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他不是在说设计,更不是在说规划。 而是连这座桥梁铁灰色的用材都给考虑到了! 律风将跨海桥梁横列在宽敞的屏幕上,白底黑线的勾勒,足够参会人员看清这座桥梁的全部设计。 “澎洲群岛选址区域下方存在大量浅滩,斜拉的航道桥越过中部深水宽阔区域,落位在四米深海床之上。桩基结构以混凝土浇灌,直接延伸至岩土层,保证桥身稳固。” 他平静的声音,讲述着一桩旷世工程,仿佛它们按照计划入海打桩,就能轻而易举拔地而起。 律风言语之中的信心,源自他和建设集团合作的乌雀山大桥。 那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建设者,能够超乎想象地实现他的全部设计。 他相信,建设跨海大桥的工程集团,与他合作的团队相比,绝不会逊色分毫。 因为,这是中国的队伍,建设中国的桥梁。 无论它是盘旋山巅,还是跨越海洋,一线施工人员总能以高水准的控制能力,突破精度的极限,震撼关注它的每一双眼睛。 会场的聆听,变成了教学般的记录。 不少年长的建筑师,都在律风讲述的设计方向里露出困惑的表情,落笔标注不明白的专有名词。 太多他们没有听说过的应用理论,出现在律风的设计之中。 如果不是律风附上了详尽的备注,他们必定会怀疑自己听错了发音。 他甚至在抗震防灾方面,完成了多灾害耦合灾变方向的分析。 这么完备的讲解,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桥梁设计。 这可能是会议室里的工程师们,听过最为复杂的设计阐述。 瞿飞盯着遍布专业数据的ppt,只觉得眼睛和脑袋一样疼。 “师父,律风说的这些都哪儿学来的啊?”他声音低,根本不敢大声好奇。 翁承先瞥他一眼,勾起得意的笑,“哪儿?当然是乌雀山大桥。你以为地震带的大桥,那么好设计,那么好建?那可是凝聚了全国顶尖研究成果的作品!” 被师父鄙视了,瞿飞一点儿也不害臊。 桥梁设计就像立鸡蛋,有了第一个砸破蛋壳反向思维的创作,后来者怎么看都想象不到其中的不容易。 现在,他亲自感受到了。 律风依照单纯的数据,想设计的不仅仅是南海桥梁的一个雏形,而是一套完整的建设方案。 这个两只手、一双眼的设计师,真的可以变幻出超乎想象的万种神奇,从一张张设计图里,讲述建造这座跨海大桥的可能性。 复杂深奥的桥梁研究实验数据,占据了讲解的大部分时间。 当整个会场变得沉闷,屏幕再次被铁灰色占据。 刚才没能仔细欣赏的钢结构桥身,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它拥有坚硬的三角结构,又有蜂巢般稳固的六边形。 六方三角的支撑设计,叫他们无比熟悉,好像在什么地方经常见到。 偏偏想不起来。 律风给出的图像一掠而过,又回到了复杂的数据之中。 他还未详细讲述这段结构的受力分析,忽然,一位年龄较大的建筑师,出声问道:“你这个六边三角图形,是哪里来的灵感啊?” 他有浓重的沿海口音,又坐在宝岛一列的席位。 自然是岛民代表。 可他年纪大,皱纹深邃,好像翁承先一般的年纪,却又比夏英杰更为谦逊。 律风对待礼貌的老人,总是格外绅士。 他切换出镂空六方三角的桥身,说道:“这是我参考了中国古建筑的窗户雕花,做出的设计。” 律风在文件夹里找出一张图片,便是清楚明晰的格子门扇,雕刻着坚固优雅的六方三角型。 古代建筑雕花户牖,属于大部分人对中国传统的记忆。 几乎这张参考图片出现在投影屏幕的瞬间,会场的老建筑师们,都能联想起古老而传统的房门、宫殿。 律风没让他们的思绪走得太遥远,界面一切,便是桥梁中层设计里,穿透了缕缕光线的镂空六方三角桥身。 他说:“三角是最为稳固的结构,正六边形则能在密集的三角支撑之中,保证桥身能够承受上下层高强度作用力的同时,减轻桥体重量。更重要的是——” “它带给这座桥梁,独属于中国的韵律。” 复杂的镂空六方三角结构,穿插在双层大桥夹层,成为了这座铁灰色桥梁的标志。 原本觉得这桥杀气重,跟军舰一样有硝烟味的人,顿时因为这传统古建筑的雕花,陷入了深思。 刚刚还像是剑拔弩张的战场护卫桥,拥有了江南水乡灰色镂空墙般的柔美。 他们算是知道,为什么律风能够设计出乌雀山大桥那样不可思议的结构了。 因为这个设计师,可以严肃专业地阐述设计理念,又能满腔情怀地谈论中华的传承。 古老血脉流淌的印记,比单纯的桥梁数据更能引发老一辈的共鸣。 “蛮不错的一座桥。”台下听专业分析听得头晕目眩的宝岛委员,点了点头。 身边的老同事,露出了笑意,说道:“我看到它,就想起了故宫的钦安殿大门。红格窗换一种铁灰色,原来比宝殿还要庄严。” “舰艇的色嘛,当然庄严。”年长的人,跟夏英杰这样的青年才俊有不同想法,“其实蛮好的。前些年我还去了辽宁舰,上去就觉得,又平又宽阔,骄傲得很。现在想想,辽宁舰的铁灰色跑道,就好像这座桥。牢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