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被抱错的豪门少爷重生了在线阅读 - 第146页

第146页

    把池珺放到影视部门,会是池北杨日后后悔终生的决定。

    池珺笑了笑,问:“你还做过市场调研?”

    钟奕淡淡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端看池珺怎么理解了。

    池珺放下前一个问题,转而问:“即便如此,为什么是这个节目?”韩国那边,在盛源表示出购买版权、邀请制作团队的意向后,各大公司均在丰厚的利益前表现出浓厚的商谈意愿,列出多档节目,其中不乏在当地收视率颇高的,可钟奕大致看过,就很坚定地做出眼下的选择。

    池珺甚至有种感觉。

    钟奕他……原本就是冲着那几档节目去的。

    钟奕:“选秀方面,不可否认,我国很多团队的实力,”他停了停,含蓄道,“都不太过关。这种情况下,只有让观众有了‘可以决定谁组合出道’的参与感,又有一路看着选手进步的满足感,会被更好地套牢。”

    池珺挑眉:“嗯,很专业。”

    钟奕笑了下:“这方面有很多论文支撑的,我请人翻译了一些,也自己整理过,回头发给你看看。”

    见池珺点头,他又道:“这两年国家开始放宽二胎政策,亲子相关的综艺会得到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也不一定,”毕竟再过几年,此类综艺大行其道时,就要出令禁止了,“在韩方提供的几档节目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就好。游戏类,主要是MC的选择上。但我对国内娱乐圈并不是很了解,具体人物挑选,可能得要你来。”

    池珺轻轻“啧”了声,坦白:“我以为你会说,你已经列好一个名单,只用日后联系。”

    钟奕眸色深了些,看着池珺,问:“你希望这样吗?”

    ——你又在试探什么吗?

    池珺笑了笑,说:“不用。你做的够多了。”

    不知是不是钟奕心理作用,他总觉得池珺这话说得有些意味深长。

    好在很快,小池总又道:“我会比对版权方那边的情况来,到时候,也要听取他们那边的建议。只是,”有点疑虑,“什么样的观众会选择在手机、电脑上看这些节目,而非电视?”

    钟奕:“身边没有电视的。在校大学生、刚刚搬出家的白领。有钱,有时间,会是这些节目收视的主力军。”

    池珺:“亲子节目呢?”

    钟奕:“那些受邀演员的粉丝。”他想了想,“再说,网络节目,也不会永远停留在网络上。”

    于此,池珺倒是很快赞同:“对。这几年,电视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了。”他福至心灵,“我们兴许可以和宽带运营商那边合作?”

    钟奕微微笑了下。

    很多时候,他只用抛出一个想法。

    池珺便会自如地跟上他的思路,将一切完善化。

    他注定是成功的那个。

    ……

    ……

    自去年十月底回到海城至今,除去工作外,池珺另多出一个习惯。

    每隔两周,都要去老宅坐坐。短则一下午,多则一天半。与钟奕提起时,原话是:“我很多年都没在爷爷身边。之前人在京市,没时间。现在回来了,总要聊表孝心。”

    至于随之而来的工作时间减少、平日时常在办公室加班至深夜,池珺没有提起,可钟奕都知道。

    好在两人对彼此的工作内容都有一定了解。偶尔池珺实在没空,钟奕也能帮他审一审文件。在方源等人看来,这又是一个池珺待钟奕“信任过头”的证明。他特地请教自家老爸:“小池总这么做,是不是某种对钟经理的‘表忠心’?”

    这话很不确切。

    方源:“……就是,证明他给钟经理放了很大的权。而事实吧,不管谁来挖钟经理,说的再好听,都不太可能做到小池总的地步了。”

    就事论事,方源不觉得这是件好事。

    权利总会滋养野心。

    钟奕被挖走的可能性减小,但他单干的可能性,在方源看来,是始终增加的。

    他和老爸分析:“钟经理那边,他自己也有一个公司,只不过是建材供应方面……这步子也跨的太大了吧?”

    方老爸看多了办公室斗争,闻言,也颇觉惊奇。

    待听儿子说了更多之后,老人家叹口气:“这就得看,他们到底是伯牙子期,还是又一对在创业路上闹掰了的‘朋友’了。”

    方源:“不过吧,小池总背靠资本……”钟奕和他闹掰,真的不会被整个行业封杀吗?

    方老爸不太赞同:“你之前不是说过吗。‘未来的趋势,是虚拟产业’。当时多信誓旦旦啊?”

    真到那一步,盛源会有封杀钟奕的能力?

    方源挠挠头:“不管怎么说,小池总是一手把钟经理捧成新资本了。接下来,就看钟经理是知恩图报,还是反咬一口。”

    在大众眼里,当然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就连池家老爷子,平日万事不管,被自己一双子女的争斗闹得头痛。到这会儿,也特地问了池珺一次。

    祖孙二人之间是茶盘。琥珀色的茶水从池珺手上紫砂壶中倾泻而出,落在同一个窑、同一捧土烧出来的茶杯上。

    池容没有明说,只是接着池珺正式进入盛源一事,讲到自己当初创业的光景。

    世人只知道盛源现在的成功,却不知道,那年有多少人赶上了国家政策变动、下海经商。又有多少人欠缺了点眼光,于是摔死在崖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