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页
律风感慨地放下笔,“至少国家的义务教育尽量覆盖了大多数的贫困人口,只要是小孩子,都会有村干部去做工作,或者强制性带去读书。但是菲律宾这边没有义务教育,很多小孩儿跟着爸妈摆摊卖东西,不爱读书……那就是一辈子都不识字了。” 可能读过书的人,才能感受到文盲的悲哀。 好像站在更高处,才会发现脚下黑暗似的。 律风写完了短短的信件,开心的和殷以乔聊起工地里临时抱佛脚的“公文”。 连英语都写不流畅的菲律宾人,努力模仿方块字,留下歪歪扭扭的字迹,既努力又好笑。 殷以乔客观评价道:“看起来,你们工地附近教育机构水平不行。” “怎么不行?我还见过他们交上来的建议,里面写‘请斧正’呢。” 律风笑出声,语气格外畅快,“虽然内容一看就是教育机构的手笔,可看在工人们努力描中文的份上,我要求考核部:只要工人可以现场写出中文建议,至少给他们一个‘不错’。以资鼓励。” 英雄榜变成了作业帮。 殷以乔听着听着,觉得律风去的不是建筑工地,而是幼儿园,专门给努力学习写字的小朋友们发小红花。 画面有些滑稽,也确实叫人觉得惊诧。 有钱能使鬼推磨,菲律宾人想出这种请老师教自己中文,描摹后拿去骗奖励办法,真的是非常努力了。 说不定以后现场写出一手漂亮中文的工人,还能得到一个“优秀”。 他们聊到十点。 在结束通话前,殷以乔说道:“之前丁记者说,他错过了英雄榜的专题报道,这次特地申请过来做一期《中国基建在菲律宾》的专题采访。” 他特地叮嘱,“小风,他帮我给你带了礼物,记得拿。” 律风觉得稀奇稀奇,“什么礼物?” “一封信。” 作者有话要说:“请斧正”是指请别人修改文章的书面敬辞。 我自己的感慨:努力一定会有回报,如果还没有,那就再坚持一下。 第81章 丁记者跟随的专题采访团队, 将在菲律宾进行不少于八期录制。 他们会走遍瀑帕大桥、库坎大桥,去追寻中菲国际通道上,中国基建的痕迹。 还会循着复苏计划, 走遍中国援建每一个工程项目现场。 鱼平大桥是丁鸿达在菲律宾的第一站。 摄制组浩浩荡荡开了三辆大车,在菲律宾向导指引下, 顺利来到鱼平大桥建筑现场。 律风作为总设计师和其他负责人一起, 接待这群远道而来的采访组。 并且, 在未来三天里,这些专业人士会细致详尽地拍摄鱼平和这座来之不易的大桥。 记者们的提问、摄影师的镜头, 一直包围着鱼平大桥的建设者们。 直到晚上, 丁鸿达要出发跟同事一起拍夜景,才找到机会将殷以乔的信件郑重地交给律风。 丁鸿达乐呵呵的说:“我帮瞿工给易总工带过绿豆酥, 给周总师送过桂花糕。没想到我这个鸿达同志,居然要做一次鸿雁!” 鸿雁传书、尺牍传情的传统, 有了丁鸿达的传递,忽然就显得这封薄薄书信贵重起来。 律风收下信件, 目送丁鸿达和摄制组出发。 他回到工地宿舍, 关上房门,慢慢拆开这封没有收件地址的书信。 洁白信纸上, 黑色笔墨力透纸背,一撇一捺写着: “亲爱的小风, 万事顺遂。” 律风和殷以乔越洋通信近两年, 还是第一次收到回信。 普普通通的开场白, 自动有了声音,萦绕在安静夜里,诉说着世上最为温柔的话语。 殷以乔的字,比律风好看很多。 每一个字透着不同意味的洒脱自由, 落在横线罗列的信纸上却出奇的规矩整齐,读起来心情平静,好像殷以乔的设计天赋不经意间融入笔尖,随手一写都是能让律风沉醉的画卷。 律风写的内容,常常是小学生日记般的寥寥数语,说点生活里发生的琐事感悟。 殷以乔的回信,字字敲在律风心头,看得他视线反复逡巡,迫不及待地想翻到下一页,又克制不住地重读上一行。 他写:“我重做了《山水逍遥》的建模,之前我们商量改动的部分基本变了样子。我很满意成品,所以不给你看。” 他写:“南海隧道沉管一直很顺利,如果鱼平大桥同样顺利,你应该可以赶上最后一节沉管安装。当然,赶不上就算了,我可以替你去看,不用谢。” 他写:“爷爷的《舰归航》会在宝岛回归20周年落成,一切就绪,里面的商铺都陆陆续续入驻,等着20周年庆典开门迎宾。据说领导会来,你记得在电视看。” 句句写着律风关心的事情,又显露出难得的任性与幼稚。 建模不给看,沉管替他去,还有那句让他在电视看领导视察《舰归航》,怎么看怎么透着“反正你回不来”的小抱怨。 律风不禁勾起笑,觉得文字的魅力果然是语言无法替代的。 平时和他聊天,语气平静、轻松惬意的师兄,原来写信这么可爱! 不过,可爱也没用。 鱼平大桥进展神速,再过四十天就能进行主桥合龙。 南海隧道正在安装第三十九节 沉管,距离宝岛回归20周年还有充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