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书迷正在阅读:每天都想气死太子、末世裁决者、和哥哥的死对头啪啪了(1v1,高H)、尝试温柔gl、云天传Ⅰ寂夜、续唐之路、下午三点的水果挞【H】、吊桥效应【野战H】、名媛重生娱乐圈、[娱乐圈同人] 我在南韩磕CP
黛玉听了,倒是心中略安,期待起贾家的其他人来。这其实是林琪想的先扬后抑的办法,让黛玉对贾家的期望越高,自然失望就越高,将来也不至于被贾家捏在手里还心向着贾家。 残冬之时入京,北风仍旧像是刀子一样。林琪索性让人把轿子抬到船上,直接在船上上轿,再让轿夫抬下去。 这也不是林琪不体谅轿夫的艰难之类。别说这些人就是吃这碗饭的,就说他和黛玉不过是两个身子骨较弱的七岁孩子,也没什么重量。故此,贾家来迎接的人只见到了两个被捂得严严实实的轿子。 到了荣宁街,林琪倒是没对着什么角门侧门的纠结,只是在轿子一路进了内院之后,到了垂花门便请两人下轿。 林琪倒是落落大方的下了轿子,倒也没有殷殷勤勤的去照顾身后的黛玉——黛玉身边自有四大四小八个丫头子并着嬷嬷们照顾,且不用他上去添乱。 却说来迎接的人是周瑞家的,本还想着说些话来,结果一见到兄妹二人的一身素服,就不知该怎么开口了。 按理说,此时虽然已经出了百日热孝,只是仍旧未过年,兄妹二人这样的穿着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为着上门拜访,并未曾直接穿着孝衣,而只是穿素服已经是对贾家表示尊敬了。只是这兄妹二人一身素服,加上身后的林家下人都是深色或极浅淡颜色的衣服,和贾家、尤其是荣庆堂里最爱穿红戴绿的一群丫头们一对比,真的是让人心里不是味儿。 林琪余光瞄到黛玉见着这些衣着丝毫不避忌的下人已经脸色不好了,故而也就一抬手:“小子年幼,本不该说。只是我兄妹二人有孝在身,虽是一家子亲戚不用避忌,只是到底有老太君在呢!要是冲撞了可就不好了。再有若是平白的惹老太君伤心一遭,莫说我们兄妹二人是进京来代母尽孝的,岂不是有违初衷?” “林大爷稍待,待奴婢去请示一下老太太。”周瑞家的也不替主人家拿主意,只是让林琪并黛玉稍待,自己回去把林琪的话说了一遍。只是因为她是王氏的配方却不是贾史氏的心腹,故此也没有提兄妹俩的衣着。 贾史氏既然不知道林琪并黛玉的素服打扮,又听着林琪处处是小心礼让的尊敬话语,杵了杵香木拐杖:“这小子倒是个知礼的,只是他自己也说了,都是一家子亲戚,哪里有许多的虚礼呢?快叫人进来,莫要冻坏了我的乖孙女儿!” 因着中间耽误了这么一会儿,兄妹二人才撩帘子进了荣庆堂正堂,还没过门口的屏风呢,就听见一阵由远及近的笑声来,竟然是和原著里姗姗来迟的王熙凤碰在一起了。 王熙凤在屏风处看见兄妹二人,倒是一愣,随即又是一阵笑,竟是直接上前拉住了黛玉的手,就领着黛玉进了内堂:“老祖宗别嫌我来得晚!我却是把您心尖尖上的人给领进来了!” “你这泼皮性子!”贾史氏笑骂王熙凤一句,心里却对王熙凤满意了几分。若不是王熙凤进来就打岔,恐怕林琪和黛玉的穿着素服一出现,谁的心里也不会自在。 林琪跟在后面没进屏风里去,也不会因为自己一身素服站在一群穿红抹绿的丫头中而不安。你贾家都不给去世的姑太太服小功,去世姑太太的孩子被巴巴接来也不知道穿点素淡的衣服避讳一下!反正没规矩的不是他们兄妹俩,有什么好不自在的? “怎么你哥哥没进来?” “哥哥说,男女七岁不同席,虽是长辈,但到底是女眷,故而只在屏风后拜见就好。”林黛玉此刻对贾家的心就快冷到底了。只是之前林琪千叮咛万嘱咐的让林黛玉不可有违规矩,故而仍旧是恭敬的回答贾母的问题。 “才说他是个知礼的,这却是有些矫枉过正了!叫他进来!都是一家人,以后都是要常见面的!” 黛玉却不愿意听贾母说林琪不好,就细声细气的回到:“外祖母莫要说哥哥了,还不是父亲每日里教导的!哥哥因着父亲的教导,一言一行都是尺子量出来的一样。父亲说,自小这样的规矩教着,虽看似死板,只待哥哥长大了,就是世家子弟的气度。” 这话贾史氏听着没怎么往心里去,却微微拨动了一旁王熙凤和王氏的心弦。只是这时林琪进来了,黛玉就停下话头,和林琪站到一处,恭恭敬敬的对着贾史氏行了叩头大礼。之后,林琪作为林家的嗣子,让人把送给各人的礼物箱子抬进来。 先是把送给贾史氏的礼物奉上,然后就是给两个舅母的礼物。邢夫人一见林琪掀开两个匣子,捧着明显档次更高一筹的匣子到了右上首的王夫人面前,就忍不住绞着自己手里的帕子。 林琪到了王夫人面前,行了一礼:“这位定是大舅母了,外甥有礼!”说着,就要把匣子里的礼物如同刚刚给贾史氏一样一一细数之后奉上。 只是王熙凤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竟然笑着说:“林表弟这可说错了,这位是你的二舅妈!你的大舅妈在这里呢!” 本朝是以右为尊的。林琪一脸迷茫而后歉然的说:“是外甥唐突了。若是如此,这匣子中的许多物件是以大舅母的品级准备的,还真就不能孝敬二舅母了。” 然后就是一行礼,把匣子交给了邢夫人:“大舅母莫怪外甥眼拙就好!” “不怪不怪!”邢夫人得了礼物又压了王氏一头,自然只有笑眯眯的。而王氏虽然内里咬牙切齿的恨林琪的打脸,却也只能笑着说:“只因素日里嫂子并不常到母亲这里来,我便坐了往日里常常坐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