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古代生活系统在线阅读 - 第49页

第49页

    周氏很豪爽地递出银两,马招娣算完账心肝儿乱颤。

    她原先只想着卖烧饼比她卖菜挣钱,也有前途,可没想到那么能挣钱呀!这才做成了一桩,十一文钱就到手了,成本算起来还不到五文钱,净利润六文钱!

    她接钱的手倒是挺稳,只是她不愿意收十一文,只拿了十文钱:“这开门的第一桩生意,零头就给您抹了,以后多多照顾咱家生意就行了。”

    周氏也不强迫,心里倒是开心,她照顾人生意是自愿,别人愿意承她的情那当然是最好的。

    那边吴掌柜又在自家铺子里吆喝,让周氏快些回去。

    马招娣:“要不您先忙着,我这还要一会儿才能做好,等做好了直接让小小给您送回去。”

    周氏被自家当家的吆喝的烦躁无比,同意了马招娣的提议,转头回去教训人去了。

    林晓敏隐约听见周婶子在说什么“催催催,催命呢?就在外面跟人聊会儿天,一个劲儿的叫,我走了你就不能收拾东西啦?”以及一个男声唯唯诺诺的道歉声。

    林晓敏不由得眯了眼睛,咧开了嘴角,觉得很有意思。

    马招娣就忙活来了,她先将炭火点上,然后就开始和面揉烧饼,林晓敏没什么可以帮忙的地方,就站在一旁看着。

    这会儿街上的人已经不少,但是大多数都是做生意的,有人发现多了这么一家小摊,过来问这是卖什么的,马招娣忙着,林晓敏记住了她娘刚才的说词,一字不落的重复一遍。

    林晓敏今日穿的是新衣裳,也认真的梳了发髻,一双眼睛如同会发光一样,本来就长得好看的容貌今日更上一层楼,声音清脆,可见伶俐。

    就马招娣揉面这一会儿,林晓敏就又提前预支出去五六个烧饼,大多都是不带芝麻也不要卤豆皮儿的。

    马招娣已经在家中专门练过揉烧饼的手法,只是不太熟练,动作稍微有些生疏,速度不快,她也不着急,她家这烧饼炉子一共有三面可以同时烤,每一面可以烤四个烧饼,这样就可以同时烤十二个烧饼,这不到十个的烧饼,她一炉子就烤好了。

    卤豆腐皮儿倒是容易,马招娣将炉子点着就可以不管了。

    马招娣揉好烧饼,贴在炉子上,突然的就问了一句:“这烧饼贴上去,朝下的时候不会掉下去吧?”

    这可是纯白面,掉下去一个她都得心疼的不得了。

    林晓敏无语地看了眼自己娘亲,什么都做好了,现在考虑这个问题未免太晚了些。

    马招娣被闺女看的有些不好意思,明白这是自己在杞人忧天,将烧饼贴在铁饼上,林晓敏站在一边控制炉子,马招娣继续和面揉烧饼。

    再过一会儿,逛街的人也都该上来了,到时候在现打烧饼怕是来不及,因此要提前做准备。

    第39章

    烧饼出炉第一锅,首先是守在摊子边儿的客人吃上了,热腾腾的烧饼还有点烫手,客人不停的换手拿,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上去。

    芝麻与饼的味道在口中迸发出来,这并非什么山珍海味,只是一种原始的,简单的美味,不精致,但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朴素的满足感。

    客人举着烧饼满意地走了,因为是死面,烧饼很顶饿,这样一个烧饼,普通女子就已经足够吃饱了,男子也能吃个半饱。

    送走了守在摊上的客人,林晓敏又去给周婶送去。

    吴家的杂货铺此时正是最忙的时候,他家的杂货铺不仅自己卖,还会批发给一些货郎货物,这个时间勤劳的货郎就来进货了。

    货郎们有些是常客,并不会次次给钱,要赊账,吴掌柜手里拿着一个账本子,正在记着什么,周婶子在为人介绍货物。

    “婶子,您的烧饼给您放哪儿啊?”林晓敏大声问,杂货铺里有点乱,声音小了周婶子听不见。

    周氏转头看眼林晓敏,顾不得多寒暄:“先给你吴叔,你吴叔知道放在哪。”

    于是林晓敏就将抱着烧饼的油纸给了吴掌柜,吴掌柜与周婶子一样,也是有些胖胖的,他慈祥地看了眼林晓敏,接过她手中的烧饼。

    “挺好,我就好这一口,你们来了我就不用往城南跑了,你婶子给钱了没有啊?”

    林晓敏看自家摊子边又来了两个人,急忙道:“给过了,我先走了啊,叔。”

    说着就急急忙忙往自家摊子那里跑,吴叔笑着摇摇头,被周婶子看见:“刚才老张的账你记好了没有?,”

    太阳升起来,县城外渐渐的泛起了一股清晨的雾,空气是微凉的,街上却热闹的紧。

    德兴县相较于其他县城要更大一些,也更加繁荣,在上个朝代,德兴县还是德兴郡呢,整个德兴县被雎河分成南北两部分,城南城北之间的交互往来靠中间的桥。

    这样的桥在德兴县足足有五座,整个德兴县的商业也都是伴随着这五座桥运行的,其中以中间的五月桥为最,以五月桥为中心,有一条横贯南北的大道,可以直接走到城门处。

    马招娣临的这条桥名字叫做风沟桥,与五月桥相隔并不算远,也算是繁荣,因此租金收的也昂贵。

    马招娣运气好,上一任租这个位置的,开的是一家胭脂水粉店小摊,是一个货郎开的,这货郎走街串巷许多年,年纪见长,攒下一些银钱租了一个小摊,不再过那终日奔波劳累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