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立场
“其实不管业务怎么发展,怎么规划,我们必须将眼光看得更长远。当然,我们也不能照抄沿别人的发展模式,更应该根据这个城市的环境,特征,摸索出一套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老城区的供暖系统改造,成绩虽然显而易见,但是如果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将会使原有的规律变得不论不类而新的燃料锅炉的建设,可以带动新的燃能可持续发展趋势,又保留了老城区的供暖需求,这种方案比较合理。” 我的话讲完了,冯元华的脸色一片铁青,他身后的杜勇不住地抹汗。 他们当初的意图是,拉拢我在会议上让宋海涛尝尝四面碰壁的滋味,让他脸面无光,彻底降服在他的脚下。 没想到我如此鲜明的支持宋海涛,更令他想不到的是我的理论,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另外两个分公司老总也不禁对我刮目相看,在供暖集团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个秘书,敢如此明目张胆地与冯元华这地头蛇做对,我算是第一人。 集团工会主席杨顺利朝我点点头。 “我赞同李秘书长的观点,从长远的利益来看,我们更应该选择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咳咳——” 冯元华咳嗽两下,立刻打断杨顺利的话。 “既然这个提议存在很大的争议,那咱们先放一放,以后再议吧。” “嗯!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邵康一说散会立刻来了精神,话还没说完人都已经走到会议室门口了。 接着,一群头头脑脑,相继离开会议室... 而冯元华头这一次在会议上尝到了失控的滋味,这件事情当然怪杜勇,没有把事情办好。 回到秀安分公司,杜勇挨了一顿严厉的批评之后,从老总办公室出来,立即给某人打了个电话。 “三家桥服务站的事情,一定要好好的查一查!” 李晨身兼两职,一是供暖集团总部第一秘书、内务部部长,这不是冯元华能动的。 而另一个身份就不一样了,三家桥服务站的临时一把手,冯元华的地盘他想捏谁就捏谁,所以李晨停职查办这个消息,就像潮水一样漫延开来。 秀安镇分公司的职场中,一些机灵点的人,纷纷向冯元华表态以示忠心。 一时之间,总部方面就像楚河汉界般,很明确地分成两派。 在对待李晨的问题上,冯元华用的就是所谓的大棒政策,高高地将你捧起,然后重重地扔了下来,等你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又是一招落井下石,让对手永不翻身。 李晨在三家桥服务站的贡献,经过市报多次报道,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企业典范标兵,也被做为一个社会先进分子,优秀人才,被人们津津乐道。 连冯元华自己也多次在那些亲信面前,拿李晨当例子,狠狠地批评了他们的无能。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能干实事的集团优秀员工,冯元华说拿下就拿下,让你停职就停职,大有清风扫落叶,驱逐秀安镇的架势。 一些胆小怕事的家伙,哪里敢记得宋海涛的好?纷纷倒向了保守派,宋海涛身边在总部的人,已经了了无几,屈指可数。 李晨虽然在秀安镇遭遇停职,但他在总部的身份和权利并没有受到削弱,为了避免其他人受到牵连,像陈力这些人,他都不跟对方联系。 只是偶尔,在办公室跟宋海涛电话聊聊。 最令宋海涛欣慰的是,李晨这位年轻的伙伴,没有发觉不满和沮丧,对方依然保持着应有的自信,坦然,依然那么和善就像亲属一样。 这一点令宋海涛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想明白,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年纪轻轻的集团第一秘书,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得如此冷静? 李晨的冷静,已经超出了常人所为。 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皆忘,可是真正这样的事落到头上,又有谁可能轻描淡写,让它随风而逝? 在冯元华得意的这些天,宋海涛也表现出少有的安静,再也没有在集团业务上,与冯元华抬杠,他保持了低调。 于是,公会主席杨顺利就成了冯元华兑对的对象,谁叫杨顺利在会议上,说一些不着四六的话,当面拆冯元华的台,这就叫回头算旧账。 经过一段时间后,供暖集团的职场变得风平浪静,宋海涛在一些会议上基本不发言,这段时间是冯元华最得意的日子。 所以集团保守派也因此在秀安镇,做了些出格的事。 闹事区奔驰车撞交警,就是冯元华的侄子冯硕搞出的破烂事,某夜冯硕和几个小哥们在酒巴里喝了点酒,结果在闹市区接受交警查酒驾的时候强行闯关,造成一名警员手臂骨折。 这件事情,是杜勇以集团的名义,出面花大价钱摆平的。 另一件事是建设部黄部长逼嫖案。 黄鑫在某夜场,强迫一个陪酒公主发生关系,女孩子不从躲在卫生间割腕,结果这件事也闹得很大。 秀安镇分公司发生这些事的时候,李晨正在梦茹茶楼伺候几位姑奶奶,并且规划下一步收售黑货的计划,现在三家桥这边的卖家已经全部套牢,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也是时候考虑向上调离了。 没错,就是秀安镇分公司,冯元华在考虑整治李晨的时候,殊不知李晨也在琢磨如何整倒他。 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孟茜对新工作的适应大为好转,因此孟茜因此可以一边上学,一边照顾钱庄的流水。 听说李晨被停职,孟茜就很担心。 职场上的事,她也听人家说过一些,尤其是当她听说李晨得罪了分公司的老总冯元华,吓得脸色苍白,花容失色。 “小叔,要不你去找一下那个杜秘书,让他给你说说好话。” “这些事你别担心,只管好好读书,争取能考上北上广的一本。” “再说啦...” 孟茜马上就要高考了,她正千方百计想把志愿报在本地,这样离家比较近,而且还能兼顾工作。 我一直试图让她改变这种想法,可效果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