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窃璧在线阅读 - 第241页

第241页

    淮王妃道:“他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淮王摇头,“他不是。”

    他是,心有不甘。

    淮王妃道:“妾不知王爷深思,只若王爷想做什么,且随心去做,纵真如王爷所说祸及府中,妾亦毫无怨言。”

    淮王只觉喉中涩然,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发妻。

    淮王妃拿左手夹起了一块青笋放入口中,待咽下去才道:“不过王爷不要忘了,真做之前给妾一封休书。”

    淮王心中的感动一停。

    “更别忘了把嫁妆送还妾娘家。”

    淮王松开了王妃的手。

    淮王妃朝他一笑,给他夹了一块鸡rou。

    “王妃……”淮王道:“本王不喜欢吃这个。”

    淮王妃颔首道:“妾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

    番外有什么想看的吗?

    第101章

    父子二人在廊中闲游。

    秋日天高,四野透亮如水濯,金黄落叶不时随风轻轻落下,木廊中却干净,不时有下人扫撒,赤足走在地上亦无妨。

    元璁景与元簪笔一路都不言语,回到家中更相顾无言。

    元璁景余光瞥见元簪笔晏然自若的面容,青年人金相玉映,身量修长笔直,稳步跟在他身后一步左右的位置,幼时元簪笔被元璁景问话,人矮小,步子更小,他跟在元璁景身后,一路小跑,待元璁景回头,明明已累得双颊泛红,然而一声不吭。

    如今元簪笔再也不是需要他刻意停下来等待的孩子了。

    “陛下对乔郁仁厚,几多纵容宠信,”元璁景道:“今日种种,不似人君待臣,倒似人父待子。”他说的平静,偏头看元簪笔,后者半点惊讶都没有表现出来,他豁然开朗,“你早就知道乔郁与陛下的关系?”

    元簪笔道:“只比父亲早一刻。”

    元璁景颔首,他知道元簪笔不过谦辞罢了,对这个从来安静的儿子更多了几分喜爱,“你心思敏捷,这很好。”之前元簪笔没有否认利用乔郁之事,元璁景只以为元簪笔所有举动不过因为知道乔郁身份,便道:“陛下今日当众言明令你在乔郁身边加以提点,乔郁身份特殊,你这般得他……爱重未尝不是件好事,只陛下喜爱乔郁,然仍抱有制衡三皇子,不让其一家独大,威胁圣上之意,你与乔郁走的太近,恐会招致三皇子厌恶。”

    元簪笔沉默了一息。

    元璁景道;“你欲如何从中取舍?”

    元簪笔望着元璁景,他的神情中带着一点疑惑,他反问道:“为何要取舍?”

    元璁景一愣。

    他心中马上就有了一个猜测,这个猜测太过大逆不道,然而元簪笔的神色认真,让他确认了心中所想。

    “三皇子狭隘,不堪为人君。”下一刻,元簪笔平淡无波的声音响起。他说的太随意冷淡,谈论的仿佛不是世间最最蛊惑人心的权位,而是一件轻如鸿毛的小事。

    元璁景脚步一停,他转头。

    元簪笔也停下,微微低头,不直接与元璁景对视。

    并非害怕心虚,而是一种顺从的尊敬。

    他的态度如此驯顺,驯顺到了低微的地步,说出来的话却宛如惊雷一般。

    元璁景张了张嘴。

    一片边角焦黄的叶子旋转着,落到元璁景肩上。

    元簪笔在等一声放肆,或者一声你疯了之类的怒斥,然而元璁景没有,他打量着元簪笔,好像第一次见到自己这个儿子。刚才他只觉元簪笔稳重,其沉几观变,不知多少老臣都要自叹弗如,此刻,他却将方才的想法推翻了一半,好像在用手捋一匹顺滑柔软的丝绸,不期碰到了华贵布料里的锐器。

    元璁景道:“何意?”

    元簪笔言简意赅:“乔郁很好。”

    他的意思如此明了。

    元璁景反问:“何处好?”

    “处处都很好。”元簪笔回答。

    如果非要元璁景在刘曜和乔郁之间选,元璁景也会选择乔郁。最重要的是,乔郁同元簪笔关系亲密得非比寻常。选一个这样的新帝,比选一个怨憎元簪笔的好得多。

    父子二人一时无言。

    元簪笔抬手,摘下了元璁景肩上的落叶。

    元璁景也看见了这片叶子,他朝元簪笔笑了一下,这个笑容没有什么深意,比起意味深长,更像是欣慰,“芳林新叶催陈叶,”他道,停了一息,“你回京,大约很多人说过你像簪缨。”

    他本就少语的儿子闻言更加沉默,他像是思索了一番,然后才不确定地问:“像吗?”

    一点都不像。元簪笔想。

    元璁景看着他的举动,忽而无言。

    半晌,他道:“不像。”

    元簪笔了然点头,丝毫不觉意外。

    “陛下病中昏聩,选不出好的储君,”元簪笔松手,叶子飘然落进园中,“不若让我来选。”阳光落进他清明的眼睛里,如同光入冰封大湖,虽干净透亮,却冷得骇人。

    这样的言词,已到了近乎于大逆不道的程度。

    元璁景道:“更不像了。”

    元簪笔道:“我惭愧,虽受兄长教养,然未得兄长风采十中之一。”他说的由衷,显然真心这样认为。

    元璁景摇头,“元雅曾与高祖皇帝击掌盟誓,约定二分天下,至文帝时,文帝不愿元雅揽权,本欲削元氏权位,元氏子孙尽不许在朝为官,然元雅始创錾琴台,与各族联合,树大根深,密不可分,权势最盛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文帝纵有千般谋略,望着空荡荡的朝廷终究有心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