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
韩博源叹气,世间少有如此严于律己之人,韩博源自愧不如。 谭振兴添完茶退到边上,尽管这话亲耳听谭盛礼说过,此时听着,心里仍觉得又酸又涩,以父亲的博学,做书院山长天下读书人必从之,却因他们而自觉德行不配,亏他常常把孝顺二字挂在嘴边,到底没有做到真正的孝顺,他吸了吸鼻涕,只看有个穿着靛青色直缀的人灼灼望着自己,他没有去鹿鸣宴,不认识江仁,善意地笑了笑,见其茶杯里的茶水少了,弯腰为其满上。 “谭大举人怎么了?”江仁垂眸,掩去眼底的精明,来前他差人打听过谭家众人的性格,谭盛礼拒绝韩山长的理由若是真的,问题就出在这位长子身上,毕竟几步远外敢数落韩山长的人不多,除去韩家过世的长辈,谭振兴算第一人。他端起茶杯,状似不经意的问了句。 众人齐齐抬眸,就看这位大公子眼眶红红的,像受了什么委屈似的,谭振兴脸颊微烫,讪讪道,“无甚,不过听了山长大人的话心生感慨罢了。” “哦?”江仁好像很有兴趣,“什么感慨?” 谭振兴悻悻地看了眼谭盛礼,不知该不该说,见谭盛礼低头品茶,他想了想,说道,“古人言父母在不远游是为孝,可子女在不远游亦是子女不孝也...” 如果子女真的孝顺没有让年迈的父母可忧心的,父母外出游玩又怎么会舍不得走远呢,就像他父亲,不仅仅是担心品德不好教不好学生,更多的是怕他离家后家里又闹出乱子来。后者父亲虽未言明,他却是明白的。 听完他的话,江仁愣住,哪有人上了年纪还出门游玩的人,谭振兴怕不是......想到什么,他收起脸上的轻视,但迟了,韩博源将其神色看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摇头,冲谭振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你父亲心思都在你们身上,我也不好强人所难,只望你们能出息不辜负他的教诲...” 这话是真心。 “谢韩山长吉言。”谭振兴拱手,偷偷瞄了眼谭盛礼,见他端着茶杯,脸上没有怒色乘才将心落回实处。 注意到谭振兴表情的韩博源失笑,与谭盛礼道,“你把他教得很好。”虽有陋习,但不是拎不清的人,假以时日,会慢慢纠正过来的。 “谬赞了。”谭盛礼叹气。 之后,韩博源不再聊书院之事,而是聊起近日读的《周髀算经》,此书是儿子朋友所赠,内容和《九章算术》相通,但许多地方没有资料考据,他知道谭盛礼算学极好,忍不住请教一二,谭盛礼拿了纸笔,在纸上绘制讲解,算学这门,在许多人眼里是拨算盘,实则不然,里边的内容博大精深,有些问题连谭盛礼都不知晓其算式答案。 他讲其内容,在场的举人都围了过去,尤其是算学课的老师,听得双眼放光,他虽教算学,许多地方却不敢讲授太过详尽,因为有些地方他也不太明白,比如坊间流传的富商赠友人药材问题,富商得了包贵重的药材,逢好友亲戚病危,急需这包药材救命,愿以重金买之,富商却不愿,原是他欣赏好友的算学天赋,想让其清算账册,以七日为限,富商每日赠其少许药材,七日后尽数赠之,以防公平,富商决定每日赠同样多的药材,但这包药材重量无法均分成七份,其好友想了个办法,富商照此办法,七日后,好友如愿获得所有药材欣喜离去。 这个故事不知从什么时候传进绵州的,坊间人津津乐道,但涉及商户,许多人不耻讨论,认为富商jian诈,好友既愿重金买之,又何须刁难与人,这个故事将商人间的虚伪友谊表达得淋漓尽致,读书人无不嗤之以鼻,直到朝廷科举制度改革,明算受到重视,这个故事又被作为算学题重新讨论。 众所周知,药材多以称重,既是不能以重量均分,以数量就更不行,任他想了许久也不知此题何解,有学生大着胆子请教此题被他劈头盖脸的训斥了顿,尽管他以富商冷漠虚伪见死不救读书人不该讨论此话题为由训斥了学生,实际他心里明白,不仅仅是不屑,更多原因是他也不知怎么解。 此时看谭盛礼把深奥复杂的内容讲得浅显易懂,他又想起这个问题来,等谭盛礼解释完韩博源所问,他拱手,“在下有个问题还望谭举人解惑。” 谭盛礼还礼,“请说。” 在谭盛礼的注视下,他略微紧张的说完自己想请教的问题,不等谭盛礼回答,韩博源皱眉,“怎么聊起这个故事?商人见利忘义,有什么好请教的。”韩博源也听说这个故事,在他看来,商人交友不诚为人不耻,拿这种问题请教谭盛礼不是丢人现眼吗? 谁知谭盛礼却极为感兴趣,唤谭振兴装一小碗米来,倒在桌上。 看他分成小堆,谭振兴小声提醒,“父亲,药材不能均分。” 商人就是jian诈,这种问题都想得出来,思考片刻,谭振兴又说,“父亲,会不会是富商朋友也想不到法子,为了不影响自己名声故意花钱请人编造的这个故事啊?”要不然这个故事怎么来的?照理说这种事只有富商和其好友知道,富商好面子,必不会在外人面前吹捧别人,这个故事倒更像其好友传出来的,不是说他算学好吗,连富商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有什么脸说自己算学好,好面子的他将故事结局稍加改动,请人传开,给人留下个足智多谋的名声很符合商人的做法。 想到什么,他恶狠狠瞪了眼问问题的举人,这种故事听听就行,他堂而皇之的提出来明显是不安好心。 被他怒瞪的何举人面色悻悻。 “谁与你说的?”谭振兴压着声问。太难了,不亚于舒乐府的府试题呢。 何举人颔首,“坊间听来的。” 谭盛礼不理会两人,他皱着眉,认真将米分成几堆,然后打散重新分,如此几下后,眉目骤然舒展。 看他神色,众人知道他破解了,桌上堆着三堆多少不等的米,都不懂其意,谭盛礼徐徐开口,“用不着把药材均分,七天时间,把药材分成三份,一份代表一,一份代表二,一份代表四,第一天结束,富商把一的药材给出去,等第二天,把代表二的药材给出去把一的药材收回来,第三天再把一的药材给出去,到第四天,把四的药材给出去,收回一和二......” 绞尽脑汁想不到的法子,经谭盛礼讲解后变得无比简单,在场的人如醍醐灌顶,心思豁然开朗,谭振兴观众人神色,得意洋洋拍手惊呼,“父亲,你太迅速了罢。”他还在质疑问题的不妥之处呢,结果谭盛礼已经将其解开了,不愧是他父亲,学识碾压所有书院老师呢。 对他拍马屁的行径,谭盛礼甩了个冷眼,谭振兴顿时乖觉,提着茶壶添茶去了。 但在场的人的确心服口服,便是江仁都甘拜下风,他知道这个故事,从来没想过解法,毕竟对方是商人,输了脸上难堪,赢了也不觉得光彩,岂料谭盛礼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开了这道题。 离开谭家时,众人都对谭盛礼改了看法,韩博源观察着众人神色,问道,“可觉得他不能胜任山长之职?” 众人低头,不再多言,其学问深不可测,比以往进士更甚。 走出巷子,送韩博源上马车离开后,几位举人决定在街上转转,其中,江仁看到了谭家跑出来的小姑娘,她和几个年纪稍大点的女孩蹲在街边剪纸,旁边蹲着几个乞丐,目光幽幽地盯着她们,韩博源皱眉,朝她们走了过去,谁知乞丐注意到他的动作,神色戒备起来,随即起身匆匆往酒楼跑去,明显的做贼心虚,出于善意,江仁提醒小姑娘,“你祖父唤你回家了。” 大丫头仰头,看着面前衣衫华丽的老爷,望了眼巷口,笑着道,“好。” 嘴上应着,人却没动,她身边的女孩问她,“世晴,你认识他吗?” “他是祖父的客人。”大丫头柔声回答,“大jiejie,这是送给我的吗?” “嗯。” “谢谢大jiejie。”大丫头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盯着那红色的纸动也不动。 这时,跑走的乞丐去而复返,身后还跟着两个少年郎,不是别人,正是谭家的两位公子,江仁隐隐明白了什么,拱手解释,“我和小姑娘说两句话而已。”他以为乞丐另有所图,却不想自己会错了意,在乞丐眼里,自己才是那包藏祸心的人。 明明是件小插曲,给江仁的印象却极为深刻,回家后,他翻出中举后写的文章和诗册,通通将其烧为灰烬,烟雾呛鼻,引来江同,江同惊呼,“父亲,你这是作甚?”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要这哗众取宠的文章作甚。”江仁叹气,闻到儿子身上的酒味,江仁神色微恼,“你去哪儿了?” “几个同窗约我赏花,喝了两杯。”江同闪烁其词,看火盆里厚厚的灰烬,暗恨道,“都怪谭家那群狂妄之徒,害了父亲名声。”不止父亲,他祖父和大伯名声都受到了影响。 以往听到这话,江仁再赞成不过,而今时心情复杂难以言状,只道,“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日后莫在背后道人是非,若有机会,常去平安街看看,那儿聚集了不少读书人,和他们相处,有利于学业进步。” 他在酒楼外听了会儿甚是精彩,幼时读书,所幻想的文会便是那般了,能直抒胸臆,畅所欲言,好的地方得人赞扬,不足的地方被人反驳,为某篇文章争论不休,完了情谊更加深厚,探讨学问,本应该是那样的,江仁看着儿子说,“里仁为美,你去了平安街会受益良多的。” 江同不屑地哼了哼,最近天天有人在耳朵边提平安街,耳朵快听得起茧子了,不好拂了父亲面子,他不情不愿地点头,“是。” 知子莫若父,江同还不了解他?因大房没有儿子,江同可谓含着金钥匙出身,免不了养得骄纵了些,他叹气,“可见过你祖父和大伯了?” “嗯,祖父和大伯夸我课业有进步,好好保持,下次乡试没有问题。” 闻言,江仁没有多说,而是问江同,“你四岁启蒙,至已有十三年了,为父问你,可想过读书人是何样子的?” 江同莫名,张了张嘴,想说什么,迎上江仁晦暗难辨的目光,又止住了,但听江仁道,“下去吧,好好想想这个问题,若能想明白,你离举人就真的不远了。” 以江同的学识,在落榜的秀才离算上乘,但三年后就难说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谭盛礼那样的老师,那些人很快就能超过江同的。江仁把这件事和父亲江守信说,得来江守信怒斥,“他谭家祖上再出过帝师也是以前,谭家迁回祖籍时把仅有的书全部卖了,纵使那位天赋异禀,不读百书不过纸上谈兵而已,我看你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回屋面壁思过去。” 江仁哑口无言,再看墙上的字画,‘傲慢狂妄,则去之者众’,江守信写下这几个字时的教诲还历历在目,如今却...江仁心底闷闷胀胀,作揖道,“是。” 不说江仁心里有事,被江守信训斥后回屋大病了场,说那书院的老师,那天起,时不时就爱去平安街听谭盛礼讲学,亦或者去酒楼小坐,刚开始众人忌讳他们的身份极为收敛,何举人直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们虽是学生,仍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望诸位别太拘谨了,否则倒是我们的不是了。” 何举人也是寒门出身,当年以他的资质是进不了绵州书院的,奈何绵州书院差算学老师,他就弃了其他,专心教算学,十多年过去了,总算在绵州站稳了脚跟,也将妻儿接进城,不用在村里种地,对自己身上的不足,何举人坦然接受且改之。 得他这话,众人没了顾忌。 除去书院几位老师,还有其他好些举人也被吸引而来,唯有江家人没有露过面,据说韩山长即将隐退,新山长就是江守信,消息不知从哪儿传来的,大街小巷的读书人都知道了,对此,人们褒贬不一,论声望,江家一门三举,江老太爷担得起山长之位,可发现云尖书铺仍有江老太爷的文章是诗册卖,心里总有点不得劲。 要知道,书院几位举人老爷已经把放在云尖书铺的文章和诗册悉数拿走,江老太爷却无动于衷,且又写了两篇文章,据和江同走得近的学生说,文章讲的是某乡野书生承祖上恩泽,在读书方面有些天赋,但自视甚高,仗着祖宗有几分声望以圣人贤者自居,偏偏世人竟受其蒙蔽.....最后以‘世人皆醉我独醒,呜呼哀哉!’为结尾,万分悲凉。 这个故事怎么听怎么像在讽刺谭盛礼,绵州书院不少学生和谭振兴他们有点交情,偷偷把这件事说给谭振兴听,岂料谭振兴摇头,“江老太爷许是夜深人静有所感,和我谭家无关...”谭振兴着重强调其中那句‘仗着祖宗有几分声望’,要知道,谭家祖宗岂是才几分声望,名声为天下人所知,江老太爷怎么说也是个举人,不可能连这点都表述不清吧。 书院众学生:“......”好像是很有道理。 谭振兴又说,“以圣人贤者自居,我父亲为人低调,从不敢以贤者自居,更别说圣人了,江老太爷如果这篇文章暗指我父亲,那就是在颠倒黑白了。” 众学生:“......”这话非常有道理。谭老爷名声大振,靠的是其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品德,和祖宗没什么关系。 “不说江家了,昨日你们老师布置了什么课业,我们探讨探讨啊。”谭振兴招呼众人往酒楼去。 “好。” 他们去了酒楼,谭振业落后两步转去了平安书铺,书铺的匾额仍如从前,徐冬山坐在里边抄书,还有其他抄书的人,价格便宜,买的人多,库房和内室堆着的已经卖完了,谭振业问,“今日不打铁?”各条巷子住满了人,老人们的子孙也搬了回来,不用徐冬山帮忙挑水,他除了打铁就待在书铺,好像清闲了很多。 “天气热了没人来,要等秋凉了。”说话间,徐冬山搁笔给谭振业倒茶,谭振业制止他,“你忙你的,我自己来罢。” 谭振业倒了杯茶,扫过铺子抄书的人,在书铺抄书的多是外来读书人,徐冬山给他们钱,不多,连维持生计都不能,毕竟平安书铺的书价便宜,徐冬山自己挣不了什么钱,若是以往,谭振业不会多管闲事,然而谭佩玉的将来系在徐冬山身上,谭振业不得不为他谋划,他知道徐冬山不差钱,他想为徐冬山谋的是比钱更重要的东西,视线逡巡圈,最后落到徐冬山脸上,低声道,“酒楼热闹,好句层出不穷,多引进些文章充实书铺有利无弊,请人去酒楼记下读书人脍炙人口的诗文或词句放在书铺卖,多给他们点银钱,他们也活得轻松些。” 平安街的客栈不贵也不算便宜,住久了寒门学子承受不住,多是十来个挤在同间屋子分担住宿费的,天热不盖被褥还好,待天冷就容易着凉了,多攒些钱,天冷为自己购置床被子也好。徐冬山如果能在读书人里博得个好名声,将来跳出商籍未尝不是没有机会。 “你也觉得好?”徐冬山道,“每每有外边读书人来,少不得问起酒楼读书人讨论了哪些文章,有何良言美句,我琢磨着找人记下,方便读书人学习。” 两人想法不谋而合,谭振业有些惊讶,父亲总说他心思没用在正道上,他的确是抱有私心的,不成想徐冬山和自己想到一块去了,他阴阴盯着徐冬山,看得徐冬山好笑,“莫拿你这眼神看我,上次我胆战心惊了整夜,我毕竟算半个商户,有些是骨子里的习性,变不了的。” 其实徐家以前不是商户,是工籍,是从徐冬山祖父购置铁匠铺沦为商户的,他父亲自幼身体不好,祖父担心他打铁身体吃不消,在父亲年幼时就购置了两间铺子,将户籍落成了商籍,希望父亲改行做其他,奈何父亲在打铁方面颇有天赋,舍不得祖传手艺,祖父教了父亲,但不让父亲碰,为了宽祖父的心,父亲踏踏实实做了几年生意,待祖父离世,他才认真打铁,而那时,徐家已经是商籍了,工籍沦为商籍容易,商籍想跳出来就难。 “还计较我上回态度不好,忽然听说你有十几间铺子,换谁都会以为你出身大户,忍辱负重罢了...”人心险恶,纵然他们所见所遇都为美好,谭振业骨子里却是个疑心重的,这点和谭振兴很像,无论什么人什么事,两人都是往坏处想。 “我与你计较作甚,你也是为佩玉好,相反,她有你们这群弟弟,我为她开心。”提到谭佩玉,徐冬山目光柔和许多,谭振业抿唇,“你知道就好,将来待我长姐好点,你若欺负她,追到地狱我都不会放过你的。” 徐冬山:“......”他毫不怀疑谭振业说的实话,几个小舅子里,谭振业性格最圆滑阴沉,若非有谭盛礼压着,谭家不知会成什么样子,徐冬山不得不提醒他,“谭叔为人正直,你日后遇到事多为他想想。” 谭振业没说话,徐冬山叹了口气,转而说起其他,“酒楼里,他们聊到激动时难免语速快,而且词句多,还得麻烦你们做个示范...”酒楼里探讨学问的人多,良言不胜枚举,记录的人恐怕应接不暇,谭振业他们做个示范,后边的人就知道哪些记下,哪些略过。 “找大哥吧,给他钱,他乐意至极。” 徐冬山嘴角抽了抽,完全能想象谭振兴喜出望外欢呼跳脚的神色,他对谭振业道,“你也去吧。”单独放谭振业出去他总觉得会出事,尤其是江老太爷那两篇具有讽刺意味的文章,哪怕谭振兴澄清和谭家无关,但就他而言,江老太爷只差没指名道姓了。 谭振兴乃世间少有的心宽之人,谭振业可不是。 “好。” 听说给众读书人记录美句,装订成册放到书铺卖,谭振兴惊得下巴快掉到地上去了,他挺了挺胸脯,问徐冬山,“你知道我是谁不?” 徐冬山:“......” 见徐冬山不答,谭振兴自顾道,“我是新科举人,你让我帮他们记录,那谁给我记录啊,你嫌书铺文章少找我啊,我随便写两篇都比江家那群沽名钓誉的举人厉害。” 谁说谭振兴心宽的,徐冬山收回自己的话,他解释,“你是举人,能判断哪些好哪些不好,既是留给后边人看的,总要把好关。” 这话听着熨帖,意思是他是举人,能分辨词句诗文的好坏,谭振兴哼哼,“有钱吗?” “有。” 谭振兴欢喜应下。不过得回家和谭盛礼知会声,别落得个见钱眼开的名声就得不偿失了,谭盛礼没有反对,还和他们说,“事先问问人家,如果有人不愿意就跳过他们,再者,问问能否署上名方便后人考证...”皇上明达宽仁,废除了前朝的文字狱,只要不是言论特别过激的情况,都不会出事。 谭振兴道:“是。” 他们先挨个询问,有不想出风头的,他讲话时谭振兴专心听而不记录,有不想落下名字的,谭振兴在后边留空白,剩下的记录好,署上读书人的名字。 这类文章和诗文装订成书,有统一的书籍名《平安文会记》《平安诗会记》《平安算学记》,书名相同,但日期不同,在平安书铺卖得特别好,尤其得知是书铺老板想的法子,且卖此书他不挣半文钱,读书人由衷佩服他,不仅仅是因为这件事,还有他心里的坚持,平安书铺十几年来,都是徐冬山守着,价格没有变过,铺子里的书都是他自己抄的,遇浮华不迷眼的人少之又少,同样,孤独而冷静者更少,徐冬山即使是商籍,做的事和商人不同。 其实不止徐冬山,平安街的商户都和外边不同,便是那锦绣布庄入了平安街都和以往不同了。 入乡随俗,而有的人岿然不动就是乡。 因着徐冬山的名字被众读书人所知,待他和谭佩玉成亲时,上门祝贺的人络绎不绝,依着谭盛礼和徐冬山的意思,请邻里聚聚就行,没想到突然多了很多人,徐家只有前院,院子小,坐不了太多人,酒席只能沿着巷子摆,巷子狭窄,圆桌安置不下,只能放长桌。 到成亲这日,酒席桌沿着巷子摆到了平安街...... 作者有话要说: 我长姐终于成亲了,呜呜呜...以后徐冬山会脱离商籍的,不过会付出很多.... 感谢在20191225 23:58:17~20191226 23:54: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灵子、33801783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流云 30瓶;青鸟子、唯安 10瓶;蒲扇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