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顽帝在线阅读 - 第44页

第44页

    可如今的小太子则完全不同了。不光是杨廷和在丁忧前特地拜访了两位谕德,将小太子的学业进度一一说明,还有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阁老轮流来东宫讲读,都让新上任的东宫讲读大为意外,工作时也格外用心。

    这一用心,就发觉小太子虽然年纪小,脑子却格外好使,几乎能过目不忘不说,还经常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连几位阁老有时候都得来跟他聊聊国事。

    王华和程敏政这才知道,去年年底那场从推迟早朝开始到调整了整个朝廷六部百司工作流程的变革,就是从小太子这里发起的。

    为这事刘健和李东阳还被监生江瑢上书弹劾,说他们堵塞言路,嫉贤妒能,请求皇帝将他们罢官。弘治帝大怒,将江瑢下狱,本要革除他的功名永不录用,还是刘健和李东阳上书求情,才放他出狱。

    现在看来,弘治帝生气的,不光是替两位阁老叫屈,更多的恐怕是因为护犊子,容不得别人诋毁小太子一分一毫吧。

    只是如今太子年幼,方才由李东阳等人护着,免得引来百官弹劾。而他们身为东宫讲读,现在算是太子身边最亲近的人,瞒不过也不用瞒着他们,方才让他们知道小太子的真正本事。

    原来,去年边关大捷时用来侦查敌情的千里镜,就是小太子无意中发现,让将作坊研制而成的。

    原来,拆穿寿宁侯兄弟和原司礼监大太监李广勾结阴谋,为京城除二害的也是小太子。

    原来,改革六部职司还画了那个工作流程图的,不是总裁编撰《大明会典》的李东阳等人,而是小太子

    这些消息一个比一个离谱,一个比一个震撼,让两位新任讲读老师对小太子的认知彻底刷新,开始拼命地将自己的毕生所学灌输给小太子,简直是你追我赶掏出老本给小太子上课,压根没半点藏私自珍的想法,甚至还想着能不能从小太子这里再多挖出点新思路,也不枉他们在东宫为师一回。

    教学相长,这才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王华这么想着,回到家时,看着自家没事格竹子的儿子就有些感慨起来。

    若不是你今科要下场会试,真想带你去见见太子殿下。

    王守仁上一科会试落榜时,李东阳就曾让他做状元赋,认为他只是一时不合意,文章的火候水平,其实已经达到状元之才。

    当时有嫉妒他的认为名不符实,是王家父子借着李东阳抬名声,也有人替他可惜,反倒是他自己该干嘛干嘛,没事还练箭习武,研究军事边防,被人认为是还好他没中状元,这般年轻就如此傲气,真是目中无人。

    王华自己就是大器晚成,落第几次后才一举夺魁,平日也经常劝儿子放宽心,唯独这次从东宫出来,竟然对个七岁小儿赞不绝口,倒让王守仁颇为意外了。

    父亲昔日不是说,太子殿下心情顽劣,皇上太过纵容,宠溺过度吗?为何今日如此夸赞太子?莫非小太子已能作诗填词?

    王华摇摇头,颇有几分神秘地指指他的书房,你还记得,前几日你重金买回来,又被你拆了的千里镜吗?

    王守仁点点头,他还为这个差点挨打,如何记不得,记得,若是给我工具和材料,我也能做出来。此物在行军打仗中极为有用,便是寻常观星,也胜过单凭双目。

    王华笑眯眯地说道:那你可知,第一个知道用这水晶片能放大望远的,是谁么?

    不是将作坊的工匠吗?

    王守仁一怔,大明自开国以来,户籍划分十分严格,匠户世代做工,所做皆归工坊。寻常人家,是万不敢轻易与匠户联姻,就怕子孙后代也称为匠户,难以脱籍。如此一来,能工巧匠固然都出于匠户之中,可工艺日渐平庸,倒不如大宋时期的奇技yin巧层出不穷。

    理论上从宫中流出的千里镜,这等神奇造物,必然出自将作坊。

    可若是这么简单的问题,父亲压根不会这么问。

    王守仁转念一想,父亲昔日对太子的印象不佳,可如今去东宫做讲读不过半旬,竟然对小太子赞不绝口

    莫非他脱口而出:是太子?

    正是太子殿下。王华感叹地说道:别看太子殿下年纪小,所思所想,如天马行空,非我等所及。

    王守仁哦了一声,忽然问道:若是能进翰林院,是不是也可以去东宫侍讲?可能见到殿下?

    他感兴趣的是千里镜,当初一句格物致知,他就能对着竹子格七天七夜。对他而言,科举并非什么头等大事,只是因为父亲和家世,以及他想做的事,都必须经由科举之路才能达到。

    可这个千里镜,却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他敏锐地觉察到,千里镜的出现,跟七月边关大捷定然有关,那次是实验,以后或许会有更多的应用,边关战事也将随之改变。十五岁时他就出关游历,有心报国,可父亲说过,大明以文臣辖制武官,他若是考武举,就算当上将军,也要受文官辖制。

    更何况,经营九边,收回河套,驱逐鞑靼,都需要考兵部和户部等合力协作,后勤和军备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一员猛将。

    自有枪炮之后,就再也不是能靠一杆银枪三进三出的赵子龙时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