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浮世升沉在线阅读 - 第96页

第96页

    芳澜说着便步履匆匆地离开了,年却清立了一会儿,想再叫一个家仆来问,是谁要住在这里。这时他身后的房间里突然传出一声轻轻的咳嗽,年却清再顾不上是谁来了,一阵风一样跑入年却升房里,叫道:“兄长,你醒了?”

    年却升确实是才醒,见到有人进来下意识向后一躲,不小心压住了伤口,瞬间剧痛逼得他狠狠蹙起了眉。年却清被他的表情吓了一跳,哆哆嗦嗦地试探道:“兄长……你怎么样,要不要我去叫人来……”

    年却清本意是叫人来给他疗伤,年却升却会错了意,沙哑着嗓子大声喝道:“滚!”

    年却清一怔,幼稚的脸上可以说是染上了痛苦,低着头呆立片刻,失落地转身离去。

    过了几日,年却升还是没好,年却清独自去鲤鱼池边的小院荡秋千。没有人推他,他就一个人坐在上面望着不远处的池水出神,不知过了多久,余光里闪过一道银白的身影,年却清转过头,向那身影问道:“你是谁?”

    尉迟宿自从来了年家之后一直很把自己当外人,四处给家仆帮忙,扫院子、净衣服,毫无怨言。这会儿见了年却清,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年却清公子,在下尉迟宿。”

    年却清眨了眨眼,只道:“你能不能推我荡秋千?”

    尉迟宿应声,绕到身后去轻轻推他,推了一会儿,年却清像是自言自语地小声道:“你推得很稳,比我兄长要好得多。”

    尉迟宿便顺着话问道:“那你兄长呢?”

    “他在养伤,不能陪我荡秋千。”

    “养伤?”尉迟宿显然无从想象,“你兄长不才长你两岁,他受了什么伤?”

    年却清撇了撇嘴,不掩不藏地回答道:“我父亲不喜欢他,总是打他,他每个月都要有好些天不能陪我玩。”

    “那你兄长喜欢和你一起玩吗?”

    年却清垂下眸,闷闷道:“不喜欢,他每次挨打都是因为我,所以他不喜欢。”

    尉迟宿想了想,往他手里放了一颗方方正正的糖,安慰道:“这是上午膳房的师傅给我的,你拿着,别难过。”

    那天散了以后,尉迟宿便时常留意着这个小孩儿,到冬日花园里的寒梅盛放时,还往他房间里送了两支嫣红欲滴的红梅。

    年却清不知他这样是出于何种心态,因为他身上总是带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刚毅,仿佛凝练着历经过鲜血淋漓的家破人亡一般的老成陈练。似乎并不把任何年龄相近之人放在眼中,又有着一种不动声色的恭敬之心。

    这样的一个人,在年却升房前看见那个十岁的孩子之时,还是为他周身的冷锐气场吃了一惊。

    那人目光疏离,神情冷冽,他同尉迟宿不同,他经历过不只是心灵,更有身体上的浴火重生。

    年却升什么都不讲,只是略微眯眼分给尉迟宿一点余光,便转身将房门关上了。

    尉迟宿开始时常跟着年却清,年却清有了很好的玩伴,便不再日日跑到年却升房前去看他好起来了没有。但年却升永远都不会好,新伤压着旧伤一道道叠加,却永远都不留疤痕。

    年风龄时常对年却清说,年却升自愈能力太强,灵力亦是不容小觑。万一他得家主垂青,年却清的前途就不好说了。年却清那时还小得心中盛不下事,而年风龄对他的严苛以及恨铁不成钢,这样日日月月的耳提面命,对他终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他心中,对于年却升那种嫉恨的种子,便开始悄然萌芽了。

    往往这时,年风龄还要提到嫡庶有别,隐晦不明地指责年风临用邪计yin巧夺了本该属于他的家主之位。他还要拿着各家修为甚高的庶子和年却升放在一起与年却清比较。如姜家的姜冬沉,林家的林裴深,甚至哪家的女弟子,借以呵斥年却清的不合格。年却清最恨被比较,一来二去,日积月累的嫉恨让他变得阴狠又孤僻,仿佛成了第二个年风龄。

    只有偶尔和尉迟宿在一起的时候,还想曾经那个只想要和兄长一起荡秋千的,青雉可爱的年却清。

    年却清与年却升的关系便趋于崩析,他再也不关心年却升又因为什么事而被关禁闭,挨灵鞭;再不偷偷向年风龄为年却升求情;再不坐在他的床边等他醒来,问他是否还好,连一声证明他们还有关系的“兄长”,都尽是嘲讽和无情。

    只是很久之后的一次,见他在天寒地冻的冬日,一身单薄衣衫在白月祠堂口跪倒昏迷,年却清才隐隐记起,幼时的自己曾对这位兄长有过那么多的仰慕和同情。

    年却清十一岁那年,年风临给了尉迟宿几件年家的家袍,是外姓弟子穿的样式,年风临道:“不必改姓了,尉迟这个姓,就算是替你记得尉迟家曾对你有过十三年的养育之恩吧。”

    尉迟宿谢过,双手接过那几件厚重的家袍,心知这是年风临对于他这个尉迟家来的人真正的接纳。

    而这一年,对于年却清来说,实在是个多事之秋。

    临近年关,年姜两家在年家设宴,年却清在与尉迟宿去正殿的路上,看见了意外落水的姜冬沉。

    年却清早就听父亲在耳边叨念姜冬沉听得烦,见此场景,也不救人,就饶有兴致地在一旁观望。四周逐渐围满了人,尉迟宿心觉不妥,赶去正殿叫人。恰巧年却升路过于此,看见了水中无计可施的溺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