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六十年代春莺啭在线阅读 - 第5节

第5节

    公私合营之后,这些资本家是可以分红利的,王家以前可是面粉大王。现在这面粉厂就是他们家的。

    王卫国就在里面当个中层管理,支配权肯定是没有了,已经被边缘化了。但是有红利可以拿,这笔钱是王奶奶领的,王卫国没有这个钱的。

    等回了家,张淑珍娘家这边也过来了,朱巧梅进门见了闺女就开始哭,四十多岁的人了就在那里哭哭啼啼的,张淑珍也跟着哭。

    老太太一万个看不上朱巧梅的,跌份,小家子气!难道不会说话嘛,我死了儿子我还没哭,你在那里哭自己女儿吗?

    扭头就回了自己屋,孙女现在她不离眼,儿媳妇这样,她不指望守得住。但是孩子得留下,她给拉扯大,没爹没妈一样是个好孩子。

    这就是大宅门,王奶奶是山西的,娘家是大户。比乔家大院差了点,做的是票号的买卖。晋商可是了不得,辉煌了五百年,老太太撑门户的时候,阎锡山还在山西呢。

    朱巧梅哭了会,眼泪说收就收,奥斯卡都得给她提名的机会,这个人吧,特会装会矫情,全世界都欠她一座小金人啊。

    “闺女啊,妈为你考虑好了,卫国你肯定不能给他守住啊,你还年轻,还这么漂亮。以后好日子多得是呢,孩子你肯定不能要,等过一段日子妈给你找个好的。”朱巧梅轻轻巧巧说了几句,她确实是全为她闺女考虑了。

    张淑珍这时候没主意啊,她就听她妈的话,跟王卫国再深的感情,可是人没了。再加上早上闹得那一出,她怕自己被连累了,一分钱都不会拿出来的。

    看着大姑娘不说话,朱巧梅知道是听进去了,旁边丈夫也跟着点点头。他们家三个女儿都特别听朱巧梅的话,就连丈夫张红旗也是。

    “家里面的钱你得带走啊,虽然说孩子不带走,可是那是老王家的根了,孩子姓王不姓张。你现在没有工作,哪哪不得花钱啊,坐月子也得好好养。营养得跟上去,不然跟老了十几岁一样。”

    朱巧梅这个人嘴上可会说了,心眼多得很,一般人玩不过她。装的可好了,可是会来事,把人哄得五迷三道的。

    张淑珍结婚了之后就不工作了,她得享福啊。以前家里穷,孩子多养不过来,小小年纪就去了部队,长得漂亮进了文工团,可里面漂亮的海了去了。

    再加上年纪到了,下面花骨朵一茬一茬的,再待下去也没意思了。所以遇上王卫国这样的也算是走运了,让不少人羡慕了。

    “妈,我跟卫国是真的没什么钱了,卫国工资是高,可是家里开销也大啊。出了事真的是办个白事的钱都拿不出来。”张淑珍是真的穷,工资全给她不错,可是家里还有个老太太啊。

    老太太自己有钱,面粉厂的红利也不少,可是还得问儿子要钱。我钱多是我自己的事,儿子养老娘天经地义,惯得你们脾气不养老。

    张淑珍以前的工资全给她妈,结婚了嫁的好也要了不少彩礼。可是陪嫁真没多少,王卫国也不嫌弃,就是她婆婆也没说难听的,那点东西她看不上。

    就是结婚了张淑珍也是挂娘家,每月的工资剩下的有多少给多少,她也不攒着。觉得娘家不容易,家里孩子多她妈还没工作。

    朱巧梅也没想到会这样啊,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外面光亮里面空啊。晚上也不走了,说是陪陪女儿,撵着丈夫去给收拾东西。

    张父就出去忙活了,因为是横死的,人不能多留,明天就得入土。赶巧了,跟黄家是一天。

    王奶奶就在那安排,邻居也有来帮忙的,她指使起亲家来一点也不手软。那里面两个祸害不知道在做什么怪,看了一眼门帘子就冷笑着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浪到现在刚回家,可开心了一天。看评论大家眼光很犀利啊,知道要有个后妈。但是我们要画风清奇啊,后妈啊权当个乐子呗。周末了,大家多出去浪一下,买买衣服吃吃饭,自己得开心不是。

    6.入土

    北京这地儿传统,老北京人讲究一个和气,哪哪儿都是敬称的,一口的京片子里面都得带个您。

    街坊邻居热乎乎的心肠,甭管是不是看不顺眼还是咋地,你家有事用得上了肯定不含糊。

    人死为大,体体面面的走,人家有专门做这个的,一条龙下来保管你满意。用不着您家里的一针一线,什么东西都是全乎的。

    利利索索的把棚子搭起来,扎的严严实实的不透风。里面摆上桌子板凳的,碗筷都是人家一套的,不然办个丧事光碗筷不得借个一条街啊。

    黄炜业这两天一直没歇着,不是在医院看孩子,就是在外面跑。打听着哪家菜做得好,哪家丧乐齐整。

    再就是选个好地方,人死后可得找个风水宝地,于子孙后代也是一件益事。不然人家怎么就说祖坟冒青烟呢,都是有个说法出处的。

    赶早儿郎菊南就带着孩子出院,包裹得密密实实的,而且黄莺老爸比较能耐,用的是军车。里面还配着司机的,他虽然级别没有高到用专车,但是急用还是可以的。

    站在灵堂前,郎菊南眼睛睁大了看,有时候眼睛睁大了眼泪不容易往下滴。眼睛小了,挤一下就是泪啊。

    “小宝啊,看着你妈走,让你妈放心。一路走了别回头,下辈子好好投胎,往生桥上朝前走,今生旧事莫牵挂。”老太太亲自给盖了棺,一点一点从脚推上去,看着棺盖盖起来,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面啊。

    抬棺的时辰到了,十二人抬棺,前后左右,使劲的方向,用力的大小,自然有老一辈的传承。棺材磕了碰了,又或者是棺材抬不动了,半路停下来休整,这事还真不行。

    抬棺的有一个指挥的,跟在旁边找节奏。郎菊南跟在棺材后,打前头的是黄炜业,他得抱着孩子在前边走。

    中间夹着的就是专业人士了,哭丧的唢呐,细细碎碎的呜咽啊。还有哭丧的,这些人做惯了这种事,眼泪收放自如,哭的也是情真意切。

    这种职业后来还挺火,职业哭丧几千年,这种文化不过是越来越浅了,其实这时候找人来哭丧不少见。

    走到城门口,喇叭起来了,这是真的离家越来越远了。纸钱雪花一样的撒,天空上那么一摇摆,是个什么样的形状吧。

    撒纸钱也是门技术活,越高越好,九丈九的已经是很高了。扬起来是个花呢还是不成形呢,大家围观的人是能评价的。

    弄得好了,大家还能喝一声彩。主家虽然是丧事,但是也不败兴,叫好声越多才是真的体面,去了的人也安安稳稳的走。

    这一长串啊在首都虽然不是顶好的,但是也算是中上了,黄炜业觉得对妻子有亏欠,他现在能做的就是让人走的风风光光,安葬好了。

    至于把女儿养大这些事是活人的事了,残酷点就是跟死了的没关系了。丧事过后唯一的联系就是活人的记忆了,时间长了连回忆都模糊。

    雪后的路是很宽阔的,一眼看前面就比较显眼。虽然隔得远,但是黄家跟宋家两支丧队还是比较有分辨度的。

    宋家很有些家底,论钱财不比黄炜业差,甚至要好一点。毕竟人家经年累积,很多东西都是传家下来的,积累的财富不能说一下就没了。

    张淑珍哭的跟断气了一样,她是真的委屈啊。她昨晚给孩子喂奶,看着孩子一天一个样,是真的舍不得孩子啊。

    自己辛辛苦苦怀孕生下来的,说不要就不要了,当妈的一般干不出来这样的狠心事。

    可是带着孩子怎么生活,先不说宋老太太给不给抚养费,光是嫁人就难办。重组家庭不是个容易事,男人带个孩子正常,可是女人是真的不好找第二春。

    “妈,咱回吧,以后小宝喊你奶奶。我把您当成亲妈,以后给您养老送终,咱们一家人好好的。”黄炜业把骨灰盒子放进棺材里,看着一点点填好。

    他难道好过吗,即使有了孩子值得庆幸,甚至是这辈子最庆幸的事,但是妻子在他的人生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

    那时候到处打仗,到处死人。战场上死了的人就地埋了算是好的,战事激烈的时候哪里有人给烈士埋骨呢。

    那些没死的,半死不活的也很少能活下去,药不够,也没人给你护理好了。更不要说带到后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