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在线阅读 - 第421章 皇帝亲政的危机

第421章 皇帝亲政的危机

    董宏眼眸中俱是兴奋,脸上神情狰狞,在说话时双手不住的颤抖!

    他太激动了。

    告密这一步,看来是走对了!陈寿是个老实人,没有贪墨自己的功劳。

    赵广和风细雨的问询,让董宏感受到nongnong的“关爱”,在一五一十的说出樊建等人的图谋后,董宏还添油加醋将费氏和李流的丑事也描述了一遍。

    费氏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董宏与费承接近,心里其实也有些不堪的想法,当然,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等野心极大又不知进退的女人,早晚会出事。离得远远的,才是最稳妥的应对之策。

    董宏怀着被重用的憧憬被带了下去,全不知,盯着他离开的身影,马融、陈寿俱是冷意森森,这等无义小人,今日能出卖樊建、费氏,他日也会出卖其他人。

    要不是留着他作个证人,这一会董宏就已经凉凉了。

    马融在听罢董宏告发之言后,点了点头道:“大将军,这些日子来,参军司也已察探到,汉国朝堂上,还有各地郡县中,有不少的官员对陛下亲政呼声渐炽,这个势头要是不加以制止,一旦形成风潮,将会给大汉带来内部局势的不稳定和动荡。”

    相比其他蜀中出仕的官员,马融是赵广在北伐关中之时一力提拔的年轻官员,也是赵广核心团队的重要成员,他的地位和荣耀都是赵广给的,在旁人看来,马融就是赵广的铁杆心腹。

    陈寿的情况基本也是一样。

    这位大学者心思相对单纯一点,但并不代表他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读史可以明智。

    汉国是什么情况,陈寿一清二楚。

    在其他人看来,汉国的强大主要是赵广一人所为,汉军的常胜战绩也是因赵广无敌而存在,但背后的真正原因,他们却不知道。

    陈寿却是看清楚了,这些年来,赵广力排众议,大力推进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军功受爵制度的恢复,不法坞堡豪族被重点打击,鼓励农桑、商贸等等,看似不起眼,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汉国的实力,这为汉军四处征战取得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没有后方支持,单靠汉军不断的征战,结果只能是穷兵黩武,无法继续。

    外部的威胁,赵广不担心,不服就干,直到将来犯之敌打趴下为止。

    内部的危机,赵广心有戚戚,蜀汉在诸葛亮死后,之所以很快就衰败下来,不就是主战派、主和派、荆州派、巴蜀本土派内部争权夺利,导致朝政不能很好施行,最后无奈走向亡国。

    权力,是一剂让人无法抗拒的毒药。

    该来了,早晚要来。

    皇权和相权的争夺战,从先秦两汉开始起,就没有停歇过。

    最为有名的就是始皇帝亲政前后,相邦吕不韦和嬴政为了秦国的大权,明争暗斗不断,直到最后始皇胜出为止。

    樊建这个伪君子、费氏这个忘恩负义的女人,在闻到味道后就“奋不顾身”的扑上来了。

    这一场汉国内部的权力争斗,看似是樊建等人在郁郁不得志之后的爆发,但究其根源,还是皇帝刘衡即将成年,大权却旁落到了赵广手中,在一些心怀异志的人看来,这是他们推翻赵广“独裁”统治的好借口。

    其实,樊建等人并不明白,并不是赵广挡了他们升官发财的路,而是他们这些无能又无为的垃圾,在汉国崛起的过程中掉队了。

    就比如樊建,有多次选择的机会,只要他压中一次,就能在汉国享受被推崇、被尊重的待遇,但偏偏是他自己,把路给走死了。

    在忠诚方面,樊建远不如宗预,宗大司马虽然刚烈耿直,但却能陪着刘谌一直战斗到最后一息,他的事略也在汉国屡屡被年轻后辈提起。

    在能力方面,樊建虽然曾是蜀汉的尚书令,也有一些好评,但综合来看,赵广却认为樊建的好名声就是和稀泥,做老好人。

    堂堂尚书令,为了在青史上留下好名声,完全不顾蜀汉当时岌岌可危的局面,搞平衡,搞牵制,搞皇帝刘禅要投降,也跟着投降,这样的人和谯周等人也没什么区别。

    谯周的伪装是蜀中孔圣的大儒身份,樊建的伪装是忠贞正直的名声。

    至于费氏,赵广已经不想多说了。

    放在后世,她是妥妥的绿茶婊,装可怜的小白菜。

    当初,张星彩一时心软,将其接回长安,本想着让失去父母的刘衡能够再见到亲人,弥补自小失去母爱的缺憾,现在看来,起到反作用了。

    “想当太后,她也配?”赵广心中对这个水性扬花的女人无比的厌恶。

    汉国这些年战场上节节胜利,地盘也急剧扩张,大发展时期容易召来心怀不轨之徒,汉国官员包括将领龙蛇混杂,是应该好好的清扫一番了。

    否则的话,万一哪一次赵广征战在外,说不定就又有如樊建这样的跳梁小丑跳出来,劝说刘衡效始皇“亲政”。

    赵广来回的在书房内踱着步,没有立即表态该如何处置,兼听则明,刚刚回到长安,他还需要更多的了解情况,比如说有多少人明里暗里的支持刘衡亲政的主张,这一点不弄清楚,就算这有一次压下去了,下一次还会有人跳出来。

    ——

    是夜。

    大将军府,戒备森严,薛季带着亲兵守在外面,不得征召,不许任何人进入。

    赵广的书房内,油灯一夜通亮,除了陈寿、马融外,参与机密要事的,又增加了一人:张宾。

    这个刚刚投靠赵广即受到重用的冀州士子,马融和陈寿在汉国官员的名刺中看到过名字,但真人是第一次见到。

    “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竟然会得到大将军这般信任?”马融一见张宾,就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浮于心头。

    双方都是谋士,都靠出主意吃饭,竞争关系不可避免。

    马融心中不安,隐隐觉得张宾受到重用,是不是大将军对北参军司的运转不太满意。要不然的话,不会把张宾带在身边。

    其实,这是马融想多了,张宾和马融都是谋士,但不是同一个路子,要形容的话,相当于曹cao身边的荀彧和贾诩。

    一个出谋划策堂堂正正,一个喜欢剑走偏门,不走寻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