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百媚千娇在线阅读 - 百媚千娇 第27节

百媚千娇 第27节

    第40章 杨段成日在书院……

    杨段成日在书院教书,这一日因为周氏派小厮去书院请他,倒是比往常归家早些。

    杨段至家就见到一个梳黄包髻,也戴金银首饰,但举止却稍显市井的女子。见到这人,他就知道今天老妻为何早早叫他归家了——这显见得是个媒人,是为了家里女儿的婚事来的。

    杨段一来,周氏就让他近前一起听媒人怎么说。

    媒人是常在富贵人家走动的,不是一般市井婆嫂,举止没有那么轻浮。但伶牙俐齿是一样的,见得家主归来,就忙把男方夸耀:“这位郎君也不是播州人士...播州这方,有哪些上等人家,老爷夫人都是知晓的。而要是在这等子弟中挑,断不会中意。”

    毕竟播州最高的门第就是杨家了,杨家近支的女儿嫁人,总免不了低嫁。若是一般的小娘子,低嫁平嫁的也无所谓,高嫁有高嫁的风光,可内里的苦也只能自己受着。而低嫁平嫁,看似差了一截,可自己自在啊!

    然而杨宜君不太一样,播州第一美人,甚至西南第一美人的名头是值钱的。真要是低嫁了,不说她自己、杨家甘心不甘心,就是甘心,男方那边也该犯嘀咕了...一个女子生的貌美是好事,可是如果这份美貌超过了相宜的程度,就有可能招来祸患。

    历史上有齐大非偶的故事,女子身份尊贵尚且能成为不宜结亲的理由,更别说是超出限度的美貌了。

    美貌而破家、祸国的例子,史书上向来屡见不鲜——即使女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被动的,人们也不吝惜将一切的祸端推到她们头上。

    “老身说的这位郎君,是夔州李家的郎君,在家行三,今年才上二十岁,生的一表人物,与贵家小娘子正是天作之合。”

    夔州是西南重镇,准确的说是西南向东的门户。若是想由南入川,用兵就要先对夔州。也因此,夔州拥有南方少见的正规城墙,高墙大城、经营几百年,不是播州能够相比的!

    在如今这天下,夔州还拥有不小的自主权——南吴要拉拢夔州,可蜀国名义上是夔州的主人。而实际上呢,‘将在外军令有所不从’,蜀国对夔州的控制是很不牢固的。这种情况下,夔州态度暧昧,可是占了不少好处。

    李家是夔州第一大族,这等门户,与杨家可说是旗鼓相当。而考虑到夔州在此时可比播州重要多了,李家向杨家求亲,其实是有些居高临下的意思的。

    “夔州李氏,与杨氏交往也不多,这李家三郎是那一支的?是嫡是庶?在外是个什么名声?”杨段还不说话,周氏就先有了一大堆问题。女儿翻过年去就要十七了,这个年纪别说成亲,连定亲都没有,她着实是有些着急了。

    媒人听她这样问,心里觉得事情有希望,脸上堆起更多的笑来,道:“好叫夫人知道,这李三郎是嫡支一脉,父亲正是夔州刺史...至于嫡庶,自然是嫡出的,庶出子弟哪里敢和夫人说!”

    这世上好多人都挑嫡庶,但公正的说,小娘子的嫡庶挑剔的没那么厉害——大户人家的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很多时候都有双方交换资源的意思。这种情况下,对方的女儿到底是嫡出,还是庶出,其实不那么重要。

    所以一些人家嫁女儿联姻,用庶女没问题,甚至用侄女也没问题。

    但子弟就不同了,子弟们貌似可以自己奋斗,没有女子那样受出身束缚,实际却不一定是那样。家族之中,嫡出子弟获得的资源与庶出子弟相比,一个是天,一个就是地!这不只是因为嫡出子弟母家给力,更重要的是家族本身也不会想太过分散家族的财产与权势。

    所以,在传承的时候,将大多数的东西集中在嫡出子弟,甚至单单集中在嫡长子身上,是很常见的做法。

    按照规定,庶出子可以获得的家产其实不比嫡出兄弟们少多少,但那就是表面的浮财罢了!且不说不会分,只会传到当家人手里的‘祖产’。就说祖产之外,家族真正的财富也根本不在那么点儿浮财,而这些,分财产的时候家老往往会做手脚,让庶出子只分到很少一部分。

    所以,如果嫁给一个庶出子,除非这个庶出子真的太出色了,是家族的‘麒麟儿’,不然那就是个坑!

    媒人之后还断断续续说了很多,都是好话,将那李家三郎直夸得天上有地上无一般。周氏听的很认真,杨段没有像周氏那样起劲,但也是听着的。等到了最后,他开口道:“婚姻大事,关乎小儿女一生,李家又是我家所不知的,着实不能随意定下。你自家去,过几日成或不成,都有说法。”

    杨段没有媒人一说就昏了头了,他虽然没有周氏那样,常思量着儿女婚事,但他也不是那等什么都不知道的。这等媒人,说亲的时候如何夸大好处、遮掩问题,都是早有耳闻的。

    李家什么情况,李家三郎什么情况,他们了解的都不多,现在只能听她说...谁知道她添油加醋了多少?哪怕真想嫁女儿,也得打听清楚,合适才行。

    媒人虽然一早知道这媒不那么好做——夔州李家的门第不低,这门亲事说得上是门当户对。但问题是,‘杨十七娘’的名声在外,她家一家有女百家求,又不是最近的事!没有一上门,表明男方身份,就能干脆定下姻亲的好事。

    但她还是难免往好处想,觉得这么好的条件,杨十七娘又眼看着就要十七了,自己用心去说,说不得差不多就应下了呢!

    眼下事情没能一下就成,难免有些‘失落’。她只能讪讪笑了,由着管事送出了门。

    “夫君如何说?”媒人一走,周氏就问杨段:“这李家三郎,夫君可有所耳闻?”

    杨段沉吟了一声,慢慢道:“仿佛是听说过的,李定国的嫡次子,这事是真的,方才那说媒的并未说假的。”

    媒人撒谎是很常见的,她们不只是在小细节上常常文过饰非,在一些关键事情上也敢胡说呢!将庶出的说成嫡出的,将三十岁说成二十岁,将面貌丑陋,说成仪表堂堂,都是有的!甚至有大胆的,将婚配过,说成尚未娶妻,直到女方进了门,才知道自己成了续弦。

    此时交通不便,若是婚配在外地,这种事作假了,还真没那么容易被揭穿。等到一切都清楚了,往往也就生米煮成熟饭了,悔之晚矣。

    不过,这类事在高门大户少一些,一个是高门大户的消息渠道多。稍微讲究一些的,都会自己打听下情况,说谎被揭穿的可能性很大。另一个,高门大户要整一个媒人实在是太容易了!就算是生米成熟饭了,女儿已经不能回来了,也不妨碍他们处理愚弄过自家的媒人。

    直接欺骗的可能性小一些,但避重就轻地问题还是存在的,所以高门大户也不能媒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至于名声好坏...呵,这等大家族子弟,若是在本地,或许还能知道些根底。出了地方,在外总不至于太差。”自己也是大家族子弟,所以杨段对这种事很有经验。大家族子弟,都是花花轿子众人抬的!

    那些纨绔非常的,在本乡本土大家亲眼见着,还能有些议论。可出了本地,外人如何知道?外头只有差不多的人家去说——只要不是太差,大家族之间都是拣好的说的,哪怕不欣赏,也能得几句泛泛而谈的好话。

    夫妻二人在厅下计较这事,杨段见周氏颇为焦虑,就安慰她说道:“不必着急,急什么呢?我在夔州也有几个旧识,去信探问不难。再不然,这也不放心,悄悄儿派人去夔州亲自打听也可以。”

    “若是个好的,皆大欢喜。若是个不好的,拒了也就拒了...如娇娇这般品貌,难道还怕她下半生没得托付?我见你就是担心太过了!你还不了解你女儿?她这是无心于此,若有心,能没有婚事?到时候要忧心的该是家里门槛了,怕要被媒人踏破。”

    说话时候,外头冰雨落了下来。杨宜君外出钓鱼,倒是被这场冰雨阻了,等到回来时已经是傍晚了。

    高溶、赵祖光和她一起回来的,只说是回来时半道遇上了,杨段也没说什么。只是饭后周氏拉了女儿在内房里说话,说的就是下午媒人来说媒的事。

    按理来说,这种事在还没个影子之前是不应该和家里小娘子说的。一些小娘子听说了这种事,一颗心说不得就会有了寄托,要是事情不成,心思细腻些的还只是自怜自哀一阵。一些真的将怀春之心寄托在这个素昧谋面的男子身上的小娘子,那才容易出事!

    但杨宜君的情况不同于一般,周氏不担心她不小心失落了芳心,最后事情不成会伤害她。周氏更担心的是,他们这边费心打探男方人品,家庭情况,一切料理的清清楚楚,自己都觉得是佳婿了。末了,杨宜君却不同意。

    婚姻说是父母之命,儿女的自由不多,但这里不太一样。一来播州民风开放,小儿女们先彼此有意,再告父母结亲的事很常见,大家都不以为忤。二来,杨家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家庭,不是儿女都只能唯唯诺诺,如同牵线木偶,杨段和周氏都愿意听听孩子们的想法。

    三来么,就是杨宜君的脾气了...生女莫若母,周氏还不知宜君是什么人?杨宜君性情刚烈,最是要强!这样事关她终身的事,若是强迫她,就是周氏也不知道她能做出怎样反应。

    周氏一直以来其实有感觉——她生出了一个敢于惊世骇俗的女儿,比当年女扮男装同家中兄弟出门的她,要出格的多。

    “...此事你已知晓了,心里如何想的呢?”周氏低声问着女儿。

    杨宜君对于嫁人,是真的一点儿想法都没有!这话不是假的。她不想嫁人,不是因为恐惧盲婚哑嫁——今年春天,与她两情相悦的裴珏来家中提亲,她也是摇头的。当时因为父母也不想她远嫁,顺水推舟真就拒绝了人家的求婚。

    杨宜君真正恐惧的是,女子一旦成亲,就一点儿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都不会有了。从此之后,她会是‘杨氏’,而不是杨宜君、杨十七娘、娇娇,她成了某个男人的附属,人生的全部都在丈夫和孩子身上。

    家庭会成为困住她的藩篱,哪怕她还能做点儿什么,也被局限在这之内!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历史上也不乏做出超出家庭范畴成就的女子,但这些女子不会是被赞颂的,相反,她们很多都付出了事业之外的所有成为代价。

    与其到时候还要与‘家庭’抗争,还不如一开始不要有,也落得个轻松!这就是杨宜君的想法。

    她想要走的路已经够难的了,她不想更增添一层难度。

    杨宜君连犹豫都没有,非常自然地对周氏道:“这般事,自是应该的!父亲仔细打听过那李家三郎,若是好的,结为婚姻也是好事。”

    杨宜君没有满脸拒绝,反而颇为配合。这话说出来是很熨帖的了,但这不代表她的真实想法,只不过是她应对母亲的策略而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拼死抗拒又有什么用?反而会让母亲更担心她的将来,更坚定将她嫁出去。

    说不得到时候有个差不多的子弟,就是逼也逼她嫁了!

    她配合一些,至少不会让母亲太过紧张...至于说现在口头说的好好的,将来怎么办,杨宜君倒不是很担心。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十全十美的事?存心要挑刺,那李家三郎,就是天上下来的,也有话可说呢!

    到时候只说人不好,要觅个佳郎,周氏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她眼光高也是从小的。

    周氏被杨宜君哄得心下宽了几分,一时便多说了几句:“想起几年前,你还是个孩子,转眼间就要谈婚论嫁了,实在太快了......娘这一生,就在你父亲,还有你们兄弟姐妹几个身上了。”

    “家中其他人,娘是无忧的。只有你,聪明太过,又兼心高气傲,反而不容易安于寻常人的福分,没个安稳...其实娘也是打小过来的,你这般大的时候一样有种种奇思妙想。只是娘不如你,到底也和当年看不上的闺中友人们是一般样子了。”

    “说来,你将来能如娘这般,嫁一个你父亲这般的男子,娘也就放心了...谦谦君子,文雅爽朗,又能一心一意。诗里不是还说么。‘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杨宜君知道母亲是全心全意为她着想的,眼下说的话也全是真心话,拳拳爱护都在这里了。按理来说,她应该感动,应该被说服的,但她没有。正相反,正是因为这是母亲的‘真心’,杨宜君才越发不适。

    以周氏的身份,她受过的教育,生活的环境,这番话合情合理,法理人情上都挑不出半点儿错来。但这种将一生系在家庭,连自我也失去的态度,正是杨宜君竭力避免并且深深厌恶的。

    ‘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杨宜君并不觉得‘有情郎’有什么了不起的,世上真的得到有情人的才是凤毛麟角,可也不耽误其他人享受人生的乐趣,追求自己想追求的。

    是女子困于内宅,只能见到小小天地,只能围着丈夫打转,才有这样的论调罢!

    但杨宜君又没法责备母亲周氏,周氏就是此世之中寻常女子而已,最多多读了几本书,见识超过一般妇人。世道如此,造就了她,责备她是很没有道理的。

    连迁怒都不能,杨宜君便越烦躁排斥了。

    周氏还在道:“当初裴家那位郎君来提亲,真该应下的。你们分明两情相悦,却是你这孩子任性了一回...若是当初不由着你来,你如今该准备嫁人了,说不得娘就歇了这份忧心,万事不烦恼了。”

    “娘——”杨宜君实在没法再听这个了,有些勉强地笑了笑,站起了身:“有些晚了,我想要歇息了...今日这场雨落得突然,冷了好多,热热地洗个澡,应当睡得更好罢。”

    杨宜君说着无关痛痒的话,假装太平无事。没再去看欲言又止的周氏,便匆匆离开了。

    之后四五日,杨宜君都因为这一日之事兴致不高,每日只在家中读书,消遣时光的闺阁游戏都不碰了。

    这四五日,她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了,杨段和周氏却恰恰相反。杨段发动自己的人脉打听李三郎是哪样人,甚至还派了亲信小厮去夔州当地寻访消息。当然,这都是暗暗进行的,毕竟这桩婚事八字连一撇都没有,事先弄得满城风雨,最后不成的话,宜君身为女儿家总是更难。

    不过,还没等‘李家三郎’这个人的底细露出来,人倒是亲自上门了!

    李三郎似乎是有事途径播州,便以故交人家的身份来拜访杨家——要说故交,也不算胡扯,都是西南这边握有实权的大家族,不可能一点儿交集也没有。但这种情况下,拿这个说事,便有些过头了。

    外头的人或许不知,杨段、周氏肯定是知道的...这李家三郎肯定是为了婚事来的,只是不知道这李家三郎自己是怎么想的。是想要促成这桩婚事,为了加码才亲自走一趟。还是不满意这番安排,有意来做点儿什么。

    后者其实不太可能,都是大家族孩子,不能那样不知事了。就算不满意婚事,也没有这样贸贸然上门的道理...更别说,眼下婚事还没影子了,想要拒绝一桩婚事的前提,也要是这桩婚事结成了啊!

    所以,最多也就是这李家三郎好奇,想要瞧瞧可能成为自己妻子的人是什么样子。

    中原地方,礼法相对严格的地方,这种事就算出格了。但在汉夷杂居、民风开放的西南,这种程度着实不算什么。

    高溶和赵祖光这一日回来,就见杨家的小厮来请他们赴宴。赵祖光奇怪,多问了一句:“杨世伯府上今日是有什么喜事不成?”

    杨段和周氏是很照顾他们这对‘世侄’的,饮食起居都料理的很精细,显然是亲自交代过的。但他们很少被请去和主家一起用餐,这不代表他们被怠慢了,相反,这是人家真的替他们着想。

    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哪里会真的想受长辈束缚?时常叫去一起吃饭,看似是表达对晚辈的看顾,可对于一般小辈来说,大约也和坐监差不多了。

    今日却特地来请他们,赵祖光就觉得会不会是杨府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喜事要庆祝。

    小厮笑着道:“原来是夔州李家子弟途径播州,前来拜访。也没甚说法,只是到底是客,自然得招待。郎主与夫人说了,公子们与那李家公子一般年纪,更说得来,正好帮衬着招待。”

    杨家内部,也只有一小撮人知道李家有意与杨家结亲的事...毕竟还是需要保密的事呢,若知道的人太多了,保密就是个笑话了。

    但赵祖光还是从这只言片语中察觉到了什么。

    等到宴席间,赵祖光和高溶见到了那李家三郎,别的不说,确实是个气宇轩昂的男子。身上有习武之人的气质,但又不至于粗野,这样的年轻郎君,在西南正是最得喜欢的。小娘子们倾慕,长辈也觉得好,是能托付的。

    李三郎看样子不是八面玲珑、擅长交际的,但也不算冷硬,席间往来也过得去。但赵祖光就是觉得,他有些心不在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直到席散了,赵祖光与高溶陪他经园子去到客房,见到与周氏一起穿过廊子的杨宜君。见他一直张望,又极力遮掩的神态,赵祖光才明白过来——类似的事儿,他在家时见过两回!他一个姐夫,一个妹夫,来他家相看他的姐妹时,真是一样一样的!

    而一旦明白过来,当下他就是眼皮一跳!

    第41章 自那一日落了冰……

    自那一日落了冰粒子之后,天气越发清寒。这一日晚间北风刮的紧,第二日清晨起来,就看到外头积了薄薄一层雪。虽然是薄雪,但到底是今冬第一场雪,杨宜君的兴致也很高,见家中园子里红梅也开了,便动了画《双艳图》的心思。

    她令平儿和紫鹃换了衣裳,特别是平儿,穿的是她的衣裳,又罩了一件她的氅衣,扮作大家小姐的模样。旁边紫鹃则梳双髻,手中抱一个大梅瓶,瓶中插着好大一支梅花。两人站在园中梅树下,让杨宜君画画。

    杨宜君将画纸钉在画架上,手中握着一支铅椠。画架是根据她在影视剧种见过的样子做的,如果是对着模特画画,比伏案作画要舒服,也更方便。铅椠则是一种硬笔,‘笔芯’是用含铅的石粉搓的,外面套上小木片做的壳子。如今流行的‘界画’,常用这种笔来画线,比软笔要好用。

    “麝月,你去替你平儿jiejie将风帽系上。”杨宜君准备描图,觉得有些不对,吩咐麝月去给平儿戴帽子。氅衣这类服饰一般是带帽子的,但帽子并不与衣服相连。杨宜君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古装人物,他们的氅衣帽子大多很奇怪,都和衣服连着的。也有不连的,但那是少数。

    杨宜君觉得,可能是那些影视剧不够考究...这很正常,如今的杂剧班子行头,若是演古人戏,也没有完全按着古人的样子来,很多都是想当然的。

    不过,杨宜君觉得,氅衣与帽子连着其实不坏,因为那样会很方便。因此,她反而奇怪历朝历代就没有想到这个吗?明明就是很简单的事。

    “娘子,若戴了风帽,就瞧不见发髻了,不好入画。”晴雯在旁提醒了一句。虽然冬日里穿氅衣、戴风帽才是正常的,但戴了帽子后入画不好看!这也是一开始平儿没有戴帽子的原因。

    杨宜君却觉得这没什么问题,《红楼梦》里,jiejiemeimei们踏雪,好多也戴了帽子,一样不影响场景美如画。所以只是摆了摆手:“你不必管这个,我自有主张...入画好看不好看,哪里是一顶帽子的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