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巾帼在线阅读 - 第107页

第107页

    麾下一个将领李广二开口道:“国公,宗泽分了慕容景三十万人打了过来,今日已经到了东北口驻扎完毕,咱们今天无论如何得把阵营划分完了!”

    穆国公抬手,打断了他的话,即便已经十分疲累,他的眼睛里面依然闪烁着精光。

    回风谷,地如其名,乃是由两个干涸的山谷堆叠而成,大山谷位在外,中间又重新隆起,再次下凹,形成中间被包围的小山谷,小山谷也称鬼风谷。两个山谷叠合,自高处而看,便是一个圆环状的“回”字。春冬时节,大风刮起,自回风谷南面与东北两个谷口传入其中,呼啸而过、卷尘千丈,故名“回风谷”。大风顺势遁入西南角落的小谷口进入鬼风谷,四面碰壁,连连呼啸,四面八方传来似鬼嚎哭的风声,风水也不佳,故被人称之为“鬼风谷”。

    回风谷南倚淮水,淮水渡过便是大城镇合阳,千百户人家常年定居于此地耕种作息,更牢牢把手回风谷大营与淮水东营的官道要地。故而回风谷乃是北燕与大殷历年打仗的必经之地!

    但无奈,回风谷地形复杂,丛林遍野,可以藏匿、设置陷阱的地方简直多如牛毛,即便是当年延和帝亲征都曾被困于回风谷,身受重伤又被穆国公及时带兵驰援方才捡回一命!

    自那之后,穆国公也多次对回风谷进行勘探与摸索,虽没多少建设性的成果,也因为淮水的阻隔,在此地修建大型工程也十分困难,但好歹也算是熟悉了情况,此后打仗倒也心里有数。

    穆国公突然放下摸着胡子的手,看着齐王的方向:“殿下,过来一块儿商量商量吧!”

    齐王愣住了,双腿又开始发软:“国公?”

    穆国公颔首,两边原本挡着齐王的将领们互相对视了一眼,默默让开了一条道。

    齐王嘿嘿笑着,点着头、哈着腰慢慢挪到了沙盘面前,自己对面就站着身披铠甲和红色披风的穆国公。他吞了一口唾沫,想起了北燕人在自己耳边说过的话:

    “摄政王殿下看穆瀚很是不爽……这样吧,您把回风谷布防阵图交给我,我带回给摄政王殿下。殿下开心了……说不定,就能送您平安去我大燕,封个王爵。”

    “堂堂大殷齐王殿下、皇室中离皇位最近的人,竟然……竟然因为怕自己的好皇兄要了自己的命,而出卖家国、为我们卖命!”

    “想活命吗?殿下。”

    齐王满头顶都是冷汗,他只能佯装十分认真地盯着面前他根本看不明白的、还无缘无故插着许许多多红白旗子的沙盘装作在思考布局,实际上心乱如麻。他偷偷翻起眼,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穆国公……

    谁知道,穆瀚也正盯着他看,脸上似笑非笑!他们俩地目光一瞬间就对了上去,齐王吓得一个腿软,直接踉跄了一步!

    可他身边的将领没有一个护着他,就只是沉默地盯着他看!

    他只觉得,穆国公的眼神中充满了杀伐与嗜血,似乎下一刻就能抽出腰间的剑将他的喉咙砍断了!

    齐王也只能自己爬了起来,假装笑了笑:“不、不知道国公,有何见解?”

    穆国公盯着他的眼睛看,把齐王看得背脊发麻了,才收回眼神,长叹一口气,道:“回风谷大营现在有二十四万兵马,人数上看,咱们跟北燕势均力敌,可……”

    李广二把话接了下去:“咱们的军粮,只能维持半个月了,经不起持久战。”

    众将纷纷颔首。

    穆国公眯起眼睛,道:“咱们也没打算打持久战,真拖到冬季把人逼急了?届时除夕我们几个大鱼大rou,逼着人家过来抢食儿吃?催个伐?!”

    几个将领没忍住笑了出声这些人都是跟着穆国公在淮水东营待过的人,自然也见识过当年穆国公追着监军的八哥儿满大营跑的样子,此刻听见穆国公这话,不由自主跟着笑出声来。

    监军……

    想到监军,几人的笑容又重新收敛起来了,目光隐隐带着几分戒备,偷偷瞄着大事儿都办不成的齐王。

    齐王深知自己不受军中人的待见,也没报多少希望觉得他们会对自己改观,缩在一边瑟瑟发抖。

    前两日,他偷偷派人听见了穆三公子给穆国公带过来的京城消息。当他听见皇兄已经晋封戚含章那个小丫头片子做了福熙大长公主、从一个普通公主连升两阶的时候,他心下越发确定,皇兄这次是不大希望看着他活着回到京城的。换句话来说,皇兄让他来边境跟着穆国公,根本不是为了捞什么军功名声好处的,就是放纵他自生自灭的。

    寻常百姓,甚至是朝廷官员,都不大清楚大长公主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品阶。但身为皇室中人,上了玉碟进了宗祠的齐王,却一阵胆寒。

    大殷朝至今已经历了八位君主,册封公主数十人,这些公主死后也会被追封大长公主,但活着的大长公主目前除了戚含章之外,只有一人,便是延和帝的姑祖母广肃大长公主。

    广肃大长公主是延和帝曾祖父的女儿,当年作为长姐,在先帝驾崩、太后薨逝的咽喉关口,凭一己之力扶持年仅八岁的丰庆帝登基,临朝称制,因其卓著功勋而破格奉为大长公主,死后葬入皇陵。

    在皇室之中,大长公主一般用来指皇帝的姑母。可广肃大长公主却直接将这一封号定为了公主的品阶之一,并在丰庆帝的支持下,将公主的封号自后宫搬至前朝,给了公主光明正大进入朝堂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