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在线阅读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29节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29节

    “没多久我们就听到了炮声。”

    “我们心知危险已去,有心放慢船速,留在战场上观战。但是福船上那个打旗号的年轻小校拼命让我们到福船身后去——”

    “这真正是体恤我们海商,爱护百姓的大宋水师啊!”

    这海商说到这里,海事茶馆里人人都鼓起掌来。连那几个懵懂的夷人也跟着拍了两下手。

    那海商继续说:“我们总共听见了七八声炮响,接着海沧船就没有再动了。是那些原本系在福船附近的开浪船直冲了上去。”

    “海上传来厮杀的声音,待到烟雾散去之后,我们依稀能够看到开浪船逼上了那些海寇的船。”

    “我还记得很清楚,那船上有刀光,刷的一下映在我脸上,然后刷的一下又转开了。我船上的水手告诉我说那一定是倭刀,只有倭人喜欢把刀背擦得那么亮——”

    茶馆里有不少人吃过海寇的苦头,听见这名海商提起倭寇,一时都起了同仇敌忾之心,纷纷握紧了拳头问:“后来呢,后来怎样?”

    那名海商“嗐”了一声,道:“还能怎样,过了半个小时,厮杀的声音就彻底没了。我们的船待在福船旁边,没过一会儿就看见两条海沧船押着两条海寇的小船向福船这边过来……”

    “海寇总共有四条船的,显然是已经打沉了两条船,这是仅剩的两条,上面大约有三十多名海寇。”

    “这时福船上下来了两名校尉,分别下到海沧船上,分别向那些海寇们问话。他们问了什么,我们离得远了,也没听清。但是校尉们面带笑容,那几十个海寇的脸色似乎也轻松了一点。”

    “就在这时,从福船上的校尉各自取出了一本册子和一盒印泥,看样子是要他们在上面按手印。”

    “我见那些水师的将校让所有海寇都跪在甲板上,挨个在册子上按手印,然后把册子传给下一个人——”

    说到这里,这名海商的脸上肌rou突然一跳,似乎是回忆起了什么可怕的场景。

    “谁知就在这时,就见站在海寇们身后的水军将校们同时挥刀,用力砍下……”

    这海商复述的时候,整个海事茶馆里的人都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呼。

    明远也是一样。

    显然那些海寇已经降了大宋水师,都以为自己在走投降时的程序呢,谁能想得到水军将校竟然趁此机会下此狠手。

    “这副场面我从未见过,脑袋滚得满地都是,但水师的人应当已经习惯了,他们有的将那些脑袋收到盛着石灰的匣子里去,有的将无头尸体都扔进海里,还有的直接从海中打水上来冲洗。那海沧船的甲板几乎瞬间就细得干干净净……”

    “再看水面上,已经又风平浪静,海寇们全都不见了,而我就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似的,仿佛从未经历过刚才的那一幕。”

    待到那名海商将他的经历全部说完,茶馆里的海商们才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他们之中,有人小心翼翼地问:“这……不就是杀降吗?”

    那些海寇明显都已经投降了大宋水军,然而大宋水师从一开始就没有照降他们的意思……

    但也有人为水师说话:“你们不了解那些海寇。他们骨子里都是无赖,而混在中间的那些倭人则更是心狠手辣,从不知道‘仁义道德’是什么。你若是接受了这些海盗,让他们上得福船,等到明天早上的福船说不定便易主了。”

    “对,还是像现在这样,除恶务尽,免除一切后患比较好……”

    明远在一旁听着,对此不作任何评价。

    他只是暗自咋舌——敢于诱降而后再杀降,寻常将校不敢做这样的决定,因此一定是出于蔡京的授意。

    蔡京怎么都能说出他这么做的理由;明远只是觉得,这人如此冷硬的心性,又是如此有力的手腕,将来他能够爬到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然,蔡京也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好处。

    至少没有人怀疑他的保险生意会“倒闭”了。

    再说蔡京与明远本就是旧识的消息不知何时就在杭州城慢慢传开了,如今不少人都认为,蔡京就是在明远背后撑腰的人。因此人人都愿来投上一份保险,以期钱塘水军能够因这份保险的关系,在海上多多照拂自己的船。

    “戴朋兴,你现下还欠多少债务?”

    待到海事茶馆里的“讲故事”时间结束以后,明远随口问戴朋兴。

    “还剩三万多贯。”戴朋兴想也不想地回答。

    当年明远可是拍胸脯帮戴朋兴担保,说他三年之内一定能够还清所有欠款的。如今过了一年多,戴朋兴就只剩三万多贯的欠款了。

    看这海事保险蓬勃发展的态势,过不了多久,戴朋兴的债务就能还完。

    “嗯!我知道了。”

    明远应了一声。

    戴朋兴一怔,这才反应过来,明远其实是借这个问题,了解自己究竟承保了多少海运的货款。

    戴朋兴的佣金是保费的一成,而保费是货款的五分。因此从戴朋兴已经还掉四万欠款的结果,就可以推知明远的保险生意经保的货款总额就已经有800多万贯了。而且这个规模还在迅速扩大,福州、泉州和广州的海商也在纷纷寻求与明远的合作,希望能将杭州的这一套保险模式搬到他们那里去……

    明远略有些得意。

    如此一来,他需要在保险生意中注入的资本金可能比他原先预计得还要更多些,在500-600万贯之间。

    “远之!”

    一个温柔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

    明远听见,却好似大暑天里进行了“冰桶挑战”,猛地打了一个寒颤,似乎从头冷到脚。

    对方却轻笑着开口:“远之真是久邀不至啊,一定要京亲自到这里来寻你!”

    明远一边努力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一边在脸上堆满笑容:“我当是谁,原来是元长兄啊!”

    他转过头来看,却见蔡京正好整以暇地在海事茶馆中上下打量,一会儿去看一回墙上悬挂的海疆舆图,一会儿看看各种船只的模型,还会仔细研究一下墙上悬挂的那面自鸣钟。

    天色虽晚,但自鸣钟显示的时间却还未到打烊的时候。

    明远给戴朋兴使了一个眼色,后者立即将茶馆中所剩不多的几位海商请了出去,随后自己也打算从茶馆大厅中退出,将地方留给明东家和在本地俨然已是风云人物的蔡县尉。

    戴朋兴退出去的时候听了一耳朵——

    只听蔡京说:“我已经亲自计算了,修建木兰陂大概需要70万贯的金额。远之,你看,这笔钱应当如何解决?”

    戴朋兴顿时咋舌——他当年只是欠了7万贯,就已经寻死觅活了一番。

    如今明小郎君被蔡县尉找上门来,竟然要70万贯。

    不过,戴朋兴想:在钱这件事上,他还从来没见明小郎君为难过。蔡县尉的这件事,应当也一样能顺利解决吧。

    *

    戴朋兴走后不久,蔡京一对形状优美的眼睛眯得细了些,唇角似笑非笑,声音却冷得如三九时候从屋檐上垂下的冰棱。

    “远之,你该不会是胆敢骗我吧?”

    第214章 千万贯

    俗话说, 居移气,养移体。

    蔡京在钱塘地方上有了实权,手下有一群听从吩咐的校尉与胥吏, 并且组建了一支水军, 在海上对海寇可以做到心狠手辣一个活口都不留,只留头颅带回陆上来邀功论赏。

    此刻蔡京一旦觉得明远有食言的可能,立即面露威胁, 眼里几乎出现凶光。

    他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在丰乐楼被种建中拎着后领扔出去而毫无还手之力的蔡京了。

    如果明远诈他, 他有的是办法手腕对付明远。

    此时此刻,面对蔡京的若是换了个寻常人,只怕会心惊胆寒,浑身发颤。

    但是明远却冲蔡京灿烂一笑。

    蔡京顿时一呆。

    世人皆有软肋,蔡京便是抵受不了眼前这小郎君云淡风轻的笑容——难得有人能在他面前保持镇定与自信, 偏偏明远可以做到。

    只听明远笑道:“元长兄,我当然不是骗你。”

    “我当初是应承了你,修建木兰陂是一件造福乡里的大事, 所以筹款的事情上,我一定会帮你想办法。”

    “可我也从来没有说过, 我要自己帮你出这笔钱啊!”

    要他帮蔡京出70万贯,那是不可能的, 绝对不可能的。

    按照试验方的要求, 他任何“无偿资助”的行为都不被算在他花钱的总额里。蔡京就算是拿刀架在他脖子里, 明远也绝不肯“白白”地,掏出70万贯出来。

    蔡京无语:的确,“帮着想办法”和“自己出”区别还是很大的。

    “元长兄先消消气, ”明远笑嘻嘻地顺着毛捋, “我们先来谈谈这70万贯的事吧, 大概什么时候需要用,用在哪些事情上。”

    蔡京刚要说话,明远却在他面前转过身,从远处躲在角落里的阿宝招招手,将小姑娘唤来:“告诉你阿娘,送两杯好茶来。另外我和这位蔡官人肚子都有点饿了,厨下有没有能垫一垫的吃食,不拘什么,送我们尝尝,可好?”

    阿宝用力地答应一身,转身便跑向后厨。

    而蔡京,刚刚在气头上什么都察觉不到,但现在真的感到肚子有点饿了。

    他望着明远发怔——眼前这个小郎君可恨的确是可恨,体贴也真是体贴。

    不久,戴妻捧了个托盘出来,给两人各自奉了一杯清茶,两碟馉饳,却是煮熟了之后用油煎过,底下的面皮脆脆的。

    明远带头举箸,两人各自吃了点馉饳,蔡京的情绪已经完全缓和下来。

    这时明远再诚心诚意地向蔡京询问:“元长兄,木兰陂这样的工程,小弟自己的估计,总花销要在50万贯以上。但如今兄台已经有了个更准确的估算,小弟想要听听。”

    他满脸都是殷切,蔡京定了定神,才开口向明远解释:

    原来,木兰陂的修建有两次惨痛的失败经历。看起来失败原因都是“选址”,但是前两次选址时都考虑了省工省料,因此才会选在那两个地点。

    现在看来这样的方法根本行不通,蔡京认为,为今之计,就只有老老实实用最笨的办法,花最多的人工和最长的时间,建一道极长的水中堰道,才能在合适的位置将海潮挡住。

    如今蔡京主持此项工程,那便事关蔡京的名誉,和他一族人的福祉。蔡京自然是选取了最为稳妥的方案,哪怕付出会更大些。

    “70万贯是在数年间要的,并非一次性需要……远之说得对,刚才京……确实是太着急了些,失态了。”

    明远的态度令蔡京渐渐冷静下来。

    一次性筹集70万贯和分次筹集,差别还是很大的。

    “元长兄可曾想过,这钱应当从何而来?”

    蔡京双手一摊,道:“前日里刚与乡里联系过。之前两次修筑,都是向乡里大户筹款。可是已经失败了两次,如今大户都很有些疑虑,要他们再掏出一笔不菲的费用,也有点……强人所难。”

    明远理解地点点头。

    “元长兄可曾想到过,修筑木兰陂的费用,将来可以用未来因木兰陂而改良的万顷良田的出产来支付?”

    蔡京闻言略有讶色:“你是说……用未来的钱来支付现在的工程?”

    “这……这怎么行?”

    蔡京是个绝顶的聪明人,但此刻也被明远用话给绕住了,他磕磕巴巴地说:“延请工人、购买石料……这些都是现在就要付的……用,用未来的钱……”

    但是蔡京一边说,一边能够感受到心里有什么,朦朦胧胧的,似乎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但是就是蒙了一层窗户纸,始终捅不破,无法看清它的全貌。

    明远的双眼却紧盯着蔡京,不放过他任何一点表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