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秦岭秘事在线阅读 - 第六十章 鬼手神医

第六十章 鬼手神医

    第六十章

    早晨,一抹阳光透过树梢,穿过厅堂,照进一间药房。药房里各种中草药散发的味道充满房间。上千个抽屉内装满了近千种中草药,每个抽屉上都有墨笔书写的这些中草药的名称。这间药房,正是名震三秦的太白药库,从这间药房配出的各种药方不知治愈了多少人的病疼和挽救了多少的生命。

    座落在太白山下的这处医坊,名字叫太白医草院,院长就是享誉西北的“鬼手神医”——武天佑。

    武天佑为何被江湖人称为“鬼手神医”呢?他有怎样的人生和传奇呢?

    在四十八年前冬季的一个漆黑的夜晚,武天佑出生在秦岭北麓一个贫苦的农家。那一夜,啄木鸟在这户农家房前屋后的树上不停地捉虫子,把树木啄的咚咚响。武天佑的父母都是极相信鬼神说的人,就认为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一定会不同凡响的,起码能像啄木鸟一样成为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的。

    在武天佑出生的这个小山村,大人们都有一种本领——会识别和采集秦岭山里的各种名贵中草药。一方面人们靠售卖中草药勉强度日,一方面人们用这些中草药治一些简单的病症,缓解无钱就医看病的困难。

    这个小山村和周围的小山村一样,都有一名村医,他们虽然医术不高,但大多都是祖传的手艺,会治疗一些常见的病症。

    说来也奇怪,自武天佑八岁时,就常常跑到距家不远处的王姓村医家,看他为村民望、闻、问、切治病。时间久了。年幼的武天佑居然能识别出绝大多数中草药,并能熟练记住它们的名字,并背熟了一些治疗常见疾病的药方。

    王姓村医是家传的医术,本不想外传,但看到两个儿子都对治病救人不感兴趣。就慢慢喜欢起武天佑这个好学的孩子。

    在元朝社会,可怜的秦岭山里人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修理地球外,很难有其他发展的机会。当一名大夫,给人看病,是当时村民们羡慕的营生,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好的。这需要文化和天质。也可以说是万里挑一。

    做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大夫,确是非常艰难的。有许多村医到老死都默默无闻,达不到医界所要求的高度。

    父母看到武天佑喜欢医术,就很高兴。把他送进村内的私塾学文化,希望等他能写字读书后让他再正式拜师学医。

    在武天佑十五岁时,常见字的书写和读各种书籍都已不成问题,父母就带他正式向王姓村医拜师学艺。王姓村医很高兴地收下了武天佑这个学徒。

    三年后,武天佑可以代替师父给方圆百里的乡民们治些简单的病症。人们从此在秦岭内的各处山峰中都可以看到武天佑采摘各种中草药的身影。

    武天佑二十二岁时,已全部掌握了王村医的所有医技。看到呆在村里,对自己的医术也没有提高,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武天佑决定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去闯一闯,拜名师,搜集民间良方。他要成为像三国时华佗一样家喻户晓的名医。

    在奉元路长安县,他拜访了名医曹德春、李海、王子望等人。在兴元路,他和陕南名医张德、周黑娃、沈河等人互相切磋,成为挚友。

    他带着简单的行李,一箱医疗器械和中草药,一布袋医书。一边为百姓看病,一边周游各地。一路向大都赶去。

    元惠宗至元元年(即公元1335年,已经三十一岁。过而立之年的武天佑,离别妻儿,告别父母,终于一路颠簸来到京城大都。

    武天佑是幸运的,他出生的这个时代正是各种医学思想日臻成熟的时代,全国各地名医辈出,医学成就达到空前的繁荣和高度。

    武天佑早就听各地名医说“大都才是医学人才聚集的城市,才是各种医学成就高度集中的地方。”武天佑崇尚“金元四大医家”。

    在武天佑这个时代,“金元四大医家”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已经名震天下,他们的医学成就和学说已经流传朝廷内外,广泛在民间验证。

    刘完素创立医学“寒凉”理论,注重冷热、寒凉邪气对人体的侵袭、影响,用药讲究药物的“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宜通。”在理法上,他十分强调“火热”之邪治病的重大危害。因此,后世称其学说为“火热论”。在治疗上,他主张用清凉解毒的方剂,故后世也称他作“寒凉派”。刘完素是金初河间人(今河北河间人),卒于南宋庆元六年(即公元1200年),著有《宣明论方》、《三消论》、《伤寒直格》、《素问玄机原病式》等医学专著。

    张从正(公元1156年——公元1228年),金朝睢州考城县部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王庄寨乡吴屯或河南省兰考县小宋集北四里北沙岗人。金朝四大名医之首。张从正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扩充了三法的运用范围,形成了以攻邪治病的独特风格,被医界称为“攻下派”的代表,也称其为“攻邪论”理论家。张从正将疾病产生的病因总归于外界不同邪气的侵袭。他强调邪气致病,他认为疾病的产生主要是邪气的作用,若先补其正气则真气未旺,反而助长邪气的作用,更损伤正气,反而使人体正气得不到恢复。就象鲧治理洪水以筑堤之法,由于不疏通河道,反使洪水得不到控制。祛邪之法有似于治洪水疏通河道,反而使邪气得以祛除,正气得以康复。他提出“陈莝去而肠胃洁,症瘕尽而营卫昌”的观点,认为通过攻邪之法。可以调畅气机,疏达气血,“使上下无碍,气血宣通,并无壅滞”。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张从正著有《儒门事亲》、《张氏经验方》、《伤寒心镜》等医学专著。

    李东垣(公元1180年——公元1251年),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从师于金朝著名医学家张元素,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他的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用药法象》、《医学发明》、《兰室秘藏》、《活发机要》等医学书论。

    朱丹溪出生于公元1281年,字彦修,名震亨,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因家乡有条美丽的小溪叫丹溪。由于他医术高明,治病往往一帖药就见效,故人们又称他为“朱一帖”、“朱半仙”。朱丹溪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主张顺应阴阳之理,提倡男三十、女二十而后娶嫁。把理学的‘主静‘、‘收心‘、‘养心‘说与《内经》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说结合起来,用澄心静虑的方法防遏相火妄动。提出相火论。相火为肝肾二脏专司,分属于心包、膀胱、三焦、胆诸腑,相火有常有变,常态属生理性相火,至关重要,“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如相火越位而妄动,则伤阴耗精。变生多种疾病。针对这种内生火热,主张应用滋阴降火的治疗方法。对《局方》的批评。在《局方发挥》中集中地批评了宋代官方颁布的《和剂局方》和宋元之际崇奉《局方》形成的‘《局方》之学‘。指出《局方》忽视辨证,“一切认为寒冷”,滥用温热香燥药物和“一方通治诸病”的危害。主张临病制方,反对不问病由据证验方的医疗风气。倡导气血痰郁辨证治疗。在杂病治疗中,朱丹溪广泛应用气血痰郁辨证方法,尤其对郁证病机的阐发和痰证证治的论述,均较前人深入。朱丹溪治疗中注意顾护正气,慎用汗、吐、下等攻击法。他还提出以节欲为中心的养生学思想,主张节饮食、戒,反对服食丹药。朱丹溪著有著有《丹溪心法》、《局方发挥》、《格致余论》、《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医学专著。

    武天佑来到大都,两眼墨黑,只能一边给人看病,一边熟悉环境。找武天佑看病的都是流落大都的第四等人,也就是最贫穷的人。那些有钱人和王公大臣们根本不相信一个没有半点名气的江湖郎中会给人看病、会看好病。尽管武天佑极力给人们解释他不是江湖郎中,但没有人相信他。

    武天佑花光了身上的所有路费购买了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等名医的医学书籍,如饥似渴地、验证、学习。当他知道朱丹溪还活着,和他在同时代为人看病,就非常高兴,他要找到朱丹溪拜师学艺。

    武天佑不愧是学医的天才,他通过研究四大名医的论述后,他认为刘完素的“寒凉”理论在治疗这些病毒性疾病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清凉解毒的药方是难得的治疗快发作性疾病的良方。张从正的“攻邪论”是适应一部分疾病的治疗的,但不能盲目使用,应是分清出病因和病症的基础上,对症用药治疗。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是很有效的。朱丹溪是真正令他佩服的医学大家,因为朱丹溪不盲从于任何一种治疗理论,而是开展认真的辩证施治,这是一个医生最难得的良知和真功夫。朱丹溪的“滋阴降火”治病机理,武天佑非常赞同。武天佑认为,阴气弱,阳气过盛,容易产生实症,火毒也就会乘虚攻入人体,蔓延发展,各种疾病就会发作。这时治疗起来就有难度,若是错过时机,疾病就会恶化,很难治愈,严重的会危及生命。“火毒可以夺命”就是这个道理。关键时候的治疗就应该以滋阴降火为原则,扶本怯邪。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春。右丞相伯颜患肤疾,奇痒难忍,蔓延很快。初始,伯颜让皇宫内的太医给自己诊治,但病情时好时坏。皮肤顽疾不但没有治好,还快速发展,整个脖子都是顽癣。伯颜慌了,广招天下名医前来给自己施治。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伯颜的皮肤病依旧存在。伯颜无奈,只得向天下名医再次发出邀请英雄帖。内容为能治好本相疾病者,赏京城宅院一所,黄金千俩。武天佑看到伯颜丞相的邀请帖,认为这是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借此机会在京城立足扬名。

    武天佑到右丞相伯颜的府邸应征。伯颜听了武天佑的自我介绍后,有些不相信眼前这个年轻的土大夫能有真本领。但也不想错过治疗的机会,就吩咐家丁先安排武天佑在客舍暂住,随时等候通知。

    伯颜把治愈的希望寄托在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世家和名医身上。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到了夏末,伯颜在那些来自全国各地名医的精心治疗下,病情虽然得到缓解,但依旧无法剜根治愈。

    实在没有办法了。伯颜忽然想起居住在自己宅院内客舍里的来自秦岭山中的土大夫,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了。

    伯颜命家丁请出武天佑大夫,说道“武大夫。怠慢了,这段时间朝务繁忙,没有时间治疗。现在有些空隙,烦请你认真诊治,若你能治愈本相的肤疾,本相不但赏你宅院一所。黄金千俩,还答应你其他要求。”

    武天佑说道“小人一定全力诊治。小人有信心能治好丞相的肤疾。其他,全靠丞相安排。”

    伯颜大喜说“你放心治疗。只要你能治好本相的肤疾,我绝不会亏待你的。”

    武天佑在伯颜府上居住的这段时间,对伯颜丞相的生活饮食、病情及治疗情况早已了解于胸。他早就制定了一套万无一失的治疗方案。

    武天佑拿出早就写好的治疗方案和药方条目单,伯颜看后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安排管家前去买药,准备。

    武天佑给伯颜丞相实行的是“三联式治疗法”,即中草药外敷内服,自制药水擦洗相结合。治疗原则是“攻火毒,扶正气,降血热,滋阴气。”

    平常的中草药,简单的组合,伯颜丞相却感到效果的与众不同。坚持治疗七天后,皮肤居然不在瘙痒了,表皮开始结痂。半月后,皮肤完全恢复如初,好像肤疾从来没有发生一样。按照武天佑的安排,伯颜丞相又坚持服用了七天中药丸,身体越发有力气,健康起来。武天佑这时才向伯颜丞相恭贺道“丞相,你已经完全康复了。我完成了我的任务,准备告辞。”

    伯颜丞相极力挽留武天佑,他想把这个有真本事的大夫留在相府做医官。但武天佑婉拒了,他的目标决不是为了生活的安逸,他要达到医学的真正高度,做华佗一样名震天下的神医。

    右丞相伯颜是元王朝最有权势的人,他把元惠宗也没有放在眼里。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赏给武天佑一处位于大都黄金位置的宅院,并奉送黄金千俩。他问武天佑还有什么要求,他都可以满足。

    武天佑答道“我非常感谢丞相的厚赐,我将把丞相赏赐的宅院用来办医馆,为更多的人治病,解除病痛。其他无所求。谢丞相了。”

    伯颜看到武天佑没有任何贪念,很高兴,就请旨赐封武天佑为“天下第一神医”,并亲自为武天佑的新医馆赠送御赐匾牌。

    伯颜称赞武天佑为“鬼手神医”,并为武天佑的医馆书写了“鬼手神医”的匾额。

    武天佑把右丞相伯颜的匾牌挂在诊室的门首,把元惠宗御赐的“天下第一神医”的牌匾挂在院门首。但奇怪的是,从此后,人们都称他为“鬼手神医”,却无人称他为“天下第一神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