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在线阅读 -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第321节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第321节

    胤祚阴恻恻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当年三藩八旗将领徘徊避战,空吃粮饷。汗阿玛多次催促下,时任宁南靖寇大将军的顺承郡王勒尔锦,宁愿自己弹劾自己劳师糜饷,解除大将军、削掉郡王位,也无法命八旗将领积极应战。”

    小阿哥们都沉默了。

    这一段故事,他们上课的时候听太子哥哥讲过。

    后来汗阿玛让赵师傅率汉军前往云南,才迅速结束三藩之乱。

    而后赵师傅因打仗太积极被八旗勋贵找借口弹劾,撸了所有实职。赵师傅才留在京中大学任教培养青年军官,顺带给他们上课。

    没错,真是顺带。赵良栋教完胤禔和胤礽之后,就很少出现在宫廷中,小阿哥们要听课还得“千里迢迢”去大学。

    不过小阿哥们本就每隔几日要去大学听群贤争论,倒也不麻烦。

    有才华的人都比较自傲。康熙问赵良栋为何不像对待胤禔和胤礽那样手把手教其他小阿哥,赵良栋非常耿直道:“臣未在其他皇子中再见一位将才。”

    康熙半晌无语,合着这家伙是嫌弃自家儿子没用?

    赵良栋理直气壮。行军打仗很吃天赋。若是中层、底层军官他倒是能随便培养,但皇上显然不会让自己儿子去前线当中层、底层军官。那么他就只让小阿哥们了解打仗是怎么回事,便无法教了。

    若是像太子和大阿哥这种将才,多少个他都教。

    胤礽得知此事之后笑着对赵良栋道:“赵师傅,那你得好好养生,多活几年。我的弟弟中,十四估计也是一位不输大哥的将才。”

    赵良栋知道太子许多神异之处,当即道:“臣一定能活到教导十四阿哥的时候。”

    小阿哥们虽然被赵良栋嫌弃了,但他们都很佩服与敬仰赵良栋。

    凡事不愿输人的胤禛更是背下了许多兵书,老去找赵良栋求教。

    他就不信了。论武力值,他仅次于太子哥哥和大哥,三哥现在沉迷写文章骂人,身手越来越废物。

    他怎么就没有将才了?!

    赵良栋和胤禛聊了几次之后,特意向康熙上密折,让康熙以后千万别让四阿哥领兵。

    康熙再次半晌无语。

    他问胤礽:“保成,你说朕把这奏折给四阿哥看看,你说如何?”

    胤礽黑着脸道:“若汗阿玛不想四弟在赵师傅去世后偷偷去挖赵师傅的坟,还是别做这事吧?”

    康熙只好作罢。

    赵良栋虽然耿直,但很少会耿直到这地步(胤礽:确定?)。

    康熙非常好奇,四阿哥究竟为何让赵良栋如此失态。

    于是康熙带着胤礽变装后藏在赵良栋书房隔壁,贴着墙偷听胤禛和赵良栋的对话。

    康熙听着胤禛胸有成竹侃侃而谈,今天兵还在陕西,明天兵就在浙江了,听得康熙满头雾水。

    胤礽不断给康熙顺气:“汗阿玛消气,消气,虽然四弟在纸上谈兵,但他其实计算出最优速度,如果按照理论,这是有可能达到的。”

    康熙深呼吸:“他不考虑路上损耗,将领不听命令,中途遇上意外?”

    胤礽道:“大概在四弟心中,不遵从军令的将领,就直接砍了吧。砍一遍,那些人就听话了。”

    康熙:“……以后朕绝不能让他领兵!你也给朕记住”

    胤礽:“嗯……”

    他的四弟弟,怎么说呢,用一个二次元的老梗,就是“不懂人心”,或者说太过自傲,认为自己能够控制住人心。

    四弟弟真的不能去领兵打仗,倒是可以成为一员带着士兵冲锋的大将。

    哦,四弟还能在城下叫骂,搞人心态降低对方的士气。

    胤礽在胡思乱想赵良栋和胤禛的事时,小阿哥们已经叽叽喳喳闹开了。

    六阿哥胤祚、七阿哥胤祐和八阿哥胤禩在说外面太危险,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俄在嚎京中会不会也很危险,十一阿哥胤禌开始抹眼泪说害怕,胤祹安慰胤禌,而胤祥往胤礽怀里钻。

    “怎么了?”胤礽抱稳胤祥。

    胤祥紧紧抱着胤礽的脖子,脑袋埋在胤礽怀里,哽咽道:“太子哥哥,我害怕,你能不能别去冒险?”

    胤礽揉着胤祥手感极好的毛绒绒后脑勺,道:“身为太子,冒险的时候,我就该冲到最前面,这才是合格的太子啊。十三,别害怕。哥哥离京之后,你就去和小五、十二一起住,太后会保护你。”

    胤祥把头死死埋在胤礽胸口不起来:“我怕……”

    被太子哥哥养的这段时间,是胤祥最开心的时间。即使他还小,也明白胤礽对他的好,与周围曾经照顾过他的人完全不同。

    德妃对他只是责任,有自己的亲生儿女照顾;额娘虽亲近他,但他们不住在一起,除了几句体己话,额娘无法为他多做什么。

    胤祥永远记得那一天,他躲在草丛里哭泣,太子哥哥俯身把他抱起来,替他拍掉身上枯叶,擦干脸上眼泪,带着他去拯救所有弟弟meimei。

    太子哥哥在胤祥心中,就是无所不能的英雄。

    胤祥完全无法想象,如果太子哥哥出事的情形。

    “有汗阿玛在京中护着我,大哥也会保护我,我亲征其实很安全。”胤礽拍着哭得直打嗝的胤祥的背,无奈道,“喂喂,别一副我去了就死定了的样子,好不好?这样太不吉利了,都给我笑!”

    因胤禌和胤祥大哭,也忍不住抹眼泪的小阿哥们咧开嘴,一边呜咽,一边露出难看至极的笑容,看得胤礽直叹气。

    他只好让人拿来游戏和仿造西方制作的新奇糕点,挨个哄弟弟开心,向他们保证自己出征绝对安全,绝对会毫发无损的回来。

    康熙站在门外,听着屋里的哭声,不由也红了眼眶。

    他最终握紧拳头,转身离去,没有进门。

    在康熙离开时,胤礽抬起头看向门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他也在思考,自己是不是太冲动了。

    但连六弟都知道,以八旗的怠惰和纪律,很可能他们会故意拖延战机,甚至会放走噶尔丹。

    历史中就是如此。

    明明立刻就能杀死噶尔丹,裕亲王福全却放走了噶尔丹。

    胤礽了解他的伯父。福全虽不是多有才干的人,但脑子绝对不糊涂。

    福全为什么会“稀里糊涂”地放走噶尔丹,让噶尔丹纠缠了大清七年,耗费粮饷无数;让国内好不容易休养生息养出来的一点盛世气息消失殆尽;让原本志向高远激进鲁莽的康熙磨平了所有理想,只敢“无为而治”?

    当初三藩之乱时宁南靖寇大将军勒尔锦为何自己弹劾自己,福全就为何会“稀里糊涂”。

    康熙也知道。

    所以他才会御驾亲征,率领禁军督战,就怕出现这种事。

    可惜,中途他生病返回,前脚一走,后脚福全就压不住八旗将领,“稀里糊涂”放走了噶尔丹。

    胤礽一边哄着弟弟们,一边想,汗阿玛记了他二十年的“探病时面无忧色”,或许也有这方面的迁怒吧。

    那时年少天真的自己,并不知道汗阿玛那次生病将会造成多大问题,引发多大危机。

    他只是欣喜于汗阿玛的病原来不重,松了一口气,对汗阿玛承担的沉重一切一无所知。

    回看第一世,他满脑子都是皇位,看不见百姓,看不见大清,看不见这个世界的变革。虽这就是一个封建王朝太子的局限性,不能怪他,要怪只能怪他的汗阿玛。

    谁让他是汗阿玛亲手养大,儿不教父之过。

    但事实就是,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太子、合格的储君。

    这一世,他想当一个合格的太子、合格的储君。汗阿玛没能成功督战的征伐噶尔丹,他替汗阿玛完成。

    即使现在的噶尔丹比他第一世中强大许多,他也会毕其功于一役。

    大清正在上升期,需要休养生息,撑不住长期的征战。

    法国为什么越打仗越衰弱,英国为什么越打仗越强盛?因为法国打的是陆地战,陆地战就会耗费无数性命、物资;英国打的多是海战,消耗比陆地战少许多。

    这就像是现代战争中,能海军威慑、空军轰炸能解决的事,就不会派出陆军。

    陆军只要上场,就一定会损耗国力。

    征伐噶尔丹,要供养十万人的吃喝用。这天价军费,就算未来能从准噶尔汗国拿回来,但也需要时间将准噶尔的资源消化。

    如何让战争谋夺的利益大于战争的消耗,是一个需要详细计较的询问。

    胤礽送走所有弟弟,又将胤祥哄睡着之后,抱着刚洗完澡香喷喷的弟弟,开始胡思乱想。

    文科生真是废物啊。要是他能手搓现代武器,搞出飞机坦克什么,一定先平噶尔丹,再灭朝鲜,后扫倭国,收新大陆于囊中,最后荡平欧洲,建立全球一统大清国。

    胤礽在胡思乱想中睡着,睡着时脸上带着略带猥琐的美滋滋笑容,时不时还挥一挥手,好像已经成为地球球长。

    醒来后,胤礽叹了一口气,回味了昨晚上梦中的爽快,继续面对现实。

    康熙还把胤礽封闭在东煌宫里,但不阻止小阿哥们来探望胤礽,并告诉胤礽前朝的事。

    胤礽知道康熙又做了一件“头铁”的事。

    康熙在朝堂上宣布太子会御驾亲征后,直白地表明他知道有些人想要利用这个机会逼宫篡位。

    “如果太子出事,朕会挨个杀光反对太子、反对朕的人呢。朕不需要看到太子被人谋害的证据,杀得多了,朕总会杀对人。”康熙表情阴鸷道。

    群臣在康熙的威胁下浑身颤抖,面如土色。

    史官骇然。

    皇上一直很重名声,虽然杀了很多人,但言行中一直都是向着仁君努力。

    若这句话出现在史书中,皇上岂不是成了暴君?

    正在修《明史》的大臣更是出现了幻觉,好像坐在龙椅上的不是大清皇帝,而是那即便已经成了史书记载的文字,仍旧让他们不寒而栗,让他们恨不得用文字将其挫骨扬灰的大明洪武皇帝。

    大清皇太子已经如同副君,皇帝已经将自己的皇权分了一半给太子,群臣忠于皇帝的人,也都忠于太子。

    若是太子死了,皇帝不仅会愤怒地杀光反对太子的人,让那群可能谋害太子的人为太子陪葬,也会杀掉一批忠于太子的人,为新的太子铺路。

    到时候,朝堂中恐怕会空一大半。

    太子绝不能出事!

    朝臣们争先恐后上奏,请求皇上三思,别让太子出征。

    一些大臣言辞激烈,指着明珠和索额图骂,说朝中有jian臣,若太子出征,一定会谋害太子。

    明珠和索额图就当没听见。

    没办法,卧底卧成了老大,他们也很无奈。

    康熙很想顺着朝臣的话,不让太子出征。

    但他明白,太子明白,连小阿哥们都明白。若他和太子没有去前线督战,就无法压着那群八旗将领好好打仗。

    军队还未改革完成,新军只能作为尖刀,无法承担起大兵团作战的所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