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巨盗在线阅读 - 第86节

第86节

    不破不立嘛!打破了,咱们还可以再建!这些身外之物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兄弟们还在,什么都可以再挣回来。”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诺千金

    许心素听了这话,振作起精神,“仁哥儿说的对。身外之物没什么大不了。我来时答应了熊大人,马上把他的两千士卒送回去。我看,就由老三跟你去办吧!必竟,苏州城里,你熟悉些。万一有事,也能找到人、想到法子,不像我们进了城便是两眼一摸黑。

    今天已是腊月十三了,办完了苏州城的事情,咱们也好安心的过个年。这阵子,你就不必回岛了,你带来的兄弟,我自然会为你照顾好。大家第一次在我这儿过年,我自然不会慢待他们,这个你可以放心。”

    许心素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俞仁自然不敢推辞。

    回去前,俞仁又去单独看望了刘强、曲敬这些兄弟,告诉他们自己要随许海回苏州,年前是回不了岛上了,让大家在岛上安心过年。有什么需要,尽管向许大当家开口。

    刘强拍着胸脯保证道,“大当家的心尽管放心,有我刘强在,保管让大家过个好年。咱们除了没有房子,其他一应俱尽,尤其不缺的就是银子。回头我就带些兄弟,到城里去多多采买些过年的年货。不必向许大当家的开口。”

    俞仁点点头。“如此就最好。虽然许大当家不见外,把咱们当自家人看,可必竟这是人家的地方,你们一定要给我记住,莫要喧宾夺主。更不要因为刚刚打赢了一场战,便以功雅臣自居。”

    俞仁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数日前的那一场对官兵的大胜,便是他带着手下这五百多兄弟干的。他们暗藏在屋内,待到四更,别人睡的最熟的时候,摸出来,先用迷香,迷晕了屋里的官兵,再到官兵的营地四处放火。搞的官兵大乱,熊文灿只带了几十人仓惶逃回了苏州。

    虽然取得了大胜,可是俞仁却看出在许家有着重要地位的刘龙并不高兴。虽然这个诱敌深入的主意是俞仁出的,可是当时刘龙也提出要带人负责留在岛上,伏击官兵。但许海却没有同意,并最终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俞仁。

    许心素回到岛上,与众头领议论军功,大家都认为俞仁功居第一。这让刘龙十分的不爽,他总认为,这第一的功劳原本应该是属于他的,可是却被俞仁抢了去。由此他也更加的嫉恨俞仁与许海。

    这一点,俞仁看的十分清楚。因此,他一再强调,要让自己带来的这些兄弟保持低调。

    “大当家的心思,我明白。放心,我不会让兄弟们与刘头领的手下争事的。”曲敬突然插口道。

    俞仁这才放了心。在这些兄弟当中,他一直认为只有曲敬才是最能体会自己心意的人。如今得了他的保证,俞仁彻底的放心了。

    许海带着一百多名兄弟和俞仁一同送那两千名官兵俘虏回城。虽然是俘虏,在俞仁的建议下,他们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不仅没有人虐待他们,而且还每顿好吃好喝的供着。只是不得自由。

    现如今众人听说这些海盗已经接受了熊大人的招安,要送他们回去,自然都十分高兴。

    这一路倒也十分的顺利,许海到了苏州城后,自是先去与熊文灿交割俘虏的事情。而俞仁则去分别拜会了孙盛与汪文言。必竟,这个招安条件是他们打出来的。熊文灿虽然口上说:不打不相识,大家从此尽弃前嫌。可是俞仁却不敢保证他背地里不会使什么阴招。

    而孙盛就不同了。他是最希望看到许心素顺利招安的人,因为许心素答应他,招安后每年至少给朝廷上交税银两万两。此外还单独每年给他一万两的好处。

    正因为有此巨利的关系,俞仁才对孙盛最为放心。所以,他一进城,便首先去见了孙盛。孙盛的意见倒是很简单,他认为这一次熊文灿确实是真心招安的,不然也不会舍的送他们那么好的一座宅子。

    俞仁又去找汪文言。汪文言对这次的招安倒没做什么评论,他只简单的说了一句话:只要许心素还控制着南沙岛上的这些人,熊文灿便不会反悔。

    俞仁这才放心的与许海一同住进了,熊文灿送给他们的那座济南将军府。由于熊文灿连家奴、丫环也都一起给他们配齐了,许海便把那些与自己同来的兄弟大多遣回去了,只留下二十人在府中听差。

    这些许家的兄弟们虽然在岛上住的也不差,可是必竟还没住过这样豪华的宅子,当晚大家便在后花园里大摆酒席,大醉了一场。次日,熊文灿又派人请许海他们去赴宴。俞仁眼见招安的事情终于搞定了,自家的事情也自然就跟着一起解决了。紧张了多日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

    这一放松,他却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于是,俞仁忙让手下给他备马。

    “俞相公,现在已经申时了,眼看就要日落啦!您还要出门吗?”

    “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急着要回松江。你去叫人给我备马,顺便跟你们三爷说一声。就说我有事回松江了,过两天就回。”俞仁说完,便匆匆出门去了。

    许海听说俞仁回松江了,以为他大概是想回家看看,也便没有在意。

    其实,俞仁回松江,主要还不是回家。他是突然想起自己曾答应赵蕊,待此事解决,便去看她的。这会儿,事情可以说是彻底的办好了,而这解困的主意正是赵蕊给他出的。

    所以,俞仁便想到赵蕊。当时,赵蕊说她在自家的铺子里等自己,到如今早已过了一个多月,俞仁虽然觉得她很可能已经回无锡了。但是他还是要去看一看,以不负自己当初的承诺。

    俞仁出城后快马加鞭,在次日午前便赶到了松江。进了城,俞仁先到自家的那条街上去转了一圈,见原先围在四周的官兵早已撤去,便放心的牵着马又去寻赵蕊所说的那家铺子。

    走了大半个城,俞仁终于在一条并不很繁华的街面上找到了一家不太起眼的钱铺。

    这是一家专门给人兑换银钱的铺子。俞仁来到门口,拴好了马,正要进屋打听,便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铺子里的内间走出来,正是赵蕊。跟在她身边的还是她的贴身丫头云儿。

    就见赵蕊在柜台边坐下来,认真翻看起手里的帐本。

    “小姐,咱们该回去了。今天已经腊月十七了。再拖几天,都赶不上回家过年了。”

    赵蕊却不为所动。“急什么。这些年,每年过年都在无锡过,也实在没什么意思。不如今年咱们就在松江府过吧!”

    “可是,老爷前天便已叫人送了信来了,催咱们快些回去呢!”云儿接着劝。

    “爹爹不过是怕我一个人在外面,不放心。这有什么关系。咱们在自家的铺子里住着,还顺便可以照看生意。有什么不放心的。回头我就给爹爹写封回信,就说今天年过年就不回去了,让他不必记挂。”

    云儿面现为难。“这样不大好吧!您这儿也没一个亲戚,在这儿住着却不回家过年,杨相公又是新去,只怕别人会说嫌话。”

    赵蕊听了话,轻轻放下手中的帐本。“我就是怕别人说闲话,才答应爹爹嫁给师兄的。到如今又如何?师兄固然没能挽回,却还搭上了我自己一生的幸福。

    现在我也想通了。当初我们为了反对浙党,都斥他们万松书院里所宣讲的明阳心学为叛道离经、混乱纲常,可如今认真细想来。王明阳先生所讲的:明心见性的说法,未必不是对的。

    当初要是我能早些明白这个道理,又何苦落到今日的田地。”

    第一百八十二章 浮生半日

    云儿自然知道小姐所说的,是当初她与俞仁的事情。正因为有与杨举的婚约在前,赵蕊虽然明知道自己心里喜欢的是俞仁,却仍然选择了与杨举走。

    “小姐,你也不必太过伤感。我看俞相公对您倒也不忘的。现如今他也安定了。不如回头我找人去他们家探探他家长辈的口风。”

    赵蕊叹了口气。“你这丫头平常精明的很,这会儿怎么又犯起傻来。先不说俞相公家中如今早已没有了正经的长辈,便是有,他又岂是曲从于长辈心意的人。如今,我也没那份奢望了,只盼他早日能找到位如意夫人。我又能时常的看到,这一辈子也就知足了。”

    说到这儿,赵蕊突然问云儿,“你说,他真的会来看我吗?”

    “一定会的。小姐为他,冒着生命危险跑来松江找他,给他出此奇谋。现如今,功德圆满,他自然会记着小姐的恩情。”

    赵蕊摇了摇头,“我并不想他记我的恩。我只要他心里有我,我这一生就知足了。”

    门外的俞仁听到这儿,感觉心头一阵激动,终于再也忍不住,轻咳了一声踱步走进了钱铺。

    铺子里此时没有别人,大概是伙计们都吃饭去了。只有赵蕊与云儿俩人。

    听到有人进来,主仆俩人忙止住了话头。

    “小相公要兑银子吗?”云儿习惯性的走出柜台,迎上来。赵蕊则低下头,继续看她的帐本。

    俞仁轻轻摘下头上的斗笠。

    云儿看到来人居然是俞仁,不由的叫了一声,“呀!”

    赵蕊听到云儿的喊声,也跟着抬起头。看到眼前站着的正是自己朝思暮盼的人,不由的也愣住了。那种突然到来的幸福感,让赵蕊一时无所适从。但是她的脸一下子又绯红起来,想到自己方才与云儿的谈话,也不知有没有被他听到。

    虽然她跟云儿谈论这些话时,毫无顾忌,那是因为云儿从小便跟着她,就跟她的亲姐妹一般,甚至比亲姐妹都还要亲上几分。对她,赵蕊也从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可是这些话要是让俞仁听去了……

    赵蕊想到这儿,就感觉自己的心“扑通、扑通”乱跳。她既希望俞仁听到了她们的话,又怕他听到了。

    过了好半晌,赵蕊才稍稍镇定了些,柔声道,“你、你几时来的?”

    俞仁不想让赵蕊太过尴尬,便道,“也不过刚刚下马。你们这儿还真有些不太好找呢!”

    赵蕊这才稍稍恢复了自然,转头要让云儿倒茶,却见云儿这个鬼灵精的丫头早不知跑去了哪里。

    赵蕊一面骂着云儿,一面亲自给俞仁倒茶。

    俞仁从赵蕊手里接过茶,感觉她的手冰凉冰凉的,还轻轻的颤抖着。俞仁便忍不住轻轻握住了她的手。

    “你冷吗?手怎么这么凉?现在天气冷起来,你要多穿些衣服才行,可别着了凉,又像上次一般生起病来!”

    赵蕊的手突然被俞仁握住,脸也红起来,赶紧抬头去看外面,还好外面此时并无路人。于是,赵蕊就这么任于俞仁握着她的小手,感受着那难得的温馨与幸福,直到外面传来一声咳嗽。

    赵蕊听到声音,赶紧抽回手,绯红着脸向后退了一步。

    招头看门口,原来是来了位熟客要兑银子。赵蕊赶紧倒茶,一面向里间叫着,“云儿?云儿?这丫头越来越不像话了,又不知道到哪儿偷懒去了,居然连客人也不招呼。”

    云儿听到叫,忙从里间跑出来。

    “小姐,你叫我。”

    赵蕊假作生气的道,“你这丫头,又跑哪儿去了?没见客人来了吗?”

    云儿抬头,见店里果然有位熟客,便赶紧上前招呼,给客人兑了银子。那客人倒也识趣的很,兑了银子,便马上走了,并不啰嗦。

    “小姐,您陪俞相公去里间坐坐吧!我让阿福来看店,我去给俞相公做饭。”

    “也好!”赵蕊说着,站起身领着俞仁走进后间。

    赵氏钱铺的后间乃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比前面明显的大了许多。赵蕊领着俞仁到自己住的那一间坐了。又重新给俞仁倒了茶。这屋子里生着火,倒也暖和的很。

    赵蕊走上来,帮俞仁解下袍子,挂到门口。她的动作是那样的自然,便好像一个贤淑的妻子迎接归来的男人。

    “你从哪儿来?”

    “这阵子事情太多,实在不得空。昨天才都搞定了,我于是就赶紧来找你。我还怕你走了,昨天下午就骑马从苏州往这边赶。总算没让我失望。”

    赵蕊嗔了俞仁一眼,“这么大人了,怎么还不会照顾自己。现在天这样冷了,怎么还可以骑马!骑就骑吧!也不该赶夜路啊!大冬天的,外面的寒气最重,这样子是很容易生病的。”

    俞仁听着赵蕊关心的责备,笑着脸,在屋里的一张矮榻上躺下来。“我不是怕你骂我失约嘛!再说,我也急着想看看家里是不是解了禁。”

    “早解了,你走没两天,那黄千总便带人走了。不过,你家经过这一场闹,损失倒也不小。听说那徐三少爷又趁机搞了家织房,只是没原来的大,但也有一两千张织机呢!用的织工大多都是你们家的老织工。”赵蕊这阵子一直呆在松江城里,对俞仁的事情打听的越加详细,也知道了他这一次是被徐三少揭发才差点被官府抄了家,因此对这徐家也格外的留了心。

    “没关系,天下的生意多着呢!我也总不能霸着,只我一家做。我相信曹安的能力,相信他很快便能使我们家的生意恢复元气的。

    讲到生意,我倒有些奇怪。为什么大明官府发行的宝钞现在都没什么人用了,而你们这样的小店里印的纸钞却还有人要买?”俞仁方才坐在外面,那位客人便是拿银子来换纸钞的。

    赵蕊“扑哧”笑起来,“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原来,咱们无所不知的俞相公,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啊!告诉你吧!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官府的宝钞不能随意的兑换银子;就算能兑,也往往不能等数,时间一久就会越兑越少。所以现在没什么人用了。

    而我们家印的纸钞,那都是随时都可以到我们店里兑银子的。我们家在南京、苏州、无锡、松江、杭州都设了分店,有那做买卖往来这几个地方的,如果嫌太银子太笨重,便可在我们店里兑成纸钞,然后再到别处的店里换成现银。

    此外,我们店里也自己印一些纸钞。但是我们从来都不乱印,店里有多少银子,便印多少。等到客人拿着纸钞来换银子了,随时都行,也可拿一地发的纸钞去另一地的店里兑银,这都是很方便的。”

    俞仁听到这里,不由的吃了一惊。这不就是近现代国家货币中的银本位吗?

    看来,这赵家还真是藏龙卧虎啊!居然还有如此有经济头脑的人。俞仁在心中不由的感叹。“这办法是谁想了来的?这么利害?”

    赵蕊不无得意的指了指自己,“正是本小姐”。

    “可是,你们要怎么赚钱呢?”俞仁又问。

    “这也不难。我们在客人兑换银子时,按他们所兑银子的多寡,抽取一定的数,作为抽水。”

    俞仁听到这里,才知道,他们这种钱铺还远远不是后世银行的功能和运作。

    “你们向外贷银子吗?”

    “也贷啊!只是不多,一般都是些熟客,贷期也多只是三五个月。”

    俞仁听到这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想,他很想跟赵蕊合作,搞一个类似现代社会的商业银行。

    第一百八十三章 筹划银行

    “如果你在一片区域多设几家分店,然后再根据自己店里的银子印发纸钞,再帮客人存银子,不收客人的抽水,还每年给客人些利钱。然后你再拿手里吸收上来的银子放贷给别的客人。不知道会是怎样?”

    赵蕊低头想了想,觉得这个办法从来也没见人试过,不好妄加评论,便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