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张大爷眼皮跳了跳,生怕喜子听到心里去了。之前还想着舒曼这个女知青还算是个靠谱的,可能说出这番话,怕这闺女是读书读傻了。难怪毛/主、席要号召这帮子人下乡,这不往庄稼地走一趟,哪知道农民的辛苦? “那可不行,不能浪费粮食。”喜子摇摇头,他出生的时候,张家的条件已经好上很多,没几年张家老幺跑去当兵,除了开头几个月,后头是一月不落地往家里寄钱寄票。可就是如此,这粮食也是不能尽够吃的,更别说鸡蛋这种被称呼鸡屁股银行的东西了。 “是啊,不能浪费粮食。”舒曼伸手摸了摸一言不发的春花,语重心长地说道:“所以你才要好好读书。大爷和大娘舍了吃穿都要送你去读书,你要不努力,岂不是让那么多鸡蛋和粮食打水漂?” 这话就说得些道理,看来没全傻。 张大爷眉眼一松,习惯性地拿起烟杆,旁边的春花已经乖巧地说道:“奶说爷不能抽烟。” 喜子清了清嗓子,活灵活现地学着张大娘:“这城里娃听说闻不惯,你可地给俺憋几天。忍不住就往屋外去,别见天地在屋里抽抽抽,抽抽抽的。烦!” 舒曼怔了怔,没想到还有这事。 那头,张大爷已经起身哼道:“老婆子就是事多,还拿人家小知青当借口。喜子、跟爷出去溜溜。” “爷,外头下雪了。”喜子提醒道。 张大爷脚步一顿,没好气地说道:“爷能不知道?”就是下雪了才要四处看看,这年轻人出去才回家,赚了一笔钱,就怕忍不住地兴起事来。 “爹,秀娥下了面条,马上就好了。等吃了面我再陪你出去吧。”张红军扛着一张饭桌进来。 人不少,炕桌肯定坐不下,要是没有小知青,一家人倒是能挤一挤。 可没这个道理不是?总不能自家人吃饭把小知青一个人撇开。 喜子听到要吃面条,欢呼一声冲了出去,没多时也扛着条凳进来,刚放下又马不停蹄地跑出去。 “这孩子毛毛躁躁地。”张大娘忍不住一笑 舒曼摇摇头。若张家上下这般温馨的氛围是笑话,那些能为了狗屁倒灶的事情吵翻天的人家又是什么? “喜子很好。”张家上下也都挺好的,自己能被分到红旗村是真的幸运。“大娘,我先前从知青点回来的时候,经过一处院子。有个人他……”她才来红旗村两天,原主更是足不出户,能得罪的人实在有限。可那个人眼里的恶意是半点也不消掩饰,舒曼不得不警惕。 “爹,是不是三达?”红旗村年轻一辈的人里面,张红军也是领头人物,对这些人不说都相熟,但没有不知道的。 他一听,就觉得这个人像李三达。 要说这李二达明明比自家弟弟年纪还要大一些,偏偏到现在还没有成婚,除了因为李老婆子外,就还有一个当混子的弟弟。 “你说说那人的长相。”张大爷一对眉毛立刻愁成八字,问完后想想不对,补了一句:“你可是看清了?” 舒曼点头,她之前还不能确认这个人是不是和李婆子有关系,心里却也是有了怀疑,见状又说了那人朝自己抹脖子瞪眼睛的行为。 其他人听了还没有发作,刚从门口进来的李秀娥把一个大盆子往饭桌上一放,已大声喊道:“我说就不能那么容易地放过李三达,有他在,迟早还有闺女给祸祸了。偏偏你张红军惦记那点什么情分,现在呢这舒曼同志来了才多久,就招他眼啦?” “他们李家就没一个好的,当初就该把人赶出去。” “二达还是挺好的。”张红军不得不替这个儿时的玩伴说一句公道话。 “放屁,一个他娘一个他弟,这两个人他哪一个都管不住,再好有什么用?” “秀娥。”张红军朝李秀娥使了个眼色,没看老头子两色不好嘛。那李三达的事情最后可是爹这个生产队队长拍板做了决定的。眼下这一通埋怨,不是在怪爹嘛。可当时李婆子那见了人就抱大腿哭鼻子抹眼泪给李三达求情的阵势,别说爹了,村里其他老人都觉得难办,最后没办法只能看在李二达的面上放过李三达一次。 之后李三达的确有变好一些,特别是在去年知青的事情木仓/毙了不少人后着实安分了好一阵子,哪想到现在故态复萌。 倒没有人怀疑舒曼说谎,就是张大爷也只是脸黑了黑,闷声不吭。 张大娘温柔的大手拍了拍舒曼,对李秀娥说道:“你冲红军生气有什么用,还有你那姐妹后来不是嫁地挺好的嘛。要真嫁给李二达,现在哪有地哭去?” 一听这话,张大爷的脸就更黑了。 就是张红军也不敢吭声了。 这哪是在帮他们说话,简直是拿着话语抽他们的老脸。 说起来李秀娥的那个好姐妹,本来张大爷父子一个是好意想给李二达介绍对象,一个想着这人嫁到红旗村里自家媳妇往后就有了说话的伴,这才帮忙做媒。 只是到两家下定的时候,李婆子那边出了幺蛾子,憋着不肯给彩礼还要李家村陪嫁皮子家具,那女方当然不肯,这就僵持住了。后来又出了李三达强迫女知青不成,对方跑去村委要死要活要撞墙的事情,婚事就彻底没了影。 作为李家村出来的张大娘和李秀娥也因为这门婚事没了脸,此后好几年都不敢回娘家,也就是昨年李秀娥的爹过大寿这才赶着回去一趟。 饶是如此,婆媳二人也是被娘家村里的人好一声指责,说她们做事不地道,要坑自家亲戚朋友。哪怕李秀娥的姐妹也是张队长拖着关系让人说媒到别的生存队去,如今还算是过得不错。 可每当说起这事,都是气不打一处出来。 而张家男人每次说到这事,打又打不得,说又说不过,就都蔫了。 “奶,可以吃面了不。”喜子趴在饭桌上面眼睛都瞪出来了,终于没忍住,苦着脸说道:“娘,再不吃,面条都要糊了。” “老娘这是干拌面。”李秀娥哼哼两声,走过去拍开喜子,拿起碗筷把木盆里的面条分了出来。 “爹、红军,来吃面。”又对舒曼说道:“你就坐那陪俺娘在炕桌上吃。” 舒曼不好意思,她可听说过东北的一些规矩。 张大爷哼哼两声:“甭上来下来了,就坐那吃。吃完和你商量房子的事情。”又对张红军说道:“这几天天气好了,就把院子围起来,柜子啊饭桌啊也该造几张。” 舒曼应了一声,但还是起身去李秀娥身边帮忙:“嫂子也让春花在炕上吃吧。”让一个豆丁坐条凳她真不放心。 李秀娥看了一眼张大爷,见他没反对,这才答应。 舒曼端了两大一小三碗面条过去,李秀娥就去搬着炕桌放好,给春花系了一个布兜子,就去了饭桌上。 四岁的春花已经能似模似样地用筷子了,舒曼想要帮忙却被张大娘拦下了。 “你只管吃你的。没事,她用的来。”农村又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再大一两岁的孩子照顾婴幼儿吃喝拉撒都是常有的,眼下春花不过是自己吃饭。当然你不自己吃也没办法,冬天还好,一到农忙双抢的时候,大人歇口气的时间都没有,还哪有时间给小孩子喂饭,不想饿肚子除了有大的照顾那就自己努力。 李秀娥擀面的手艺很好,面粉里面白面和玉米面各占了一半,拌上自家炸的花生酱淋上芝麻油,又香又好吃。 “还有鸡蛋……”喜子欢快地叫出声。 这个时候他是再不想着什么读书鸡蛋了,到嘴边的能吃进肚子里的才是重要的。他一个才吃完,碗里又多了一个。 张大爷板着脸:“好好读书,考好了,就有鸡蛋吃。” 喜子又是一声欢呼。 张红军见状要把自己碗里的鸡蛋让给张大爷,张大爷把空碗一放,搁下筷子就往外走去:“吃完就麻溜地跟过来。” 炕上的舒曼一听,忙加快速度,碗里的两只鸡蛋分给张大娘和春花后,飞快地下了炕往外面跑。 李秀娥只得拿着油布伞追了出去。 回来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吃完。 原本放面条的空盆子里放着五只鸡蛋,炕上的春花正抱着鸡蛋在啃,喜子已经不知道溜哪里去了。 李秀娥鼻子酸酸的,低头抹了抹眼角,端着木盆往厨房去。 她总共就下了七个荷包蛋。 还是穷给闹得。 所以怎么能不读书呢,读书才能走出农村,离开大山。 第13章 张队长父子走得不快,舒曼没多时就追上了。 三个人往村委去,除了粮仓队里专门收拾一间出来放一些平时用不怎么到的杂物。 张红军拿着钥匙开门,里面漆黑一片。 “去得粮那里把马灯拿来。”张队长指挥儿子,要是就自己父子两个人,直接摸黑进去就行了,可不是还有个大闺女嘛。 这几年一点风吹草动就惹来一身,不防着不行。小知青看着还不错,可谁知道日后为了回城会干出什么事情。到了张队长这个年纪自然想多一些,他年纪大不怕,但儿子呢? 小心谨慎点,总是没错的。 张红军提着马灯回来,身后跟着马得粮,一到就埋怨:“叔,怎么不叫我来搭把手。” 张队长佯怒:“不叫你,就不主动来啦?” “哪能呢。”马得粮哈哈笑后,转头去看舒曼:“小闺女,就真不改主意了?不改的话,我就上报啦?” 这知青来了都得安排住处,有的地方直接打扫个破仓库亦或是住到社员家里,情况好的就是青砖瓦房盖起来,也有住那窑洞的。总归就是有这么一处地方给你了,知青办的人也不会多管,毕竟这里面的猫腻实在是太多了,一个个也管不过去。况且……公社里也有生产队提拔上来的,屁股决定脑袋,只要没把人逼得山穷水尽,这事你推我去的最后就是不管。 相对而言,红旗村生产队是比上不足,比下却是绰绰有余。 想着往后自己也是有房一族了,舒曼还是很满意的。诚然砖瓦房更好,又有那李三达的威胁性在,说不定还有其他人。可比起住知青房里,进进出出根本没有办法有自己隐私空间这一点。 以舒曼来说,她更愿意接受住在瓦房后可能碰到的未知情况。 “马大叔,可不改了。”舒曼笑眯眯地指着库房:“这不都跟大爷来找找看有没有新屋里能用的东西了。” “那可老不少了。”马得粮管着生产队一应财物上的事情,自然也有这间库房。“就是要好好挑拎,你那屋太小了。” “不小了,我以前住的还没它大呢。”舒曼说的是原主在上海的屋子。 张红军三个人都是去过县城里的,但也是被舒曼的说法给吓了一跳。这县城里好歹是堵门独院,独房也是有的,怎么上海那地方反而住的那么逼仄? 难怪这些年,年年都有知青下乡。 住那么一个牢笼子一样的地方,哪里有农村地里舒服了。 这么一想,对舒曼的选择也有那么点能理解了。 张队长问马得粮:“你媳妇娘家弟弟不是木匠嘛。回头不行,就让他造几张出来,木料都有,到时候给钱。” 马得粮听了咂咂嘴,想着也算是给小舅子揽个生意,就对舒曼保证道:“你刘叔的手艺顶不错,要是造地不好,就让他重造。”那句造到你满意为止那句话没有说出。虽然对这个小知青印象尚算不错,可也怕城里姑娘挑剔哩。这事要一多,回去后媳妇准得在跟炕上和自己闹。 许是觉得自己这个想法也有些怪不好意思的。 进了库房后,凭借着对库房的熟悉,马得粮帮着淘换出一个用不上的铁锅,那可是顶好的玩意,要不是农村人喜欢大锅大灶也轮不上舒曼。 可舒曼喜欢啊,等出来的时候,怀里就抱着那只铁锅不放。 现在的年景比前些年特别是七零年前已经好上太多了,但一口铁锅还是不容易得到的,也就是这锅小了一半这才一直留在库房里。 舒曼已经想着搬去新家后,这锅能派上的用场了:“大爷,让人在那屋里再给我垒个灶口呗。” “回头就让人准备,还有那水泥石灰卖你一些,村里人也会这项活计,只是到时候吃饭…”张队长眉毛拢了起来,给人干活总不好不给饭吃吧。都是村里人,肯定不收钱的,几分几角的也不好收,再说也没这个道理。 回去后,愁眉苦脸地同张大娘说起。 正在一旁给喜子衣服打补丁的李翠娥已经咬了线头说道:“这能有什么事情,那屋整一整也就两三天的功夫,就在咱们这做好了,送过去就是了。”又不是大鱼大rou大菜那样一盘盘的,一人几个窝头大饼,一碗汤,再炖个菜就是顶好的伙食了。 “不白让嫂子帮忙,到时候我……”舒曼面露激动。 “你可别说钱啊什么的,就是比平时多煮一些,到时候你也打下手,不白帮你港货。”正好跟着自己学一学,方才李翠娥还和张大娘说了,担心这小知青会不会用不来这农村的灶。那知青点可是年年有这样的笑话发生。 还是张大娘说了,看着不太会,但不至于笨手笨脚,只让她平时空了多教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