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旧时堂前雁[双重生]在线阅读 - 第35页

第35页

    “回父王,从前儿臣一心想干涉政事,却不得其所,反倒让父王与百官误会儿臣狼子野心,”王楚碧为自己解释,“其实,儿臣无意效仿菀琰公主,只是走了错路。恰恰是因为不懂才会如此,如今父王肯宽恕我,甚至母妃也入梦教导我要与父王分忧……儿臣不奢望能够参与论证,只求旁听,人言以史明鉴,以书观世,儿臣恳请您准许这个机会。”

    “若母妃还在,定然不愿见我们父女心生间隙。”

    “行了!”光孝帝不想再听她提发妻,挥手妥协道,“那你只许听政,不许议政,否则朕饶不了你。”

    他心道,不过是多支个位子,她爱听就听吧,闹到前朝出了乱子就不是他管得住的事儿了,只要别再烦他就成。

    王楚碧跪谢父王,磕了两个头,终于起身朝门外走。

    她跪了许久,膝盖发麻,江善在门外站着,面无表情听了半天,见她出来,递上了帕子。王楚碧接过,拭去面上的泪水,又变回那个高傲的晋宁公主。

    宫门巍峨,公主的轿子穿梭于中,回了公主府,江善跟着她一路回去,挥退了正要上前的婢子。

    二人一路无言,王楚碧直直往书房走,江善知道她心情不妙,便很有眼色地保持缄默。

    她一进书房,又仔细看了一遍早上送来的急信,再三确认,终于开口道:“江善,你确保二妹无事。”

    “回公主,”江善道,“是卫氏那小子替二公主受了一剑,千真万确。”

    王楚碧惨然一笑:“你方才都听到了吧,本宫很狼狈,很可笑,是不是?”

    江善摇头:“公主是天上的明珠,咱家才是最狼狈、卑贱的那个。”

    闻言,王楚碧大笑几声:“明珠?你见哪个明珠,有这样的父王,这样的家族!本宫连二妹都护不好,眼见她屡上战场,三妹也为政所嫁,这些年我究竟做了什么?”

    她看着案上的史书政卷,痛恨自己的无能,将其挥于桌下,伏在案上低泣。

    江善靠近她,默默道:“二公主与三公主都在回程的路上,很快就能见到面。”

    王楚碧这才稍有了些好脸色,她任由江善把她搂到怀里,只看着外头的烈阳,恨恨道:“终有一日,本宫要让那些士族狗官匍匐跪拜在我的脚下。”

    第22章 进宫   倘若你知道一个人的内里多么肮脏……

    糊糊有了新的小笼子,可王蒨时常把它抱出来玩。

    从临阳去洛阳一路都走官道,夜里也宿在官驿,没什么崎岖坎坷之路。王蒨念着糊糊本就月份小,天天带着它在路上,怕它颠得不舒服,多数时候都让它坐在膝上。

    它还在磨牙,脾性也焦躁,尾巴成天扫来扫去,有一回还打翻了李意行点好的盏茶,将他的外衫弄湿了一大片。

    李意行只笑着摸它的脊背,糊糊却警觉地跳走,跑回王蒨怀中。

    王蒨也生怕它再咬人,路上又无趣,便在官驿要了些东西,重新给它缝制棉包。

    李莘教给她的针法,她只学了一二,动起手难免扎到指尖。

    李意行从书卷中抬起脸,看了片刻,温声道:“夫人,你在缝香囊吗?”

    他见她身边放着绸缎与木棉,除了香囊,想不出别的物件,可是阿蒨怎么会缝制这些?她恨死他了,平白无故不会送他这种贴身之物。

    除非她想讨好他。

    李意行想到了这个十分合理的由头,就算她重生,对很多事情还是一概不知,要做什么事情也只能旁敲侧击地求他,大概是为了取悦自己才亲手做的吧?

    他心头酸涩,却又泛起一股卑劣的喜悦。

    不料,王蒨开口直道:“给糊糊做的棉包,让它拿去磨牙口。”

    她正好不小心被顶到食指指心,这会儿一脸坦荡地与李意行相视,后者闻言后目光稍顿,随后笑意更深:“原是这样。”

    他放下书卷,驱身吻她的唇角,瞥了一眼她的手:“慢慢来,别弄伤了,如若不成,就叫个下人去做吧。”

    王蒨轻轻摇头:“我就爱对它好。”

    糊糊在她怀里示威一般,冲李意行叫了一声。

    二人这番对话何等熟悉,前世李意行对她事事体贴,王蒨起初很不自在,她嗔道又不是没有下人,自己也不是没长手,为何他要如此腻歪?李意行也道,他就爱如此。

    王蒨折腾了几日,总算缝制出了几个怪模怪样的布包,绸缎轻薄,她裹了好几层,费心费力,最终却被糊糊压在屁股底下玩儿。

    李意行盯着毫无所知的糊糊,神态温和。

    可恨他戴着畜生的铃铛讨好她,王蒨也并不受用,甚至假装一副神思游离的模样,甩手给了他一巴掌,他心性通透,即便知道她是故意为之,也只能继续小心翼翼去亲她。

    王蒨坐在他身边,不知这位衣冠楚楚的世家子在想什么玩意儿,只低头看杂谈书志。

    她尝试读一些史册政卷,又怕引起李意行起疑,草包公主是不看史书的。因而只能在杂谈中寻一些边边角角,看有什么可以读的东西。

    可惜杂谈之中多为趣谈,即便有一些史料,王蒨也觉着不大靠谱,她又换了个路子,开始去记那些官职人名。

    她看的是前南宋的一本随军杂谈,多为一路上的见闻,偶尔也提及官职与人物,本朝的官位制度沿用了南宋,王蒨试着去默念那些军中职位,却发现若真要细算,官职多得眼花缭乱,光一个军营随从里又分十个班职,或大或小,怎么也有百来个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