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继妹凶残[快穿]在线阅读 - 第91页

第91页

    战场上无往不胜,杀了成百上千的人,所以性格嗜杀,在他手下的将领,有一半是尊敬崇拜,一半是被吓的不敢背叛而已。

    魏献和魏怀两人,虽为兄弟,但性格用大相径庭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魏王的威胁,魏献当庭便斩了那魏王派来传话的人,用绸缎包着人头,以及连根斩断的十根手指送回了王都,附赠一把黑铁匕首,寓意根本不怕老子,你敢这么做,就废了你和你心爱的女人已经她的儿子。

    魏王大怒,但又知道魏献这个儿子的嗜杀成性,不是好惹的。

    但宛夫人甚蠢,在魏王旁边吹枕边风,魏王脑子一发热,还真的赐死了玳夫人,那时当北敌军压境,边线战事吃紧,魏献身边有被安插的眼线,却没收到王都的变动,等平定了战事,生母已亡,徒留了一个尚三岁不到的胞妹。

    魏献遂带兵回了王都,在迎接宴会上,以进献宝物为由,群臣面前,割下了宛夫人的鼻子,接着就让人献了一副黄金面具,宛夫人之子,也就是五公子魏从,见到生母如此被对待,当庭拔出剑来,欲杀了魏献,反手被魏献的黑金刀削了半个胳膊,连同那把剑一起落了地。

    魏王家宴,宴请群臣,谁知道竟然是如此血淋淋的一幕,尽管都已经被要求封口,但还是传了出来,割鼻斩臂被一传再传,最后的版本越发的吓人,什么啖生rou喝血的都来了。

    但无论怎么说,总而言之,魏献是个真变态这事确凿无疑,不仅因为这个,魏献似乎还颇喜欢美人。

    嗯hellip;hellip;喜欢看美人哭,哭过之后,再看心情决定杀不杀。

    据说曾经有个云州刺史的女儿,生来貌美非常,被俘之后,被魏献逼着不带喘气的哭了整整三天,直到眼睛瞎了,留活了三日,便被抹了脖子。

    听传闻,说是魏献杀过的人太多,耳边有怨鬼的哭声,戾气煞人,终日不得安宁,只能听女人哭,尤其是美人哭,才能得以舒缓片刻。

    当然,姜洗知道,根本是因为魏献这个人,他讨厌美人,就因为宛夫人是美人,最喜欢吹枕边风挑拨离间,让心性纯然的玳氏终日郁郁寡欢,最后抑郁常年抱病。

    别说,魏王又很偏心,嫁十四岁长平与四十岁的齐王,对魏王太子,也就是魏怀动责生怒,对魏从却关心有加,魏献本来就性格阴郁,大概就是这样压抑的环境,让魏献成了个小变态,杀了许多人之后,就成了大变态。

    魏献对于越美的,要求越高,比如后来见到了女主,还好女主眼泪多,哭了整整十天,哭晕过去,魏献命人拖下去杀了,但被底下幕僚劝说着救下,女主才得以逃脱,远走魏国,逃到了晋国,才遇到了真正的男主,卞驲。

    至于姜洗这个角色,她有一点点的印象,没出过场,也没有台词,但魏献手下两个幕僚在第一次见到女主的时候说话中,提过一句,那姜女倒是比之其也不差,但只落了三日不到的泪珠,可惜啊。rdquo;

    因为哭的太少,被弄死了?

    姜洗不是很平静的消化了这个设定,没别的,她就是觉得,这次的江月照,应该就是这个魏献,当然,也就是那部电视剧被勒令整改的源头所在。

    她起身给自己梳好双髻,看着水缸里准备好的豆腐,突然有些无言。

    姜洗才想起来,这个情境中,姜女叫姜洗,年幼失母,十五丧父,原本定下的婚事也告吹,一个人带着老仆长到了十九岁,一直未曾嫁人,以祖传的制豆腐为生,更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称号mdash;mdash;豆腐西施。

    怎么办?她现在就有点想哭了。

    作者有话要说:

    想写一个真变态而已已已已已已hellip;hellip;

    架的很空,不要考据哦。

    第66章 (二)

    北境的冬日已然过去,暮春时节的草长莺飞不期然的来到,在上一年的朝会上,魏王颁布诏书,宣了魏国第二任世子,正是魏六公子,魏献。

    自从上次甚嚣尘上的群臣宴,不少人已经心里有数,魏六有兵权,性子乖张,出身为嫡,这个世子之位,其实别的人已经没有能力争夺,也不敢再争。

    姜洗把卖完的豆腐摊收拾好,走回家去,只想洗个澡然后就躺到床上。

    整个冬天过去,姜洗已经掌握了豆腐的制作方法,学会了靠着这个赚钱养家,同时魏献率领的二十万边境军已从北方凯旋而归,就连这个小城镇都传的有鼻子有眼,说在那战场上,是如何生擒了那敌军首领,用的是什么飞天遁地之术,当然,这是隔壁茶水摊的说书大爷说的,至于真能飞,姜洗是不太信的。

    但不得不说,加了玄幻色彩之后,故事果然好听不少,就连叫座的声音也大了不少,连带着激动的观众,姜洗的进账也多了两倍,勉强能吃上rou了。

    原本姜洗的摊子是在一堆小吃的中间的,卖的是清水豆腐,虽说有个小豆腐西施的名号,小是因为大的那位在王都,姜家女自然是小。

    虽说能卖脸,但是卖脸不是万能的,姜洗在了解这边的货币之后,终于明白,她不是一般的穷,是相当的穷,家里有个老妪,是姜洗这个身份的爷爷的父亲捡来的来北地流亡难民的女儿,如今已经是六十又八。

    她刚来的时候,两人吃的是类似于粟米粥的东西,一碗中的粟米几乎可以数的清,菜是栽于后屋的野菜和黄豆,加菜的时候就是豆腐没卖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