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巨盗在线阅读 - 第103节

第103节

    “大小姐。这个姓俞的可是你们家的仇人!就算我想放他走,大当家的也不会答应的。”

    李莹听到这话,知道郑芝龙是不会妥协了,即便是自己以死相胁也是无用。她扭头看了一眼俞仁,眼里流出一丝凄惨与无耐“俞郎。看来,今生咱们是再没有机会能在一起了,我就先走一步,盼来世,咱们可以生于寒门下民之家,能够安安稳稳的厮守一生吧!”

    说完,李莹举刀便要自杀。

    俞仁听到这话,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不忍见李莹血溅五步的样子,将头低了下来,然后慢慢抬起手中的长剑。可中默默说了一句,“莹儿,无论到哪里,我都不会让你孤独一个人的。”

    说完,俞仁举起长剑,便要自杀。

    他的长剑举过肩头,突然伸出一把长剑将剑挑开了。俞仁抬头看,一个戴着银面具的男人站在了他的面前,正是两日不见的李银。

    那六名郑芝龙的义兄见李银突然出现,并阻止了俞仁的自杀,纷纷举刀向他砍过来。可是李银的剑术实在太高,虽然这六人也不是弱手,却根本奈何不了他,双方只交手不过数招,六人的钢刀便被李银一一打落在地。

    六人知道自己绝不是这个李银的对手,只好纷纷退了下去。郑芝龙知道,现在正是除去俞仁的最好时机,哪里会甘心就这样放过。他费尽了心思,终于把俞仁给逼了出来,又哪里会轻易的让这个银面人给坏了自己的事。

    眼见硬来不行,郑芝龙便抬出了李旦,要用李旦来压住李银。只要李银袖手不管,俞仁便死定了。虽然郑芝龙想不通,这个李银为什么要救俞仁,但是他却相信,这绝对不会是李旦的意思。

    想到这里,郑芝龙向前走了一步,“李银,你想背叛大当家吗?这个姓俞的仍是我们李家最重要的敌人,你却要救他,你不怕大当家的知道砍你的头吗?”

    李银不说话,只是伸手从怀里掏出一块金牌。

    众人见到这面金牌,都赶紧一起行礼。那些方才在李银出手救俞仁时,还有不少人骂李银,这时候见了这面金牌都不敢再说一句了。有些甚至吓的全身发起抖来。

    郑芝龙见方才还唯自己马首是瞻的李府家丁们,这时突然一下子都站到了李银的一边,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有一点他的心里是再清楚不过的,那就是——俞仁今天必须得死。如果他不死,自己现在的地位便不保。他要得到李莹,得到李家的一切,就必须首先除去面前的这个对手。

    郑芝龙向江福祥道,“江总管,李银不过是一名小小的侍卫,咱们这里数你最大,你就说句话吧!这姓俞的可是咱们李家的大敌,如果错过了今天的机会,想要再抓他,那可就比登天还难了!”

    郑芝龙本想用话挑唆江福祥,让他下令杀掉俞仁。可是江福祥对郑芝龙的话便好似没有听到一般。

    眼见这招不好用,郑芝龙又道,“江大总管,你可别忘了。令公子所以会变成今日这个子,成为一个废人,那可都是拜这个姓俞的所赐。你难道就不想报仇吗?”

    江福祥听到郑芝龙的这句话,脸上的肌rou抽搐了一下。可是,虽然郑芝龙的这几句话明显挑到了他的痛处,但江福祥还是没有下令杀掉俞仁。

    这让郑芝龙大为失望,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江福祥方才还对自己极力恭维,为命是从,这会儿见了李银便一下子改变了态度。这李银了不过是李府的一名侍卫而已,最多只能算是个高级侍卫。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那就是保安。

    为了一个保安,他居然甘愿得罪自己这个李家未来的主人,郑芝龙想不通,实在想不通。而且还不只是江福祥,所以李府的家丁也都是这样。这实在是奇怪,太奇怪了。

    看来,问题一定是出在李银手里的那面金牌上了,郑芝龙想。可是,现在他已经没有时候再去细细探究这个问题了。再过一会儿,李旦可能就会到了,在此之前,他必须要把俞仁干掉。不然,万一李旦改变了主意,让这个俞仁没死掉,那便会给自己留下无穷后患了。

    虽然郑芝龙十分有信心,李旦必会杀俞仁。但是就怕万一,他连这万一的机会也不想给俞仁。

    想到这里,郑芝龙抽出身上的长剑,他要亲自上阵。他就不相信,李银一个小小的侍卫,敢阻拦他这个李家未来的主人。

    第二百一十五章 螳螂捕蝉

    一见郑芝龙动了手,他的六位义兄自然也都一起跟了上来。可是这一次,还没等李银动手,早有二三十名李府的家丁冲了上来,将郑芝龙七人围在了当中。

    郑芝龙更诧异了,但是他却不死心,仍然握着紧握长剑,向众人叫道,“好好,你们都不想活了是吧?居然敢跟我为敌,还不快些与我退下!”

    那些家丁却充耳不闻,只是一起去看李银。

    李银不屑的看了一眼郑芝龙,向众人轻轻挥了挥手,“拿下!”

    那二十几名家丁一听,将七人紧紧围住,就要动手。

    这时,一个威严的声音响了起来。“算了!郑小官人虽然不适合我儿,这阵子为我们李家倒也做了不少的事情,你们不可为难他。”

    家丁们听到这话,赶紧散了开去。

    俞仁在李银的搀扶下抬头看了看,原来是李旦到了。可是,此时的俞仁已经心灰意冷,他连自己的生死也全没放在心上,又哪里会在意李旦来不来!他的心里此时只有李莹。李莹为他殉情而死,让他的心也跟着被一起带走了。

    李旦来到俞仁面前,满面笑容,对他倒好像十分满意的样子,哪里有传说中的恨之入骨的样子。

    看的一旁的郑芝龙一头雾水。

    “大、大当家。这姓俞的可是您的大敌!您昨天还说必要除之后而快呢!”郑芝龙忍不住提醒道。

    李旦大笑起来,“郑小官人这话说的不错。可那是昨天,今天却不是了。你可知道我为什么上次在你被人与那个叫西岛的女人绑在一起时,极力为你开脱,而且还把婚期提前这么多?”

    郑芝龙摇了摇头,此时的他,已经预感到了一丝不祥。

    果然,李旦接着道,“其实,我早知道你跟那个叫西岛的女人有染了。那个女人为了替你掩饰,居然主动自尽,可见她对你的情意。但是你却辜负了她的一片真情。

    你想我作为一个父亲,又还怎么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你这样的一个无情无义之人呢!”

    郑芝龙听到这里,额头早已冒出了汗珠。

    “那,那大当家当时为什么还要替我掩饰,并且主动把婚期提前?”

    李旦面上露出微笑,指着俞仁道,“因为他。我从你被人设计的事上判断,他一定已经到了平户。

    可是他又不肯露面,我只好用这招把他给逼出来了。而且还正好可以借此试试他对莹儿的心是不是真的。所以,我就派李银去帮他。让你们两人明里暗里的好好斗上一斗。说白了,我就是想借你来考验他。

    现在,我终于可以放心了!”

    说完,李旦走到俞仁的身前,轻轻拍着他的肩膀,“你果然没有辜负我对你的期望。

    俞仁没想到这一切不过是李旦为了考验自己而故意设的局,他不由的对李旦的心思又多了一分敬佩,怪不得他要以成为平户城里华商的老大。

    “可是,试出来又有什么用呢!莹儿都已经死了,无论我的心是真是假,都已经不重要了。”俞仁懒懒的道。此时,世间的一切都对他失去了吸引力。

    李旦笑起来,“你这孩子也真是太实在了。我自己设局,又怎么可能会让自己的女儿真的涉险呢!

    你看那是谁?”

    说完,李旦向人群当中一指。

    俞仁顺着李旦的手望去,却见李莹正在莺儿的搀扶下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原本心灰意冷的俞仁,突然看到李莹又完好的出现在自己面前,他感觉自己的心好像是被人重重的拍了一下,全身控制不住的轻轻颤抖了起来。

    李莹见些,忙快步走了过来,将他扶住。“相公,你怎么了?”

    俞仁却闭着眼不说话,只是轻轻摇了摇头。突然放松了下来,俞仁感觉到背上的刀伤开始疼痛起来。这种疼痛让他能够愈加感受到眼前这一切的真实,这是一种快乐的疼痛,痛并快乐着!

    俞仁闭着眼,默默感受着这种快乐。

    “莺儿,快拿药来。相公背上的伤口不小,不及时处理,只怕会严重起来。”李莹见俞仁皱着眉不说话,以为他是背上的伤口痛的太利害。

    莺儿忙从背上取下一个布袋,从里面倒出一些粉末状的药,又取了一块棉布,帮着俞仁就地处理起伤口来。

    李旦向着俞仁道,“小仁啊!这次是我不对,做的有些过了。可是,不如此,我也实在不放心把女儿嫁给你。作为补偿,明天我给你和莹儿好好的办一个婚礼,让你们好好风光风光,好吧!”

    俞仁摇了摇头,“多谢大人美意。我此生只求能跟莹儿相守在一起,我便满足了,至于那些浮华虚礼,不要也罢。只需一席素酒三五至亲,作为我与莹儿的见证便足够了。”

    李旦却摇头,“诶!这怎么行。我李家的女儿出嫁怎么能如此的简陋。你放心,这一切我早就都安排好了。明天你只需陪着莹儿,听我的指挥便行了。一切都不需你cao心。”

    说完,李旦向身边的家丁一挥手,高声的喊了一句,“回府!”

    于是,早有四五名家丁抢着上前来,用一顶软轿将俞仁抬了起来,众人跟在李旦身后,兴高采烈的回城去了。

    郑芝龙呆呆的站在原地,看着这本属于自己的风光,最终却被俞仁抢了去。想着自己拼死拼活的忙活了一场,还陪上了心爱女人的性命,最终却落的两手空空,他的眼里几乎要喷出火来。

    “姓俞的,此仇不报,我郑芝龙誓不为人。”

    第二天,李府又进行了一场较之前一日更为隆重的婚礼。平户的人们听说他们心目中的公主,终于得到了一个完美的归宿,而昨天的那一场婚礼不过是李老爷安排的一出戏,所有人都大大的松了口气。

    善良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他们盼望以久的结局,心中都快乐不已。于是,这一天,平户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便如同过年一般。而李府更是大方,他们在东城的一条长街上设了几十桌流水席,凡是想来吃酒的,只要给大小姐和李家的新姑爷说几句喜庆话,便可以入席,而无需任何贺礼。

    李旦在平户城里,与全城人们共度了三天的快乐,这三天里,人们不分贪富,不分汉倭、不分老幼,人人都来给李家捧场。

    俞仁虽然很不适应这种热闹,但是却也不能不强打起精神,陪着李莹一起应酬着李家的各种亲朋。

    虽然忙,俞仁还是没有忘记自己对朋友的承诺。他陪着李莹回到李府的第一天,便派人去给石原的那位红粉知己赎身。可是等他派的人到了秦月楼才知道,李旦早已派人以他的名义将人赎出来了。这让俞仁大为高兴。看来,自己的这位老丈人并不如自己先前所想的那般难处,倒也很会主动为人着想。

    不久,时斌也回来了。

    终于忙过了三天,李旦建议俞仁带着李莹在日本各处好好的玩玩,不必急着回去。这也是俞仁所想的,反正家里也暂时没什么事情,自己便好好的与李莹在日本度一个好蜜月倒也不错。

    可是俞仁刚带着李莹在京都没玩几天,便听到了一个天大的消息:大明万历皇帝死了。

    这位大明朝在位时间最长,将大明朝由弱变强,又从强变弱的皇帝终于倒下去了。一个不可确知的未来摆在了所有大明人甚至全亚洲人的面前。一个传奇式的皇帝走了,大明这个东亚的巨龙、中央帝国将要走向何方,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

    【不知不觉便过了百天了,坚持是一件考验毅力的事情,但我坚信自己可以做到完本。希望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多给些支持吧!一个点击、一朵小花都是对醉酒的认可。】

    第四卷 奋力为生存

    第二百一十六章 满载而归

    但是,有一件事俞仁却是确切的知道的。那个曾经不起眼的辽东大地上的女真小部落终将崛起,他将变成大明朝的强敌,强大到大明这个中央帝国难以抵抗。一想到这些,俞仁的心里便不由的一阵抽搐,这是他所不愿看到的。

    因为他知道,女真人的到来,将会给这个中原帝国带来无尽的灾难,无数善良的百姓将会在这场战争中死去。这些人将包括他所认识的,不认识的,他的许多亲戚、朋友也都最终不能逃过这一宿命的结局,也许还包括他自己。

    俞仁不想看到这个结局,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挽回局势,不是为了大明这个早已腐朽的帝国王朝,而是为了他的亲人、他的朋友,他所认识的与不认识的无数善良的大明百姓。他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人都最终沦为女真人的奴隶。

    于是,俞仁毅然决然的带着李莹离开了京都,提前结束了他们的蜜月之旅,回到了平户。他要尽快赶回国内,他要将这座岌岌可危的大明帝国大厦重新加固,他要想方设法的打压女真人,使他们不能闯入关内,跃马中原,任意蹂躏大明的百姓、蹂躏他的亲人朋友。

    当然,俞仁将自己的这些想法都毫不保留的告诉了李莹。

    李莹听了他的话,没有说话。

    过了许久,李莹才轻轻的说出了一句,“此些都是帝王家事,你们无官无爵,只怕是有心无力吧!”

    俞仁却大摇其头,“莹儿你这就说的不对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大明的皇帝虽然姓朱,女真人看上的却不仅仅只是他朱家的财富,他们要的是天下的财富。说白了,他们就是一群从山林里走出来的强盗。

    他们不会创造财富,只会掠夺财富。他们将天下的人都视为他们女真人的牛羊。我们如果任由他们打入中原,这天下也便没有了我们的立足之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这么做,是为无数大明的百姓,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李莹没有再说话,虽然她并不认为俞仁的理想可以实现,但是她还是以沉默支持了丈夫。

    回到平户城,俞仁马上去找李旦,跟他提出要回国。李旦似乎并不意外,只是问他为什么要回国。

    俞仁便把万历皇帝死了,自己要回国找到从前东林党的朋友,希望借他们之力,使大明重新强盛起来,以抗御辽东的女真人。

    李旦没有打击俞仁,反而夸奖了他几句,并说如果他需要什么帮助,尽管向他提,他会全力支持他。

    俞仁只说不用,其实他是怕李旦派给他的人与许心素的人产生矛盾,反而会产生负作用。反正许心素也已接受了招安,如果自己需要兵力或财力上的支持,相信他还是会帮自己一把的。

    于是,李旦给俞仁他们准备了整整两大船的东西,送他们回国。就这样,李旦还是不放心,又派了五条船,在平户装了满满的五船货也随他们一起回国,正好顺便到苏松一带去贬卖。

    俞仁回到南沙岛,许心素倒很有些意外。虽然他已早听说了俞仁跟李莹完婚的事情,可是却没想到他会这么快便回来了。

    那一次,许心素被黄吉安护送回了鹿岛后便坚持不再走了。一定要在那儿等着俞仁的消息,直到从平户城传来俞仁终于赢得了李旦的认同,将女儿嫁给他。许心素这才放心的回国去了。他并没有去平户城喝俞仁的喜酒。因为他知道,李旦可以原谅俞仁,却不可能会原谅他。何况他许家此时已隐隐超越了李家,成为了这一片东亚最大的商团。李旦的性格许心素太了解了,他是不会甘心当这个老二的。

    如果自己去平户,必会被李旦借口软禁,从此回不了国。所以,在得到俞仁已与李莹成婚的消息后,许心素第一时间召集手下,马上起航回国。

    见俞仁与李莹回到了南沙岛,许心素便要召集众兄弟,也给他们办一次隆重的回头酒,他还准备把远在浙闽的曲敬等一批李家的旧人都召回来,给俞仁他们一起庆贺。

    但是俞仁却阻止了他。俞仁认为一来,他们已经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国丧期间,不应如此,万一被人告发,那可就是杀头的大罪了。

    何况,此时新帝登基,大明朝将会走向何方,谁也不知道。现在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便是尽快赶到苏州,打探新帝登基的国策,有什么新政。这对他们来说才是关键,否则,一不小心,他们就可能会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