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页
邓叔一把拍上他的肩膀,没好气地说:“这是你该管的?还不赶紧进去,吩咐人把正院收拾出来。” “邓叔你怎么又打我……”清风摸了摸自个儿被拍得有点疼的肩膀,还不忘为自己辩解:“正院是老爷夫人住的地方,我每日都过去打扫呢,干干净净的,直接就能住人。” 韩辑先下了车,随后伸手去扶自家夫人,闻言便笑了起来,夸道:“清风还是这么机灵。” 萧氏听着也忍俊不禁。 清风嘿嘿一笑,让开地方,将老爷夫人迎进了门。 …… 沈伯文与邵哲此时还不知自家老师过来了,自从那日从书坊中回来之后,他们二人就进入了苦读模式,从早到晚地重复着读书,背诵,写文章,然后晚上互相批改,相互交流的过程。 不过不得不说,师兄弟二人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相比于先前,交流起来着实方便了许多,沈伯文也因此发现,邵师兄的学识,比自己想象的更为扎实,反之看看自己的,就较为薄弱。 但邵哲却发觉,师弟在时文上的理解,比自己要强得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师兄弟二人一同读书,也算是取长补短了。 周如玉心疼自家相公,又怕他身子撑不住,便跟厨房娘子打好交道,每日跟着她出门买菜,然后变着法儿地给他们师兄弟二人做各式各样的菜肴,晚上还有一顿汤水做夜宵。 邵哲一开始还在客气推辞,但实在推辞不掉,用过几次之后,心中也不免开始期待次日的夜宵了。 屋外,韩辑没有让清风惊动两个学生,站在门口默默地看了一会儿,见他们两个正讨论地入神,丝毫没有发现自己过来了,捋了捋胡子,很是欣慰。 不欲打扰他们,他看了一阵,便带着清风离开了。 正因如此,直到中午快用饭的时候,沈伯文与邵哲才发现自家老师带着师母过来了,尤其是老师还说是在这边长住,不由惊喜。 饭后,韩辑带着两个弟子去了书房,准备检查一番他们最近读书的成果,萧氏则是将周如玉留在自己身边,带着她回了后宅。 周如玉见到师母过来,心中很是欣喜,经过进京这一路上的相处,二人之间也没那么生疏了。 二人寒暄了一阵,萧氏忽然道:“如玉,从今日起,你便跟在我身边,学学怎么管家的,如何?” “管家?”周如玉有些不明所以。 萧氏看着她,拍了拍她的手,耐心道:“毕竟你夫君要是考中了,日后是要当官的,到时你就是当家主母,该会的还是要会,以后也要替他应酬,见一些官员家眷,咱们内宅妇人,能做的不少,别小看了这一亩三分地。” “师母,我愿意的。”周如玉并不笨,听完萧氏所说的之后,她便明白过来,内心惊喜,点点头道。 而且她心中也明白,师母是一番好意,才会提出这件事来。 自己日后也想要帮上自家相公,师母所说的这些,她现在不会,但可以学,总能学会的。 而至于沈伯文究竟能不能考上进士,周如玉丝毫都没有怀疑过,在她心里,自家相公是天生的读书人,一定能考上,就算这次不行,下次也一定可以。 要是沈伯文知道他娘子心里是这么想的,也不知会不会觉得受宠若惊。 萧氏看着她,见她虽然答应了,面上却还有些忐忑,不由得笑了,安抚地道:“如玉,不用怕,这些事并不难,有我教你呢。” 周如玉闻言,提起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缓和了面色道:“谢谢师娘。” 第四十二章 另一边的书房中, 韩辑将两个弟子最近几日的读书情况检验了一番,心中满意,道:“看来为师不在的这段时间, 你们二人也没有放松,这很好。” 说罢又问道:“怎么样,你们两个都是南边的人, 刚到盛京,这边的气候还适应吗?” 沈伯文上辈子是北方人, 到了盛京之后,除了一开始觉得有些干燥,后来便渐渐习惯了, 还习惯的挺快,所以他笑着回道:“学生还是挺适应的。” 韩辑仔细打量了一番,发现他面上确实没有什么水土不服的模样,不由得同他开起玩笑来:“你才来了这么几日,就适应了,我都要怀疑你上辈子是不是南方人了。” 说罢自己便笑了, 孰不知沈伯文心里却悄悄的点了点头。 对, 您说的对。 邵哲却里里外外都是个地道的南方人, 初来盛京,暂且还没能适应, 即便有师弟娘子做的夜宵,但还是清减了几分。 韩辑见状,不由得多叮嘱了几句, 然后道:“还是要及早适应, 会试也得在贡院待九天, 要是身体撑不住, 腹内有多少才华学识,都发挥不出来。” “学生明白了。” 邵哲面色赧然,点头应下。 关心完两个学生的身体,韩辑似是刚想起来一般,端起茶喝了一口,放下茶杯才“哦”了一声,然后道:“对了,我叫了陆翌晚上来家里吃饭,你们师兄弟几个也正好见一面,我离京颇久,许多事也不曾了解,你们若是有什么想知道的,回头可以问他。” 沈伯文对这个年纪轻轻便身居正四品大理寺少卿的大师兄,还是很好奇的。 在他看来,一个人会读书,能考上进士,固然能证明一部分能力,但能否做好官,在其位谋其政,还能让上位者看重,才是真正的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