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死不原谅在线阅读 - 第43节

第43节

    谷鬼子排顾行来送莲花伞,打的就是给最得意的弟子露脸的主意。

    人老成精的谷鬼子早在几年前便开始布局,算好了时间让顾行于两年前开参加科举考试,乡试、会试,顾行一路下来都拔得了头筹。只待今年春闱后,金榜题名,好让圣上亲自点个状元,用连中三元为圣上五十整寿讨个吉祥的彩头。

    谷鬼子是这么对顾行说的:“你年纪小,名声大,再有探花郎必面如冠玉的传统,想要得状元,就只能依靠这次兵行险招。”

    正则帝五十岁的整寿,谁不想整个祥瑞来让天子开心开心?

    而异象异兽,又怎么比得了活生生,代表着人才蓬勃的人呢?所以只要顾远归这次春闱写的不差,这个状元的头衔,他便肯定是要手到擒来了。

    谷鬼子不出世,不代表他不明白事理,也不代表他不想他惊采绝艳的徒弟能有更好的前途。

    而顾行上辈子倒霉催的一生,便自于此。

    浩浩荡荡的皇家卫队,孤身一人仍淡定从容的青衫少年,踏马而来,绝尘而去,只留下一缕清香。彼时,觉生寺的桃花开的正红,与少年唇红齿白的面容交相呼应,正是应了那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但……

    皇五子那个眼瘸,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在所有人都被青衫的顾行惊艳时,他却偏偏看上了人群中一个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的小乞丐。很多酷炫人士,好像总会自带这样的bug,有极其可怕堪比x光的眼睛,于千万人中,不论主角什么样,他都能准确无误的发现他清丽脱俗的与众不同,并意识到,对,没错,这就是我将要爱上一生的人。

    这个小乞丐也果不是凡人,他正是顾行的小师弟白连,一路尾随师兄到了京城,在师父身边时本事没学下什么,只会一句百试百灵的:“师兄助我。”

    这一次,顾远归已经打定了主意,只会给白连两个字,呵呵。

    第71章 世界h(二—三)

    上辈子的顾行也是在觉生寺的时候发现了小师弟白连的行踪,于是,赶忙将白连接到身边,精心照顾。见始终无法劝白连重回谷中陪伴师父后,顾行便也就只能给师父飞鸽传书,将白连偷跑的事情,硬说成了是他带小师弟出谷见世面。

    谷鬼子心里其实也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见顾行如此回护白连,便也就不再追击,只是在回信中说:“不出师,就算不得我谷鬼子的弟子。”

    谷鬼子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在他还没有点头觉得这个徒弟可以出师之前,他的徒弟就不能打着他弟子的名号在江湖上行走,因为他没有点头也就代表着他觉得这个徒弟还不能独立,让一个没办法独立的人去独创江湖,肯定要出事,而他谷鬼子丢不起那个人。

    可是,即便如此,顾行也不曾见谷鬼子说过“算不得我徒弟”这样的话。

    也就是说,白连这次的偷跑真的是彻底惹怒了谷鬼子。白连本就不是谷鬼子因惜才而收的徒弟,只是他的故人之子,因故人家中惨遭灭门,夫妻俩及儿子儿媳全部殒命,白连这个孙子才被谷鬼子带到身边教养长大。

    白连性子愚钝,始终不能开窍,谷鬼子便也就歇了教白连成才的心,只求这个故人之子能在他名声的庇佑下,一生喜乐安康。哪成想,白连不仅不够聪明,还不够勤奋,性子浮,玩心重,因为耐不住谷中清修,便偷了谷鬼子的一些东西追着顾行跑出了谷,最要命的是,有了这些防身武器,白连竟然到了京城后还是还被人骗走了全部的金银细软,丢尽了谷鬼子的脸。

    谷鬼子算是彻底不想再认这个徒弟了,他能收留故人之子长大本就是因为情分,不收白连为徒,别人也说不了他什么。

    上辈子顾行不忍心爱的小师弟被变相逐出师门,便没有对外张扬谷鬼子的信,只是私下告知了白连,然后在对外时,虽没有明说白连是谷鬼子的弟子,却一直与白连以师兄弟相称,让人自然而然的便以为白连也是谷鬼子的弟子,无端就高看了白连一眼。没有常识被说成不通俗事的纯真,不会看人脸色成了真性情的洒脱,连前后颠倒的言行都成了高深莫测的算计。

    顾行哭笑不得的同时,也觉得这样有利于小师弟不被人欺负,便默认了,并和皇五子默契配合,暗中帮白连把声望值刷了一遍又一遍。

    如今想来……

    顾远归和顾行都觉得,只有一个词能够形容当时的顾行,傻b。

    白连说是舍不得师兄才从谷中追来,那又如何能够比顾行早一步到达京城?又为何不提早联系,反而等银两没了才苦苦等在觉生寺外求“拯救”?师兄们都已经离谷成家,也就是说,谷中只剩下了师父谷鬼子,大家本以为小师弟白连会尽心照顾师父,结果……

    到最后,顾行才看明白,他捧在手心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小师弟,不过就是个白眼狼。是,他什么都不懂,像个小孩似的,没有什么坏心眼。

    但他也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和丁点的感恩之情。

    简单来说就是,被宠坏了。

    一个巨婴熊孩子。

    对于这号人物,顾远归答应了顾行不去刻意为难,毕竟这辈子的白连什么都还没有做,但顾远归也不打算再像顾行那样对白连事事上心、仔细照顾了。觉生寺外那个小乞丐是谁?呵呵,对不起,我不认识。

    “远归想好要在哪里住下了吗?”皇五子在命人悄悄把他看中的那个小乞丐带回他的府邸后,终于想起来要招呼顾远归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友人了。

    顾行,字远归,“行”是长辈们叫的,字才是平辈叫的。

    顾远归这次入京,除了送莲花伞以外就是等待春闱,他从小在谷中长大,自己本身又是陪都雍畿人士,在京中自然不可能有自家的落脚之处,“借住”便成了他的选择。

    当然了,以顾远归的大名,想拉拢他,请他到家中小住的权贵不知凡几,顾远归根本不愁住的地方,唯一愁的是如何住才能不给自己平白惹麻烦。

    上辈子,因为觉生寺的主持是谷鬼子相交多年的友人,于是,顾行便留在了觉生寺厢房读书。

    如今,顾远归其实也挺想继续在觉生寺里安顿下来的,不为别的,只为名声好听。

    但是,觉生寺什么人都能进来,白连想要找顾远归认亲是再容易不过的,到时候顾远归想不认这个师弟都不可能。毕竟顾行宠爱白连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如今他性格前后差别太大,他师父谷鬼子第一个就会看出问题。

    如果觉生寺不行的话,那么,皇五子作为顾行的发小,就成为了紧随其后的选择。皇五子比顾行大四岁,现年十八,已过了出宫建府的年纪,早就有了自己的皇子府,不要说住一个顾行了,十个八个都不在话下。

    顾远归对于皇五子的态度是……我除非有病,才会再和你这么个神经病来往。

    上辈子的顾行之所以会帮皇五子夺嫡,一是因为白连,二就是因为他和皇五子的交情。顾远归好像忘记说了,雍畿大族顾氏大房最近这一代出了个皇贵妃,贵妃膝下一子一女,那个子便是皇五子,而顾行则是顾氏二房之孙。也就是,根本就没人信顾行不会和皇五子穿一条裤子,因为皇五子不仅是顾远归的朋友,还是顾远归不远不近的亲戚。

    _(:3)∠)_等顾远归算明白这层关系后,内心真是日了汪了。

    皇五子未来登基后,以那么一个神经病理由杀了最大的功臣顾行,这样对待自己的亲戚,还有一群下属哭着喊着要为他效忠,也是醉醉哒。

    说起来,除了皇五子以外,顾远归其实还有顾家可以住。

    雍畿虽不是大雍的首都,却是举足若轻的陪都,是无数世家大族的根。住在雍畿的遗老遗少们,一直端着架子,自诩正统,却也在京中置下了无数大宅,方便家中子弟入京暂住。

    可顾远归如今最怕的就是和皇五子扯上关系。三进三出的大宅子是大房准备的,二房去占这个便宜,顾远归表示,不太合适啊。

    顾行仅剩的血脉亲人,他的亲娘顾颜氏,就曾在顾行进京前特意修书一封,让谷鬼子安排顾行在京中的住宿,“一切听从师父的安排,不要过多的惊动家里”,顾颜氏的意思很直白,无论是顾家大房,还是颜氏的娘家,顾行的外家,顾行能不沾就不要沾。

    颜家也是大族,并且不可避免的在未来卷入了夺嫡风波,最后还输了,输的老惨了。

    掌握了未来的顾远归,如今再看顾颜氏早些年的行动,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虽然被迫困于四角天地,但心中自有沟壑的奇女子,她后来的很多布置如今早已初露端倪。

    可惜,上辈子的顾行自诩聪明,却白瞎了一副好脑子,浪费了他娘的一番苦心。

    这辈子,顾远归说什么都不可能再让顾颜氏失望了。可是,这也不能住,那也不能住,怎么办?

    戚闷sao表示,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咳,戚述没真这么唱,但顾远归从他跃跃欲试的眼睛里,看到了相同的意思。这一世没了原主回来的可能性,顾远归也就没矫情,收拾收拾行李,利索的就住到了承泽亲王在京中的王府。

    亮出承泽亲王的大名,不要说一个小小的白连了,它足以挡下一切冲着顾行or他师父谷鬼子名声而来的牛鬼蛇神,括弧,包括各路皇子。

    承泽亲王是世袭罔替的爵位,虽然基本每一代的亲王都是断袖,而每一代的世子全要靠过继,但它就是这么神奇的屹立至今,手握三十万重病,守卫西北门户,却仍被帝王信任,不会猜疑半分。

    为什么?因为承泽亲王是彻彻底底的保皇党,从不在夺嫡之战中提前站队。

    皇子们虽然会恼怒与承泽王府的不给面子,却会在自己当上皇帝后明白这份忠诚有多么难能可贵。

    于是,这便保证了承泽亲王府的长盛不衰。

    当然了,承泽亲王府皇帝深受宠信也有一个原因是,承泽亲王府总是出断袖,继承人一般都会从皇帝的儿子中过继。这一代的承泽亲王就是正则帝同母异父的弟弟,戚述同学更是正则帝养在外面的亲儿子。

    一个不会威胁皇权,又有能力办事的存在,皇帝又怎么可能不喜欢?

    不过,其实戚述这个亲儿子蛮讨厌他当皇帝的老爹的,因为他娘连妃子都不是,只是正则帝下江南时一夜风流后的外室,江湖上一直流传的“大明湖畔的x雨荷”,就是他娘了。

    作为正则帝的沧海遗珠,戚述同学和大部分恨不能和亲爹相认的私生子的态度不太一样,他对他老子一直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他宁可没有一个当皇帝的爹,也想要一个正常的三口之家。

    戚述的愿望,在他娘死后实现了,他良心发现的爹,做主把他过继给了这一代的承泽亲王当儿子。承泽亲王夫夫没孩子,对戚述那真是疼到了骨子里。

    结果,戚述还没享受多长时间的父子亲情呢,就被他的渣爹正则帝,又一旨宣到了京城。美名其曰承泽亲王府和皇室的培养感情,实则嘛……在戚述看来,正则帝就跟棒打鸳鸯的王母差不多,让他和他认定的亲人一年都不见得能鹊桥相会一次。

    承泽亲王也很生气,但是能怎么办呢?他又干不过他亲哥,为了一个肯定不会被正则帝虐待,只会觉得亏欠良多想要不断弥补的儿子起兵造反,理由好像也不太能站得住脚。

    最终父子三人只能无奈任命,顺便小小的诅咒了一下强拆人家父子的正则帝。

    正则帝这边则觉得他这样才是正确的,因为毕竟他才是戚述的亲爹,他给了戚述其他皇子得不到的地位,又把他接到身边赋予了绝不可能给别的儿子的信任和爱护,戚述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最重要的是繁华的京城总比苦寒的西北要好吧?

    承泽亲王在京中的府邸被修葺的美轮美奂,在全国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宅院排行榜里,是绝对能挤入前三的。

    没见过世面的现代人顾远归,被古代能达到这样的工艺,而狠狠的震了一把。

    咳,总而言之,顾远归借住到戚述那里,真的是一个即表了忠心,又不会太过开罪各位皇子的好办法,比住在觉生寺还省事。

    谷鬼子给顾远归的来信中,对此事表达了高度的赞扬。学来文与武,卖身帝王家,他们卖的是帝王,可不是帝王的儿子,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过早的站队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举。谷鬼子见徒弟能看的这般透彻,并以最快的速度交好了承泽亲王世子,真是老怀欣慰。

    顺便的,谷鬼子还交代顾远归,科举之前,老实在王府里读书,不要急于去拜见他各位已经入朝为官的师兄,免得给正则帝留下善于钻营的不良印象。

    上辈子的顾行为了小师弟白连,挨个敲了师兄们的家门,请他们照顾一二。这确实是让顾行在正则帝心中的形象大打了折扣,虽然正则帝最后还是为了吉祥兆头点了顾行当状元,却也没有重用他。于是,顾行这才只能偏于一隅,当了皇五子的谋士,而不是在朝中步步高升。

    当然,因为白连,顾行倒也算是求仁得仁,心甘情愿。

    顾远归可就不乐意了。

    一直到春闱之前,顾远归都始终处于一种“闭门谢客,专心备战”的状态,一句话,谁也不见。

    对此,皇子们也没脾气,甚至反而隐隐觉得这才是一个名士该有的风采,更是心向往之,抖m的可以。这些人里,只有皇五子有些伐开心,因为他觉得他和顾行的交情与旁人不同,顾行拒绝见别人,不应该不见他,最重要的是,为什么顾行宁可去住和他没什么交情的承泽王府,也不肯借住在他这里?只是分隔七年,顾行就和他如此生分了吗?

    当然,皇五子这么迫切的想要见顾远归,也是因为他把白连接入府后,听了白连的前后遭遇,知道了白连原来是顾远归的师弟,好可怜的,顾远归都不管管。

    对于皇五子义正言辞的信,顾远归无奈,心想着这货果然一遇白连就掉智商。

    然后,顾远归回信说,我是有个师弟,但师弟一直在谷中尽心照顾师父,又怎么会出现在京城?况且就算师父能放心师弟离谷,他自小在谷内长大,什么常识都没有的师弟,也没可能孤身找到京城的。

    此信一去,皇五子那边就在没了消息,也不知道他是真信了顾远归,还是有别的打算,反正他是没再来sao扰过,顾远归乐得清闲,便也就没去深究皇五子前后反常的动作。

    戚述同学则……

    终于有的看也有的吃了!好开心!

    整个承泽亲王府的下人都有一种最近如沐春风的感觉,虽然世子还是面瘫脸,但明显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内心里比较快乐的面瘫,大家平日里在王府走动也能稍稍松快一些。

    对于儿子的变化,自认为是好爸爸的正则帝更是早早的就看在了眼里,感慨在了心里。

    “那个顾行就这么好?”

    “好。”戚述在正则帝面前保持着始终如一的寡言,将一副“老子就是不想搭理你”的态度进行到底。

    偏偏正则帝还就吃这一套,觉得这才是一个儿子该有的对老子的真正态度,而不是也像宫女太监似的阿谀奉承,多了几分功利,少了些许真情。

    “看上了?”承泽亲王世代断袖的传统还真是打不破的魔咒呢。

    “恩。”

    “能多说两个字不?”正则帝逗儿子。

    “看上了。”

    还尼玛真就比“恩”多了两个字啊!

    正则帝完全不会觉得他儿子看上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有多么禽兽,只会觉得,吼吼,朕倒是要亲自看看这个素有早慧之名的顾家远归到底有何能耐,能让我儿砸这么开心。他要是个好的呢,朕就祝福一下,赐个婚什么的讨好一下儿砸,要是不好呢……那就酌情再议。

    而在正则帝看来,看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科举考试。

    于是,顾远归面对临时改了诗赋题目的科举卷,真的是想呵呵正则帝一脸了,有真才实学的是原主啊,哪怕我学的是语文,也不可能比古人强。

    大雍的科举考试比较贴近主世界的唐朝。大体有五个方向,墨义、口试、贴经、策问和诗赋,不像是明朝,就只有经义一门,用八股局限住了举子们的脑洞。

    换言之,如果拿满分一百为例,那么诗赋就占了二十分!二十分!二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