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节
我闻言,露出一脸自伤之色:“将军有所不知,奴婢虽命格奇特,却终是凡人。那方士还说过,奴婢怀此异术,必伤福报,此生命运多舛。奴婢和家人皆不以为然,奴婢还未自己算过命,后来果然家中败落,又遭祸事牵连,奴婢亦落得了这做牛做马的下场。” 我知道平原王必是打听过我的底细,不过从他方才的问话来看,他好奇的是我的占卜之术而不是云氏。想来他和长公主一样,对那些神神化化的东西更感兴趣,而不是什么真才实学。 这也难怪,祖父说过,天下的赌徒都差不多是一般德行,只要让他们相信有捷径能得到大利,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掏钱。 不过如今看来,平原王对我还并非全信,否则他找我来说的,就不会只是问问我这本事从何学来。 庞玄还想说话,平原王抬手将他止住。 “如此,我知晓了。”平原王道,“云霓生,你下去吧,来日我若想起别事,再找你来叙。” 我行礼道:“奴婢遵命。”说罢,行礼告退。 走出室中之时,我听到庞玄道:“不过只是应了一事,殿下莫轻信才是……” “我岂是那般昏聩之人,你莫担心……” 我没有理会,快步回到了花园里。才走到公子身边,只见他的眼睛在四处张望,看到我,定了定。 “你方才又去了何处?”他瞥着我问。 我着实有些无奈,公子近来愈发盯得紧,离开一会便要问,仿佛怕我去杀人放火。 这不是好事,须得治一治。 “我不曾去何处……”我露出躲闪之色。 公子盯着我,似往日与我辩论时捉到了把柄一般,眉梢微微扬起:“那你方才怎不见了?” 我嗫嚅:“我不过离开片刻,也要说么?” “说不得?” “也不是,只是不好说。” 公子不耐烦道:“到底何事?” 我眨眨眼,小声说:“如厕……” 果然,公子神色僵了僵,“嗯”一声,不太自在地收回了目光。 我心中暗笑,重新侍立到他身后去,望着四周,若无其事。 “我昨夜已与宁寿县主商议。”第二日,长公主对我说,“县主向我担保,说豫章王必无异议。” 我微笑,道:“公主出面,自是无人可拒。” 长公主道:“此女确有主意。昨夜她问我,如何笃定圣上必然康复。” 我问:“公主如何回答?” “自是再三保证。”长公主冷笑,“只怕她父女二人也不会全信,到时定然还要留些退路。” 我说:“豫章王乃精明之人,只要此事顺利,他定然不会错过时机。” 长公主缓缓颔首,片刻,叹了口气:“霓生,我想,还是须得去见一见董贵嫔。” “哦?”我讶然,她果然还是按捺不住。 “只是内宫之中,皇后眼线众多,只怕不易。”长公主道。 我说:“公主去董贵嫔宫中倒是无妨,她久来无人过问,宫人寥寥无几,且都是多年的老人,议事比太后宫中方便。” 长公主道:“话虽如此,还缺由头。” 我笑了笑:“奴婢自有办法。” 隔日之后的夜里,董贵嫔殿阁边的一棵老树被风吹断了枝干,将屋檐压塌了一角。 听说此事之后,我知道长公主还是着手准备了。这并不意外。就算皇帝那边形式顺利,不须秦王出手,长公主也不过是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这买卖毫无损失,谁人都能想得明白。 太后正在卧病,闻讯之后,令长公主备上些滋补之物,到董贵嫔殿中探望,慰问压惊。 长公主去之前,问我:“董贵嫔在宫中稳居多年,非无谋之辈,贸然说起此事,只怕她不会轻易应许。你可有言语之策?” 我说:“如公主所言,无论公主贸然与否,董贵嫔必不会即刻表态,故而此事须缓而图之,不可cao之过急。奴婢听闻,董贵嫔宫中常年供奉一个灵位,可有其事?” 长公主颔首:“正是。那是庐陵王之位。” “庐陵王?” “庐陵王是董贵嫔之子,可惜年幼即夭折,未及成年。” 我说:“奴婢曾闻,董贵嫔当年在宫中甚为受宠,连袁太后也要礼让三分?” “确实。”长公主道,“她当年诞下皇子之后,可与袁后分庭抗礼,且因袁后无子,朝中一度有废立之议。可惜不过三年,皇子因一场风寒而去,先帝亦甚为怜惜,将亡子封了庐陵王,后来又将秦王过继给了她。不过虽是如此,董贵嫔也难免风光不继,从此门庭冷落。后来董贵嫔自请入宫中的道观中清修,除专心抚育秦王之外,不再理会宫中之事。故而多年以来,虽宫中多有风雨,董贵嫔却可安然至今。” 我心底摇头,死了个儿子,恩情便说断就断,先帝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这董贵嫔倒是识时务,懂得进退之道,也算活得明白。 “董贵嫔既曾与袁后争锋,想来当年亦曾是心高气傲之人。” “正是。”长公主道,“想当年我与圣上年幼之时,每当见到董贵嫔,皆不敢高声言语,唯恐冲撞。” “可先帝过后,董贵嫔仍是原来封号。若按往例,董贵嫔曾育有皇子,又有一皇子在她名下收养,当封太嫔。可她却仍是原来封号,不知何故?” “还不是袁后之故。”长公主道,“袁后对董贵嫔一向怀恨在心,虽不得由头将她废黜,但也决然不会给她一点好处。先帝去世后,董贵嫔一度长居庙观之中,如同出家。” 我又道:“奴婢听闻,当年高祖登基之时,属意的太子人选并非先帝,可有其事?” 长公主讶然,道:“确有。高祖元配张皇后只有一子,便是嫡长晋怀王,他在高祖称帝之前便已去世,而后,皇后亦薨。高祖一直未再立后,便是因为在太子人选上徘徊不定,悬而不决。” “不知先帝如何得了太子之位?” 长公主道:“此事亦乃袁氏之力。当年高祖的母亲刘太后,是袁氏表亲。先帝娶于袁氏之后,不仅得了袁氏大力辅佐,亦得了刘太后支持。高祖立储之时,刘太后力排众议,最终将先帝立为太子。” 我说:“如此,公主到了董贵嫔面前,可与她先说说庐陵王,再说聊一聊先帝之事,董贵嫔自会有所主张。” 长公主狐疑不已。 “董贵嫔多年修习黄老,往日她到太后宫中,皆沉默寡言,而闻得我等说起政事时,亦是漠然之态,莫非如今却会突然转性?” 我笑了笑:“她先前之所以不问世事,乃是无所倚仗。便如当年,她有皇子在手时,可曾向袁后示弱?秦王一旦事成,她便是太后,何人会不心动?” 长公主看着我,不置可否。 不过她并没有耽误,太后旨意下来之后,她即备了礼品,往董贵嫔宫中而去。半日之后,她从宫中回来,告诉我,如我所言,董贵嫔并未表态,但她并未像从前那般全无兴趣,相反,她与长公主谈起了些近来的宫中之事,还问起了皇帝的身体。 我知道此事已有了门路,道:“想来假以时日,董贵嫔必有消息。” 长公主颔首:“但愿如此。” 此事倒是顺利。 就在公子入朝的前一日,董贵嫔宫中传来消息,说她头疼病又犯了,夜不能寐。太后仍旧将长公主派去探望,长公主没有怠慢,当日即又带着些名贵的补品进了宫城,往董贵嫔宫中而去。 此番,她带上了我。 在公子面前,她推说前两日聚宴时,杨氏说近来不顺,要我给她算上一算,今日刚好都要入宫探望太后,便带我一道去。 公子皱眉:“霓生虽会卜卦,却非万能,怎么什么事都让她算?” 长公主道:“算一算又何妨,那是你表舅母,你便如此吝啬?” 公子道:“我也去。” “都是些妇人之事,你去做甚。”长公主道,“且今日你父亲兄长都不在,家中若有宾客来访,连个出面的主人也没有,成什么样?” 公子被长公主一番道理堵回来,只得作罢。 “如此,母亲早去早回。”他说着,看我一眼。 “知晓了,你回去吧。”长公主说罢,在内侍的搀扶下,转身登车。 车马辚辚离开府前,往内宫而去。 “元初对你甚为在意。”路上,长公主忽而道。 我愣了愣,看向她,只见她似笑非笑,描画精致的脸上,看不出喜怒。 “公子方才必是又疑心奴婢参与大事谋划,故而那般说话。”我说。 “我说的不是方才。”长公主道,“我说的是他去淮南之事,你有何说法?” 她终究还是问起了。我并不慌乱,拿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答道:“此事,奴婢亦问过了公子。那时公子在雒阳无事可做,又无游乐,实在腻烦了,便想出去散心。那时他正好闻得奴婢在淮南,公子从未去过,便索性也跟了去。” “哦?”长公主看上去不置可否。 我无辜道:“奴婢所言句句是实,公主若不信,不若去问公子。” 其实我希望她继续驳斥我,认为我嘴硬狡猾,实则对她的宝贝儿子图谋不轨,然后打心底想把我赶走。 可惜长公主并没有坚持,只淡淡道:“罢了。”说完,不再理会。 第72章 许婚 董贵嫔的宫室离永寿宫不远。不过同为先帝遗孀, 她的宫室比沈太后偏僻许多, 也甚为冷清。 我和长公主入内之时, 只有两名老宫人上前迎接,宫院中寂静无人,望之萧索。 董贵嫔正坐在神龛之前, 手中翻着一本经书, 似在默念。 宫人上前通报, 她无所动作,未几,像神龛拜了拜, 随后站起身来。 长公主上前与她见礼, 又奉上礼品。 董贵嫔露出笑容,让宫人接了,引长公主到外间叙话。 长公主问了董贵嫔的病,又问了些近来的起居之事, 似关怀不已。董贵嫔一一答了, 闲聊片刻, 忽而道:“今日天气甚好。我这宫室中虽无繁花斗艳,倒是有些菊, 如今开得正盛。公主若不弃, 不若与我到园中赏菊, 如何?” 长公主欣然应允, 道:“既是贵嫔相邀, 岂有推拒之理。”说罢, 站起身来,随董贵嫔一道往园中而去。 园中的菊花果然开得甚好,还未走到,我已经闻到一股怡人的香气。 “不想贵嫔园中,竟有如此美景。”长公主讶道,“若不知晓,还以为这些花都是园艺大家所栽。” “我老了。”董贵嫔叹道,“平日里无所事事,便只有伺候伺候这些花木。想当年,这些花苗还是先帝赐给子启的,可他后来离宫,这些花便只有我来替他照管。” 子启是秦王的字,听她主动提到,我心中微微一动,不禁看向长公主。 长公主神色镇定,笑道:“原来如此,贵嫔实辛苦。”说着,她叹了口气,“秦王如此奔波,也是不好。就算我等姊弟手足,多年来亦只得今年聚首,贵嫔对他必是更为想念。” 董贵嫔莞尔,没有说话,望了望不远处,道:“我甚爱此园,每日都到此处来闲坐,公主若不弃,随老妇前往小憩片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