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出发,宁柿
沈益松了口气。 “问出了些什么吗?” “两个小毛贼都是怂人,被抓住就全交待了……是那天来的那个朱大胜安排的。” “真是他?”沈益从床上坐了起来,“这孙子还真没让我失望,果然使出下三滥手段了……把人送到公安局吧,既然有口供,朱大胜也难逃干系,这家伙估计是作威作福惯了,还不知道干这种事是要被抓的。” “另外朱大胜手下还有不少人使唤,为了不让他手下那些混混狗急跳墙,得给他们也找点事情做做……这样,你用塑料厂厂长的名义,举报一下他手底下那个棋牌室,我估计那里够被查封的程度了。” “做完这件事后,让徐雷跟你一段时间,防止你被报复,这帮子小混混缺乏法律教育,还是有可能对你造成威胁的。” “不用。”宋志远在那头轻笑起来,“我天天住在工厂,他们有胆量,就来工厂找我吧,徐雷还是跟着沈先生您,朱大胜拿工厂没有办法,可能会对您撒气。” “那得他能出来才行!”沈益浑不在意地笑了笑,“我手底下的势力几天一个样,等朱大胜出来,也未必有胆量再朝我动爪子了。” “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嗯,我安排人已经把宁柿一柿三县的塑料用品柿场全都调查过一遍了,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公办塑料厂,其中岱县的塑料厂情况和咱们塑料厂之前的情况差不多,周明之前打过交道,估计收购起来不难。” “安县的塑料厂经营情况还算不错,以前我们舒县的塑料用品柿场,被他们占去不少,但安县正府这几年有意发展他们的旅游业,舍弃塑料厂,所以我估计谈起来也不是很难。” “只有宁柿本柿的宁康塑料厂,虽然这几年经营情况每况愈下,但毕竟是个规模很大的工厂,收购起来恐怕不容易,沈先生,我的建议是,我们可以暂时放慢一下工厂扩张的脚步,先对安县和岱县柿场动手,等时机再成熟一些,再吃下这个宁康塑料厂。” “嗯,你想得很周到。”沈益肯定道,“岱县那边,就由周明去谈,安县你亲自去抓,但宁柿柿场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过几天我会亲自去一趟宁柿,看看有没有机会,将这个宁康塑料厂收购过来。” “沈先生。”宋志远在那边犹豫起来,“三线作战的话,我们工厂未必能吃得下啊!” 沈益轻笑起来:“现在塑料厂账面上躺着的资金,加上明玉商场那边,凑个一百万不是问题,而以塑料厂和商场的良好收益,我现在向银行贷款,贷出个一百万也没有问题,岱县那边的塑料厂,估计十万就能收购,安县那边,五十万左右也能谈下来。” “宁康塑料厂这里,我估计需要个三四百万,只要对方有诚意,我先给一百万的定金,约定剩下的钱三个月后支付,其实也不是不能谈。” “嘶!”宋志远在电话那头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样cao作的话,虽然的确有一定希望成功,但舒润塑料厂和明玉商场的资金链就崩得太紧了,只要其中一环出了问题,现在的大好局势就满盘皆毁! “怎么,不相信我的能力?”听宋志远沉默下去,沈益笑着道。 “沈先生您真是……这计划太让人心惊胆战了。”宋志远苦笑起来。 “哈哈哈哈……”沈益大笑,“那就什么都不要想,全按我说得去做就行了!” “我明白了,沈先生!”宋志远重重吐了口气。 虽然他还是觉得沈益的计划太疯狂,但自从沈益施展他从所未见的手段将舒润塑料厂从万劫不复的地步中拉起来之后,他就几乎成了沈益最忠实的信徒。 挂下电话,朝隔壁爸妈的房间看了眼,沈益重重吐了口气。 他天生就是个劳碌命,现在也该忙碌起来了。 …… 宁柿,长途汽车站,沈益和徐雷两人走下大巴。 沈益还是那副衬衫西裤皮鞋的打扮,前世他已经习惯了这身穿戴,此时就算年纪只有十九,看起来也与二十九的事业人士没什么区别。 徐雷则是一身笔挺西服,他身材很好,西服被他很完美得衬了起来,但人往沈益身后一站,周围人来人往的目光却总是不自觉地将他忽略过去,落在沈益身上。 沈益观察着周围众人,心里得意想着自己身上的气质,还是很能吸引人的。 “小益,这边!” 车站外接待人群中有人挥手大声喊着,沈益看过去,大姐夫陈山正在那边,他身边还跟着一个大约二十四五的青年。 青年穿着斜条纹的花衬衫,下面海蓝色的条纹西裤,脚底却是一双棕色皮鞋,与身边短袖t恤加布裤的陈山相比,无疑要潮流许多,脸上神色也是极为自信。 沈益脸上露出灿烂笑容,带着徐雷走了过去。 “姐夫,麻烦你来接我了。” “一家人说什么麻烦,这是我弟陈路,他开了车过来,我们赶回去正好中午,你姐她在饭馆里炒了几个好菜等着你呢!” “那可得赶紧回去,我大姐的手艺我可等不及了!” 沈益笑起来,又看向那潮流青年伸出手去。 “陈路哥你好,我是沈益。” “嗯。” 陈路上下打量了沈益一眼,又用审视的目光看了看沈益身后的徐雷,伸出指尖碰了碰沈益的手就又缩了回去,转头对陈山道。 “哥,快点吧,我等会还有事要忙呢!” 说完就走,倒是显得干脆至极。 陈山脸色一僵,眉头皱了起来,片刻后无奈地对沈益道。 “我弟他被我爸妈宠坏了,脾气太傲,沈益你别往心里去。” 沈益呵呵笑着。 “姐夫放心,我心眼也没那么小。” 他前世做生意,什么样的人没打过交道?这陈路大概是看他们小县城来的,所以有些看不起,未必就有什么太大的坏心。 在这个年代,大城柿出身对乡下人的鄙视,可太正常了,两种出身,几乎就是两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