俞仁的脑中思虑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不派人去找了。

    必竟,舅舅已经成这个样子了,就算是燕表妹回来了,舅舅的病仍然不会好,反而徒增表妹的自责。就让她随着她的蒙古汉子,在草原上过他们的幸福生活吧!俞仁这样想。

    看春梅给舅舅擦过了脸,俞仁亲自给沈明航喂了一碗小米粥。

    春梅站在一旁伺候着,说老爷今天吃的特别多。

    俞仁喂完粥,将碗交还给春梅,向她道:“春梅啊!我今天要去东洋做一趟生意,可能要两三个月才能回来。舅舅的事情我就全托付给你了。也不要总让老爷躺在床上,记得每天叫两名家仆扶老爷到院子里走一走。

    走累了就歇一歇,不要累着老爷了,但是可以视情况每天增加一点活动的时间。具体的cao作,便由你自己掌握了。

    我听人说,这样子坚持锻炼,仍然是可以慢慢恢复过来的。

    我走以后,你有什么事,便去找管家,不好找管家的,便找曹安。我已经跟曹安打过招呼了,让他对你的事情都要优先处理。

    老爷照顾的好,恢复的好了。等我回来一定重重的赏你。”

    春梅还是第一次与俞仁这个侄少爷,如此近距离的说这么长时间的话,心里实在有些小紧张,脸上也红红的,又不敢抬头一直看着侄少爷。只好低头,眼观鼻、鼻观心。

    听到俞仁最后说到的重赏,春梅的心跳了一下。她抬头偷偷瞄了俞仁一眼。“照顾老爷和侄少爷本就是小婢的职份,不敢求赏。小婢只盼可以一辈子跟在侄少爷身边,伺候您、和老爷。”

    俞仁听了这话,看了春梅一眼。这小丫头的话里,似乎还隐约着些什么意思吧!好像是说:我也不想要公子您什么重赏,只盼公子能把我自己赏给您,一辈子跟在你身边,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

    俞仁定定的看着春梅,也不知自己的猜测对不对。难道这小丫头对自己动情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户小岛

    俞仁自来到沈家,便一直由春梅照顾起居。后来舅舅病了,春梅被调到了这里,但每天她还是不辞劳苦的赶到自己的住处,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一类的杂事。

    相处了虽然已有近月,俞仁却一直没有真正的注意过,身边的这位婢女的相貌。此时细看才发现,其实春梅长还是挺好看的,清秀的瓜子脸、柳叶眉,眼睛虽然不很大,但却流动着温柔的微光;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很耐看!

    俞仁看的稍稍有些意动,心中不免起了丝丝涟漪。不过,这也只是短暂的一瞬。理智告诉他,眼前的这个女孩是个好姑娘,但她不属于自己。所以,俞仁伸手轻轻的拍了拍春梅的肩膀,什么话也没说便走了。

    曹安带着沈家的几名管事,将俞仁一直送出城外,这才回去。俞仁出城后便坐上马车,然后到江边转船。

    当天下午,俞仁便到达了南沙岛。

    在南沙岛上又逗留了几天,船队这才出发向东洋驶去。

    这一趟还算顺风,只用了大半个月便到达了日本的平户。这儿是汉人在日本的聚集地,也是日本与大明通商的最重要的一个港口。

    许家的船队在港口停下后,便有许多的当地客商来到船上拜见许心素,商议生意上的事情。

    要知道,大明的船,由于受海上季风的影响,每年也只能来个一两趟。而大明的商品,无论是生丝、铜钱、陶瓷还是书籍、中药,在这儿都有着极大的市场,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因此,每一次大明的海船到港,这些候在海港的客商们便蜂拥而至,唯恐迟了抢不到货。

    许心素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见的。他只见了两三名当地有名的大客商,其他人便打发给了许海和刘龙。

    因为许家向来不贩棉布,这些客商当中,倒没有一个是做棉布生意的。因此俞仁反而无事可做。大家都忙的团团转,独他一人清闲自得、无人理会。

    见俞仁一脸的落寞模样,许倩走了过来。

    “姐夫不必着急。我听爹爹说,他已经放出话去了,说我们这一趟运来了两船大明最好的棉布,价钱还很便宜。有不少的客人都说明天想带人来看货呢!爹爹让我告诉你,明天就不要出门了,专等他们上门来看货。有什么事,尽量今天办掉。”

    俞仁想了想,“那我今天先去逛逛这儿的布庄吧!不然明天他们来了,我都不知道开什么价格合适。不知道小倩能不能帮我找一个通译?”

    许倩摆了摆手。“不用通译。在这个小集镇上,汉人比当地人还多,几家布庄也几乎都是汉人开的。你尽管自己去看便可。”

    俞仁听说这样,便独自出门去了。

    在集镇上转了一圈,这个集镇上有三家大的布庄。他们几乎都是以批发为主。不过,这些布庄里的布,虽然几乎都声称是从大明运来的。其实真正的大明产的棉布却极少,多数都是质地和色染都比较差的本地布。价格也十分不低。即便是这些质量低下的本地产的冒牌大明货,零售的价钱也几乎相当于大明的两三倍。

    俞仁终于心里有了底气。照这样看,自己运来的这些棉布,至少可以开大明的两倍价出售。

    在最后一家布庄里,俞仁似乎看到了一个熟人,但是他一时也想不起来是什么人。此人也只看了他一眼,便低下头,然后匆匆走了。俞仁也不在意,必竟天下长相相似的人太多了。他相信自己的运气会这么巧:第一次远涉重洋,到这个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便遇到了熟人。

    再说,真要是熟人,怎么会不跟他打声招呼便走了呢!

    从布庄出来后,俞仁看看天色还早,便在市集上转了转。虽然这儿是日本的市集,可是却充斥着无数大明的各类货品,让人直以为这儿是大明了。俞仁随便挑了几件女孩子喜欢的小物事,准备带回去给许倩和许海六岁的小女儿。许海因为疼爱这个小女儿,每次出海都把她带在身边。

    回到客栈,大家都已出门去了,俞仁问了个守院子的兄弟,说是大家都到船上看货去了。大当家还留下了话,让他回来后直接去醉风楼。晚上大当家在那儿摆宴。

    俞仁摇了摇头,“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他们谈的生意我一点也不懂,没得给大当家的丢脸。我就在客栈里吃吧!”

    俞仁说完,来到外门的大堂,让小二给他送些吃的来。

    这间客栈也是本地比较大的一处客栈,外间也经营菜馆。不过,来吃饭的,多数都是住在客栈里的客人。今天因为许家船队的人几乎包下了这间客栈,他们又都去醉风楼了。客栈的大堂里,几乎就只有俞仁一个人坐在那儿吃饭。

    俞仁倒无所谓,他本就不是个喜欢热闹的人。随便的点了两三个菜,俞仁便坐在那儿喝起了茶。

    俞仁的菜还没上来,便见客栈里进来一个穿着粉色和服的艳装女子。这个女人一进门,便问客栈的掌柜。

    “敢问掌柜,许当家的船上有一位松江来的俞仁俞小相公,可是住在此处?”

    那掌柜并不认识俞仁,摇了摇头。“许当家的船队每次到港,都是在小店打尖落脚,船队的头领们我几乎全都认识。夫人您问的这位俞小相公,小的倒是第一次听闻。许当家的他们今天都去醉风楼了,只留下那边的那位小相公。不如夫人去问问他吧!”

    那女人看了一眼坐在桌旁,正在等饭的俞仁,便移步走了过来。

    俞仁仍独自坐在那儿喝着他的茶。虽然听到这个女人正在打听自己,不过俞仁并没打算这么早便显露身份。倒不是担心这个女人会对他有什么不利,这儿他可是头一回来,应该不可能会有什么冤家对头。他只是奇怪:这个女人是怎么知道他的,她打听自己,又是什么目的?

    女人来到俞仁的桌前并没有马上开口,而是先将俞仁仔细的打量了一遍,好像是要记住他身上的每一处特征一般。

    俞仁也没说话,他也在悄悄的打量这个女人。

    这是一个二十上下的年轻女人。因为脸上画了浓妆,倒有些看不大清她的样子。只是看脸形,应该也是个美女,而且这位美女身材也不矮。俞仁简单的目测了一下,估计应该有一米七。

    “这位小相公请了。小女子冒昧向您打听个人,不知是否可以见告?”女人终于开口了。

    俞仁抬起了头。“夫人请问。”

    “小相公可认识松江府来的俞仁俞小相公?”女人仍然站着与俞仁说话。

    俞仁有些不太习惯这样仰视的与她说话,而且这个女人的个头还不矮,俞仁觉得这样与她说话有种压迫感。于是他便先请这女人坐了下来。

    “不知夫人如何称呼?”

    “我夫家复姓前田,在这儿开了个小布庄。听闻俞小相公此次从大明运来了两船松江棉布,我夫君特意让我出面来找俞小相公。想在让俞小相公给我们布庄留些货。”

    俞仁听了这话,放下心来。原来是来谈生意的。看来,自己这两船棉布还真是不愁卖了。那边许心素托人约的客人还没来,便已有人先一步主动找来了。

    既然是来谈生意的,俞仁也不隐约,便公开了自己的身份。

    “原来是俞小相公当面,真是失礼了。”前田夫人说着,站起来向俞仁重新施了一礼。

    俞仁与她客套了几句便问道,“有一个问题我比较不解。许当家的船向来不贩棉布,我们这一次又是刚到港,夫人何以知道我这次带来了两船的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