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靠煎饼成富贾[种田]在线阅读 - 第138页

第138页

    “哦?这是为何?”

    “朝廷这些年一直都在针对江湖武林,但凡属于江湖门派的产业,大都遭了各种刁难,又有锦绣门在后头四处吞并。”吴娘子叹了口气,“奴家从前也是有门派的人,只是后来日子不好过了,掌门顶不住,便将门派解散了。”

    周洋听了也叹口气:“恐怕只有有宗师坐镇的剑宗和气宗,才让朝廷不敢过分针对。”

    严墨戟从这些江湖形势中敏锐地感觉到了机会,眼前一亮:“那岂不是我们尝试与那些入不敷出的小门派接洽做长期生意,便很容易达成协议?”

    出乎意料,吴娘子脸色一正,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东家最好莫要如此。”

    “为何?”

    “一方面江湖门派与普通百姓之间隔阂颇深,恐怕不会轻易理会咱们;另一方面,东家你要知道,朝廷针对的便是江湖门派的产业,咱们如今请些小打小闹的江湖散人也就罢了,与正经门派接洽,岂不是白给朝廷针对的理由?”

    严墨戟没想到吴娘子竟然能说出这么一番颇有见地的话来,有些惊讶地看她一眼,直把吴娘子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东家,奴家可是说错了?”

    “没有,你说得很对。”严墨戟连忙解释,笑道,“只是没想到你这么有见识,看来‘饱餐一顿’交给你们夫妇,是正确的选择。”

    见东家夸奖了自己的妻子,周洋在一旁顿时有些自得地笑了起来。

    笑归笑,问题还摆在那里。

    严墨戟自然知道跟朝廷对着干是没有好下场的,而且以他的了解,本朝在政事上还算廉洁,赋税也不重,边关外敌也蹦跶不起来,各地都没什么乱子,百姓安居乐业,只有江湖人被朝廷针对过得不大如意。

    但是“饱餐一顿”要想做起来,轻功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严墨戟晚上睡觉的时候,叹着气和纪明武抱怨了一下:“要是什锦食被朝廷针对了,那可就全完蛋了。”

    纪明武今晚又拿了一块木头慢慢地雕刻着,耐心地听完了严墨戟的抱怨,最后才抬起头来看他一眼:“不会。”

    严墨戟没懂:“什么?”

    “朝廷不会针对你的。”纪明武放下刚来了个头的木雕,拍掉身上的木屑,拄着拐杖走了过来,轻轻拍拍严墨戟的肩膀,眼神沉着且温柔,“只管做你想做的。”

    严墨戟在纪明武温柔的眼神差点要融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了一下头,又抬起头笑道:“武哥怎么确定的?”

    纪明武没有回答,反倒是说起另外一事:“招聘轻功的江湖人,不妨去和李四询问一下。”

    “我之前问过钱平,钱平说他对这方面不太懂……”严墨戟摸了摸下巴,想了想,赞同地点点头,“不过李四消息比较灵通,我明天问问他。”

    然后他又有些可惜地叹口气:“就是府衙的口风还得找人去探知一下,看看朝廷最多能容忍多少江湖人在咱们产业里做事。”

    纪明武看着严墨戟郑重思索的样子,眼中微微泛起一丝笑意,旋即无声叹了口气。

    他把刚才拍严墨戟肩膀时偷偷拿过来的墨玉放入怀中,自顾自洗漱去了。

    …

    第二天严墨戟去找李四问了一下,李四果然知道的比钱平多不少:“附近就有个风步派,门派不算大,门内擅长轻功和剑法。”

    “哦?那他们缺不缺钱?”严墨戟饶有兴趣地问。

    李四噎了一下:“……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门派既然不大,想必日子过得不会很好。”

    “那可以考虑接洽一下。”严墨戟摸着下巴想了想,“不过还是要先跟府衙打探一下消息。”

    向府衙打探消息其实还挺不容易的,严墨戟找了美食广场的几个掌柜问了问,最后吕掌柜提供了一条路子,请府衙几个小吏喝酒,让他们帮忙向府衙里的大人们打听一下。

    这几个小吏其实职位不高,不过严墨戟知道现在什锦食也才刚起步,又是“士农工商”里最末的商户,自然找不到什么大人物,便准备了纹银,约到了青州城最好的龙泉酒楼,请几位帮忙打探消息。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几个小吏虽说面对这些末流商户神态有些倨傲,但收了严墨戟分量不轻的银子,也拍着胸脯答应一定会给他打听清楚。

    不过从这几个小吏透露出的意思,朝廷对江湖门派的态度还是相对坚决的,可能不会有多大的口子肯开给什锦食。

    还有个年纪不小的小吏隐晦地劝了严墨戟一句:“严老板,你那什锦食的铺子,生意也不错,何必非要和那些江湖野蛮之徒挂在一起呢?”

    严墨戟只是笑笑。他只是想确认朝廷能容忍的底线在哪里,免得自己越雷池而不自知,落得个牢狱之灾。

    古代官场的办事效率,严墨戟心里也有准备,把事情委托出去之后,就暂且放下来,转头开始忙活起纪明文和张三郎提供的方案来。

    之前严墨戟要大家下去实地调查重新制定方案,好些人在调查过程中就意识到了自己提出的想法的缺陷,重新开始思索、甚至直接推倒,也有些会来问严墨戟的意见。

    也许是成人的思维一时不容易跳出固有习惯的约束,最早提交了方案的竟然是纪明文和张三郎这两个年纪最小的未成年人。

    他们的方案是做青州书院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