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兴朝驸马须知在线阅读 - 第325页

第325页

    说得好像她有多饥不择食一样……明明是舍不得他难受好不好……

    听到他久违的笑声,更觉得羞恼。承熹不再说话,脑袋埋进他火热的胸膛里,抱紧了他的腰。

    江俨顺势把怀里的人揽紧一些,用披风把她整个人裹得严严实实的。

    没一会儿就出了那片林子,察觉他飞身一跃跃上了高处,承熹低头看了看,原来是在房顶之上。他脚下的步子快得几乎成了重影,步伐轻快悄无声息,在房顶之上一路疾行。

    承熹没认出这是何处,低头往街对面的屋舍细细看了看,只能瞧到似有许多招牌一样的匾额。因那些招牌上头的字是金粉的,在夜色之中也能瞧见一些。

    两边都是店铺,像是在商户区。

    她小声问:“怎么还没出城?”方才那片林子难道不是护城河畔的密林吗?难不成她猜错了?

    “我们不出城。”她额上有细细密密的碎汗,江俨忍不住亲了一口,这才低声解释说:“五日前裕亲王府来了一位贵客,从那人入城开始,虔城四道城门再没开过,除了军中兵士,不许任何人出入。”

    北面城门正是通向京城的方向,若是不能从北城门出去,只能绕远路回京了。

    承熹惊疑不定,自己堂堂公主的身份,都只是被拘禁在王府中。而这人来了却比她还要慎重对待,竟连城门都再不开了。

    “可知是什么人?”

    江俨摇摇头:“不知。那人进城时轻车简从,暗中潜藏护卫的气息却不下百数,定是身份要紧之人。”

    承熹细细想了想,兴许是裕亲王请来的外援?她迟疑着问:“不能从护城河出去?”虔城的护城河有一半以上的河道是天然之水,另一半是沿着城墙开凿成的。

    护城河最宽之处有三十丈,最窄之处却不过七八丈。以江俨的功夫想过河是没有问题的,即便轻功过不去,游水也能游过去。

    江俨微一迟疑,不好瞒她,便说:“公主有所不知,半月前,裕亲王已经反了,自立为‘文武睿哲仁皇帝’。”

    承熹倒抽一口凉气,半月前,正是她刚被拘到裕亲王府的时间。她在裕亲王府里被囚了十八日,也不能出院子,自然不清楚外头的情形。到王府这么久只见过裕亲王一面。府里一片安详,她便也没有多想,竟没察觉裕亲王已经反了。

    “虔城北面的吉安,西面的郴州,东面的长汀三城太守已向裕亲王投诚。如今麾下兵马已逾五万,仍在城中不断招募青壮。”

    “出城算不得难,可出了城之后,若是往北面回京的路上走,只要走那官道,必逃不过他们的追捕;若是南下,不知得绕多远才能回京。等到战乱一起,情况尤未可知。”

    江俨挨条给她分析:“若是不走官道,一路荒郊野岭,或有匪患相扰,也只能在山间小村歇息,吃喝穿用都是问题。”

    “难不成……我们要在虔城住着?若是被抓了回去怎么办?”被囚了这么久,承熹想到那王府就发憷。整日东躲西藏的日子不知要过多久,若是被抓了回去……她都不敢往下想。

    江俨微微一笑:“所谓大隐隐于市,虔城总共十四万人,裕亲王私募的府兵,再加上太守麾下的兵士却只有一万两千数。即便他们挨家挨户来找,也非一两日的功夫。”

    虔城深处内陆,东南东北又没有外敌,也不是兵马重城。裕亲王财力滔天,却苦于没有兵权,虽他这些年私募的府兵远远超了该有的例制,却仍是杯水车薪。只能多方周旋,与各城的太守借兵。

    见公主仍是惴惴不安的样子,江俨亲亲她哭得微肿的眸子,低声笑说:“公主放心,我既然来了,便再不会让你受委屈。”

    这话说完他自己都是一怔,略一思索又沉了脸,郑重说:“今后我再不离你一步,即便是你更衣起夜,我都陪着去。”

    承熹轻飘飘地瞪他一眼,埋在他胸膛之上不说话了,心中的不安慢慢消散。江俨一路疾奔,喘息声慢慢变重,像是累了。承熹揽上他后颈给他减力。

    “可是困了?”江俨低头,以下颔蹭了蹭她的发顶,“若是困了便将就睡一会儿,等你醒了,咱们就到了。”

    “我不困。”承熹摇摇头,明明是深夜逃亡,她却心中欢畅,仿佛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逛街似的,眸子里神采飞扬,连声音都轻快了两分:“我们这是要去哪儿?”

    江俨抬手指了西边一处给她看,“江家商户遍及天下,除了西北苦寒之地,各地都有铺子。”说到这,他有些不好意思,低头觑了公主一眼,才接着道:“因怕人疑心,京城的铺子反倒是最少的。”

    京城乃是天子脚下,身为皇商自是要安分守己。承熹明白这个理,也没有多说什么,便笑问:“要去的是古玩铺子?”

    江俨摇摇头,说话的功夫已经到了,把公主稳稳放下地,指着面前的占了大半条街的宅子给她看,“是个陶瓷作坊。”

    此处正是陶瓷作坊的后门,前门是做生意的地方,后院便是宅子。这宅子从外头瞧着并不十分显眼,一眼看去只会觉得是好几家的院落。若不是进了里头,定瞧不出这几户院落是被打通了的,如此才成了一处大宅子。

    而作坊里头人多,光前院做工的不下百人。又因怕技术外传,在这儿做工的人全部是这家的家生子,无一例外。各自有其家眷,宅子里的人就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