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宋朝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273章 钢混桥

第273章 钢混桥

    原本,赵桓以为,要对八条新船进行改装,装备上青铜火炮,至少也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年底之前能够改装完成,都应该算是不错的了。

    可没想到,十月上旬不到,赵桓就再次收到了刘錡从滦州造船厂发回来的密信,密信上说,八条新船的火炮改装任务,竟然已经完成了!

    这,这才一个多点月啊,八条船竟然就全部改装上了青铜火炮了?这也太快了些吧?

    虽然赵桓的回信,只让刘錡运送了二十八门火炮去滦州造船厂,对三种船型八条新船进行火炮改装,一百料的小船改装两门火炮,五百料的四门,八百料的八门,总共二十八门。

    数量上是不多,可这毕竟是新船,火炮也是刚搞出来,甚至还没拉上战场的新式武器,火炮上船,那就更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了。

    可这火炮上船,改装得未免也太顺利了些吧?算上火炮从采石场起运,这都才一个多月呐,这速度!那些家伙,该不会是偷jian耍滑,随便装装,想来糊弄老子的吧?

    赵桓接到密信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那些铁匠在偷jian耍滑,故意糊弄他。之后,赵桓便决定,立即启程,再次北上,视察滦州造船厂。

    十月初九,赵桓将海河榷场和特别行政区中的大小政务,全部交托给了张浚代为处理,之后,他便带领着四百翊卫军,在张清的陪同下,启程北上,赶往了滦州造船厂。

    海河榷场北边,海河河面上,经过几个月的抢修,第一座跨河大桥已经完成,整座桥采用拱桥的形式,长三百二十一丈,宽八丈,桥面距离河面,最高处六丈,最低处三丈。

    跟以往的拱桥不同的是,这是第一座采用钢混结构整体浇筑的拱桥,甚至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第一座采用钢混结构浇筑的桥梁!

    而钢铁,被直接用于桥梁修建,同样也是第一次,除了大宋,天下间,恐怕也没有别的任何一个国家,有这个能力和物力,可以奢侈到用钢铁,来作为一座桥梁的筋骨,修建桥梁了!

    而且,更让海河榷场中的宋辽百姓,商贾和工人感到惊讶的地方是,这座桥梁,甚至没有用一砖一石!

    修建桥梁的时候,直接用的是一种灰色的粉末,加上水,还有从海河河滩里挖掘来的河沙小石子,搅拌均匀后,倒进事先用钢铁捆绑起来作为筋骨,外面再用木头制成的木模中。

    过上一天后,那些粉末和河沙、小石子,竟然就凝结成了一个整体,并且变得坚硬起来,甚至比河里的鹅卵石,还要硬!

    不明就里的工人,甚至将之称之为“浆变石”,因为看起来,那的确就是一堆泥浆,过了一天后,就变成的一大块石头嘛!

    而且,这块石头的大小和形状,还完全取决于那堆泥浆的大小和形状!

    泥浆大,石头就大,泥浆像座山,变成的石头,也就像是一座山!

    普通人,甚至于一些不明就里的工人,自然感觉十分的神奇了。

    而这一切,其实都归功于海河榷场中的那座琉璃工厂和瓷器工厂了。

    琉璃,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玻璃。

    玻璃的发明和生产,在华夏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根本算不上是什么高深的技术和秘密,只要肯去钻研,在华夏的故纸堆里,总能找出点玻璃的生产和制造工艺来。

    只不过,在赵桓之前,还没有人想到过要将玻璃的生产流程和制造工艺,加以规范化、科学化,并且扩大生产规模,使之从‘琉璃’,变成寻常可见的玻璃罢了!

    在东京的时候,赵桓就想过要将玻璃的生产规模扩大化,投资建设一座或者几座上规模的玻璃工厂。

    只不过,赵桓从穿越到这个时代,到北上海河,在东京待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年多点。

    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赵桓搞了新式蹴鞠联赛,搞了内衣,搞了彩票,搞了自来水供应,还跟契丹人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和平友好互助条约的谈判。

    就算赵桓想要搞玻璃厂,也根本没那个时间和精力。

    也只有在北上海河之后,直到年初,海河榷场初具雏形的时候,赵桓才终于能够腾出手来,在海河榷场里,搞了一个玻璃厂出来。

    至于瓷器厂,瓷器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一直都是很成熟的,而且从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的陶器,到现在的瓷器,技术和工艺,一直都有传承,没有出现过断代的。

    所以,瓷器厂的投资和建设,其实比玻璃厂还要简单。

    海河榷场的瓷器厂,比玻璃厂后动工,却反而比玻璃厂先投产,先生产出合格的成品来!

    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赵桓直接从景德镇那边要来的一百个熟练的瓷器工的功劳!

    而那种灰色的粉末状的东西,其实就是海河榷场里的玻璃厂,在试产第一窑玻璃的时候,由于温度不够,煅烧的原料没有彻底的融化凝练,反而变成了粉末,这样无意中发明出来的。

    当时听到玻璃厂的负责人汇报说,玻璃厂的窑洞出事了,没能烧出琉璃(玻璃)来,反而烧出了一窑的灰色粉末。

    赵桓赶到玻璃厂一看,好家伙,这不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嘛!烧玻璃的窑洞,竟然烧出来了一窑洞的水泥!

    之后,玻璃厂经过几次的摸索,改进之后,终于形成了一条成熟的生产和制造工艺,可以快速的烧制水泥。

    玻璃厂的那三个窑洞,其中的两个,就被改成了专门用来烧制水泥的窑洞。剩下的那个窑洞,才被用来烧制玻璃。

    而两个窑洞,一窑洞出来的水泥,就有上千斤,一个月能够烧制五窑或者六窑,总产量在七八千斤之间,两个窑洞,一个月就有一万五六千斤。

    只不过,这一万五六千斤的产量,看似很高,但实际上呢,嗯,两个窑洞的产量,甚至都跟不上海河工地上,浇筑桥梁消耗水泥的速度!

    不过好在,这第一座采用干净混泥土结构的跨河大桥,长度并不是很长,只有大概一百多米的样子,宽度也并不宽,只有十二三米的样子,需要用到的水泥,也并不是很多。

    海河玻璃厂的两座水泥窑洞,投产四个月生产出来的六万斤水泥,被全部用到了这第一座跨河大桥上,勉勉强强的,总算是把这桥给修好了!

    只不过这桥的质量嘛,赵桓也不敢很确定,毕竟,他也没有细算过这座桥的总方量,六万斤水泥,大约也就四十多五十吨水泥的样子,标号是不是达标,他也不是很清楚。

    好在,这个时代的桥梁,也不需要承受太多的重量,载重几十吨上百吨的那种重载车型,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代,更不可能从这座桥梁上经过。

    赵桓倒是不用担心这座桥梁会被压塌,嗯,至少短时间内是不用担心的,至于几年以后,等过上几年,水泥的产量提升上来了,再重新修建几座标号更高的钢混桥梁,那还不简单么?

    到那时,赵桓甚至还要在整个特别行政区内,修建水泥道路,连通整个特别行政区,甚至是整个大宋!

    北上的时候,赵桓乘坐的马车,就是从这座新建的钢混桥梁上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