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古代逃荒种田记在线阅读 - 第40页

第40页

    顾氏的眼睛有些红肿,声音也哑了,自从下河镇的人来后,她的情绪一直很低落,她家离下河镇没隔几里地,下河镇出了事,很难说她父母是否没事。

    顾氏给李叔河补衣服上烂的大洞,这是被灾民撕扯造成的。

    顾氏道:“可不是嘛,也不知道咱们什么时候能过兰江,我这肚子已经五个月了,生在路上就麻烦了。”

    顾氏的肚子已经高高隆起,若非李家照顾的周到,孕妇在逃荒路上是很难活下去的。

    顾氏停下针线,抚摸着肚子,“我现在就希望咱们走快点,这孩子可千万别生在路上。”

    顾氏心里担忧,万一这孩子生在路上,兵荒马乱的,是个不小的累赘,到时候爹娘会不会把这个孩子丢掉?

    虽然爹娘对自己很好,也从未在这方面说过只言片语,可一路走来,她见到不少被父母狠心遗弃的孩子。

    这些父母未必是不爱孩子,能从家里带过来逃荒一定是舍不得的,可是为了活命,只能选择剜掉自己的心头rou。

    李家现在看着还好,有银子,爹娘还明事理,但是万一遇上什么意外的事,这孩子能保住吗?

    耐饥丸和红薯干在太阳的曝晒下逐渐变干变硬,这期间李家和刘家又去街上采买了一些东西。

    原本拉车的驴子是不能用了,驴子太显眼,出现在逃荒路上就是在告诉灾民,这里有一个可以打劫的对象,接下来只能推着板车往前走。

    李大成又去粮店买了一些盐,私盐比官盐便宜,要省不少钱。

    粮店的掌柜听说他们要继续往南走,打起了让他们帮忙运盐的心思。

    掌柜的对李大成说道:“如果你们愿意运盐,这次买的盐就当我送你们的,到了地方,你按照我给的地址把盐送过去,那里接应的人会再给你一笔银子。”

    掌柜的伸出手,比划了一下,“报酬有这么多。”

    李大成摇摇头,拒绝了他,钱虽然多,但是太冒险了。

    掌柜的不死心,“你放心,城门口有接应的人,绝对能让你们安安稳稳进去。”

    李大成没有答应,拉着鱼娘走了。

    “这银子挣了也没命花,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强。”

    第26章 临行 临走前,李大成和刘大舅他们又特……

    临走前,李大成和刘大舅他们又特意去见了下河镇的人。

    刘三叔公自他们两家送来银子后便清楚了他们的打算,原先遇到两家人时,他颇为激动,想着乡里乡亲的,都是下河镇的人,逃难路上相互有个照顾,一起往南走人多势众,也不会有人来欺负他们。

    但转念一想,他们老老少少的,家财几乎被土匪抢光了,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这么大一个累赘,怎么好意思硬贴着人家。

    逃荒本就是艰难凶险之事,两家能完好无损走到这里已是上天眷顾,实在不应该硬把人家拖下水。

    李大成对刘三叔公弯腰作揖,“三叔公,实在是我们自己自身难保,才不能和你们一起走。”

    刘大舅扭头抹了把脸,都是亲近的人,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他来说亦是艰难无比。

    刘三叔公把李大成扶起来,“我都知道,你们也有难处,能送银子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刘三叔公明白,现在李家和刘家两家有人有财,若非要捆在一起走,其余人见到了难免会有红眼病,到时伤了和气不说,指不定还会闹出人命。

    李大成又从怀里掏出四十两银子,递给刘三叔公。

    刘三叔公连连摆手道:“使不得使不得,大成,你们已经给了二十两,这银子我无论如何都不能要。”

    李大成道:“三叔公,这银子是我作为一个小辈给您的体己,不是给其他人的,三叔公,不能带您老一起走我和大哥心里已愧疚难当,若再不留下些钱,我和大哥实在是寝食难安。”

    刘大舅也劝道:“三叔公,这银子您就拿着吧。”

    刘三叔公眼眶红了,长叹一口气,“唉,我一把老骨头,大半截身子都入土了,还要让你们给钱,实在是过意不去。”

    不过刘三叔公总算是把银子收下了。

    刘大舅在回去的路上问李大成:“妹夫,你拿钱怎么不和我说一声,三叔公可是我亲堂叔,你不让我拿钱是不是看不起我?”

    李大成道:“大哥,这钱谁出都一样,咱们两家形影不离,还计较这么多干什么。”

    刘大舅嘟囔道:“那可是四十两银子。”

    李大成解释道:“大哥,我虽不是土生土长的下河镇人,但是当初逃难至此,是大家没有嫌弃我是个外来的,给了我一口饱饭,这样莫大的恩情我怎么能忘?

    这次是我做主不带上乡亲们去逃难,我心里愧疚难当,再不出些钱,我岂非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了?”

    刘大舅道:“你的钱是给三叔公的,又不是给大家的,这不一样。”

    李大成笑道:“大哥,这钱给三叔公还是给大家有何不一样?三叔公是三老,若是乡亲们都活不下去了,他难道会见死不救,不把钱拿出来吗?”

    刘大舅想了想,以刘三叔公平日里的为人,真要到如此地步,他肯定会把钱都拿出来的。

    但是刘大舅转念一想,既然这钱都要花在乡亲们身上,为何不直接与刘三叔公这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