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到金陵市井人家在线阅读 - 穿到金陵市井人家 第45节

穿到金陵市井人家 第45节

    听着韩薇娘的话,沈意纳闷不已,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什么东西能被称为最重要,且自己毫无准备。

    带着满心的疑惑,跟着韩薇娘走出家门。

    江南的冬天,潮湿阴冷,屋子里永远是湿乎乎阴沉沉的,将火炉点上也只能暖和身旁的方寸之地,其余地方仍旧冷到骨子里,难受得厉害,但走出家门,在冬日里日头的照射下,湿气消散于空气总,从骨头里都透着暖和,只想懒洋洋地在日头下度过。

    这不,巷子里没什么事情的妇人们都聚在巷口,有一搭没一搭的做着针线,是不是闲聊上几句,很是惬意。

    见着母女俩一前一后走了过来,便有那些熟识的婶子搭话,问着两人去做些什么。

    韩薇娘笑意盈盈:“快要过年哩,我们去集上逛逛,买些东西哩。”

    嘴里说着,步伐也不见停,带着沈意便穿过人群走了出去,留下人们看着她们的背影议论纷纷。

    “这就是姐儿嫁得近的好处哩,有什么事情都能搭把手,也不用每日里挂念个不停。”

    这些婶子嫂子们家里都是有女儿的,听着这话纷纷点头,更是坚定了不将孩子远嫁的决心。

    给巷子里人的婚嫁造成多大的影响,沈意现在是不知道的,她跟着韩薇娘走出了巷子,却只见阿娘的脚步一转,走向了集市的反方向。

    沈意一头雾水的跟了上去,只见韩薇娘轻车熟路,走着走着,一股浓郁的味道扑鼻而来,沈意鼻翼轻扇,辨认着这熟悉的味道。

    很快沈意便反应过来,这是寺庙里上着的香的味道。

    正在这时,韩薇娘的目的地也已经到了。

    这也是一条小巷,从外表上看,与织染巷相差无几,厚厚的青石板铺着地面,隔开冬日里的雨水,墙根下积年的青苔长出厚厚一层,湿湿滑滑的,一不小心踩上去滑上一跤连骨头都能摔折,两旁房子也只有两层,这巷子离朱雀大街很远,是沈意从没到过的地方。

    走进巷子,转过转角,眼前倏然一变,嘈杂声扑面而来,往来之人络绎不绝,街巷两旁的房子,将一层打通做成铺子,隔着卸下的厚厚门板,每家铺子里都是少不了的人。

    “好在来得不算晚,人还不多。”环视一眼,韩薇娘擦着额头上由于赶路而出现的汗珠。

    沈意看着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的巷子,不由地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怀疑,这居然还是人不多!

    许是沈意脸上恍惚的神色过于明显,韩薇娘温言细语:“金陵城里的人,这些日子都要来这买这些祭祖用品,家家都要用哩。”

    祭祖!这两个字如一道闪电劈进沈意的意识,她居然将这么重要的事情忘记。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祀便是祭祀了,古代里从官家到平民,都会悉心准备过年的祭祖,就连那些吃不上饭的人家,到了过年那日,也是会想发设法的整治些贡品。

    而沈意,在忙忙碌碌的新年准备中,将祭祖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不仅是往年这都是家中女主人,也就是韩薇娘一手准备,更多的是,尽管沈意已经习惯了这个年代,但对于祭祖,她还是不如土生土长的人们看得重要。

    但,祭祖这种大事,是容不得出岔子的,不是说沈意看得不重便真的能撒手不理,想到这,沈意忙挽上韩薇娘的袖子,甜甜笑了出来:“阿娘,还好你在,不然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办哩。”

    韩薇娘将沈意带到自己熟悉的店里,对着沈意细细解释:“你们和谢家族里,远远的远着便好,谢家宗族的祭祖,祭品礼器他们自会准备好,你刚嫁入谢家,族里倒也不会让你做些什么,等到开了祠堂将你名字记上族谱,以后过年祭祖才会找你帮忙,今年你主要就是cao持着自己小家的祭祖,也不算难哩。”

    是的,沈意和谢愈的婚事,还差了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谢家族里开宗祠,将沈意的名字加到族谱上面,直到完成这个仪式,沈意才是真正被谢家宗族承认的媳妇,而这开宗祠,一般来说就是过年这天。

    韩薇娘说完,便找到相熟的掌柜,将早已在心里合计过的的东西报了出来,并添上一句:“这些都给我拿上两份。”

    掌柜的见多了世情,稍一打眼便知是什么情况,干净利索地将韩薇娘要的东西准备好,一份递给韩薇娘,另一份递给沈意的时候,还拱手贺喜:“小娘子大喜。”

    沈意泰然自若接过掌柜的手上包好的几个纸包,应了句同喜同喜,却是不见新嫁娘的娇羞,引得掌柜咂舌不已,心下想着这小娘子不得了。

    拎着香烛钱纸,祭品法器走了回去,天色已经不早,韩薇娘担心被关在家中的沈昭,到了织染巷便匆匆忙忙回家。

    沈意将新买的东西在厢房放好,闻着身上沾染上的香烛味道,不高兴地皱眉,架上锅便烧起了热水,用皂角将头发身子清洗干净,待出浴时,身上只有皂角的清香。

    冬日里白昼短,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天便已经黑了,往日里谢愈差不多也是这个点回到家中,沈意一看时辰心下一惊,没想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忙忙用青布包着头发,开始准备哺食。

    原本沈意还想着谢愈回来的时候哺食尚未做好,要安排他做上些什么活计。水缸里的水差不多用完,得从水井里将水提上,买来的木柴太大块并不好烧,得让愈哥儿再砍小一些,心里想着这些家事,动作也没停下,轻巧地在厨房里穿梭,忙得团团转做着哺食。

    谁成想沈意心中的这些盘算都没起到作用,这一天里谢愈迟迟不见回来,做好的哺食在灶上热了一遍又一遍,也不知热到第几遍,谢愈才顶着一身寒气回来。

    日落后江南的夜间湿气更重,谢愈穿着的青色布袍,顶着夜风走回来,触摸上去潮乎乎的,氤氲出痕迹,不知是不是被风吹的厉害,谢愈脸上的神色很是难看。

    沈意赶忙从灶上烘着的衣物里找出一套衣服,双手扶着谢愈的肩膀,将他推入房间,让他赶紧换上衣服,万万不能生病。

    摸着手上温热的衣服,谢愈这晚上糟糕的心情总算舒缓了些,但一想到晚间发生的对话,却又气了起来。

    带着这等矛盾的情绪将衣裳换上,谢愈刚掀开帘子,手上又被沈意塞入了一杯暖呼呼的桂圆红枣茶。

    感受着茶里甜滋滋的味道,谢愈神色复杂,犹豫了半晌,颓然道:“意姐儿,你不能写到我家族谱上了。”

    作者有话说:

    第74章

    夜色深沉, 凛冽的夜风呼啸而过,呜呜咽咽的闹得人心烦。

    沈意沉默一瞬,复又扬起笑容:“先不说这个, 今日我跟着阿娘出去, 路上见到有渔民将家里晒干的银鱼拿过来卖,可好着哩, 我挑了几斤, 做个银鱼煎蛋, 愈哥儿尝尝。”

    温软的笑容舒缓了谢愈的心绪,自从听见族长的话便好似被大手紧紧抓住,拧巴成一团的心,如浸泡到了温水中, 终于舒缓开来。

    寸长的小银鱼通身无刺,rou质细嫩, 老少咸宜, 不仅是很受金陵人喜爱的一道食材,还是滋补的圣品。一到六月, 渔人捞上的新鲜银鱼, 很快便到了家家户户的餐桌,为贫乏的餐桌填补上新的风味, 还补了身子的亏空。

    现在天寒地冻的, 早就不是吃银鱼的日子, 也不知道渔人是怎么将这些鱼晒干保存好,又是怎么这么巧的被沈意看见,但最终, 这夏日的风味, 躲过时间的桎梏, 穿过季节的变迁,到了谢愈眼前。

    黄澄澄的蛋液裹着风干小银鱼,滑入油汪汪的锅中,滋滋冒着青烟,很快便被煎至两面金黄,与瓷白的盘子碰撞,诱人的香味随着浮至空中的白烟四散,引得谢愈喉头滚动。

    一时饭毕,觑着谢愈的神色终于恢复了正常,沈意才又兑上些蜂蜜水,一人捧着着杯水,慢慢喝了起来。

    “愈哥儿,族谱这事,到底怎么回事,你仔细给我说上一遍。”呷了口蜜水,沈意终于问起了谢愈回家时说的事情。

    别看沈意表现的好像很是镇定,但乍一听谢愈那么一说,她内心的惊诧半点不少,虽说从她的本心来说,并不在意宗族礼法,族谱记名这等事情,但是,入乡还得随俗,按照这时代的规矩,愈哥儿说的这话,就是生生将自己脸面往地上踩,只有不被公婆所喜,不被宗族欢迎的人,才不能写上夫家的族谱。

    即使沈意不问,谢愈也是要说的。双手紧紧握住琉璃杯子,汲取着蜜水的温度,思绪又回到了刚散学的时候。

    谢愈在府学里,也是大大的出名,但出乎意料的是,谢愈最出名的地方,甚至不是他的学问好,承认,少年解元风华正茂,让他在初初入学时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但是江南文风是如此的昌盛,天资卓绝者数不胜数,每一科科举,都能出几个惊才绝艳之人,因此在短暂议论几天后,众人便将这事放下不提,真的让谢愈大大出名的,是他的不近女色。

    不知当年是如何选址,府学所在之地离十里秦淮只一江之隔,白日里倒也没什么影响,但一到傍晚,秦淮河畔小楼里灯笼高挂,红粉佳人梳妆打扮,古琴声琵琶声歌声隔着江水传进府学,勾的人神都要跑了,再朴实的学生,都有过散了学后,约三五个好友,去一两家小楼,请二三红粉知己,在软玉温香中高谈阔论,唯有谢愈,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些聚会,一到散学便急不可耐地往回家赶,不由让人心下思量,这年轻的解元,真是家有河东狮。

    这一日散学后,谢愈依然习惯性的拒绝同窗邀请,在一众饱含同情的眼神中拱手道别,但刚踏出府学大门,却见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现在门外,看见自己忙笑着迎了上来。

    “愈哥儿,族里有事找你哩。”老人见谢愈停住了脚步,忙大声说道。

    “族长。”在同窗打量的视线中,谢愈躬身行礼。

    是哩,这个老人,就是谢家宗族的族长。

    原来是族长,经过的同窗收回打量的视线,也像谢族长拱手示意,谢族长这辈子都没收到这么多读书人向他拱手,激动地脸都红了。

    谢愈轻咳两声,唤回族长的注意,心念电转思索着向来指使着夫人出头的族长,怎么这次亲自找来,这来者不善要如何才能应付。

    谢族长带着谢愈走到停在一旁的马车,一挥鞭子,马打了个响鼻,鼻子里冒出一股热气,马蹄空踏两声,嘶鸣一声后踏着稳健的步伐往谢族长家走去。

    到了地方,谢愈刚一下车,谢老夫人便亲亲热热迎了上来,拉着他的手一阵儿啊rou啊的摩挲,谢愈不动声色的抽出手,心下警惕更甚。

    抱着这份警惕之心,谢愈和谢家族长及他夫人很是周旋了一段时间,茶喝了一杯又一杯,话说了一茬又一茬,还是在绕着圈子东拉西扯,从谢愈祖父辈的事情说起,说到他父亲的种种,没口子夸个不停。

    谢族长抬起耷拉的眼皮,悄悄觑去,果然愈哥儿听见提到他的父亲,很是高兴,淡漠的眼神里,也添了点兴趣,也不知想起了什么,嘴角含着微笑。

    趁着这个时机,谢族长赶紧提出:“愈哥儿,我们谢家族里,你还是第一个考上举人的,附近的人谁不夸你出息。”

    “族长谬赞。”这夸奖并没让谢愈动容。

    “真真是虎父无犬子,你阿父也是好样的,可惜天不假年,若他能看到你现在这样,也不知心里会如何高兴。”谢族长说着,眼角溢出泪花,眼泪沿着饱经沧桑的脸流下,消失在脸上的沟壑之中。

    怒意从眼中一闪而逝,谢愈带着丝嘲弄看着族长的唱做念打,若不是林娘子临走前,拉着他的手全交代过,说不准他都会被这心痛的样子骗了过去。

    遂只沉默着,等着族长后续的话语。

    谢愈没有如预想般接话,谢族长一时语塞,忙对他夫人使了个颜色,谢老夫人不愧和他当了这么些年夫妻,瞬间便反应了过来,递上帕子殷殷劝解:“切不能这么伤心,愈哥儿还小,正是需要你这长辈关照的时候哩。”

    谢族长颓然靠着圈椅上,好似被夫人说动,擦着眼泪说道:“是这个理,我们做长辈的,总是比你们多走了几年路,愈哥儿年轻不经事,有些事情还是得我们帮着掌眼。”

    来了,谢愈心里一紧,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见谢愈依然木着张脸,一点也没有被自己感动的样子,谢族长打开天窗说亮话:“愈哥儿考上举人,有200亩免税田,你们家里没有田产,这200亩田的免税名额,便交给族里,我一定会帮你打理的妥妥帖帖。”

    原来如此!

    又盯上了这免税田。

    谢愈手心攥起,手背上青筋毕露,指甲在掌心上留下深深的印痕。

    他倏地站起,一揖到底:“承蒙族长关心,但此事,愈恕难从命。”

    谢族长脸色一肃,意有所指:“愈哥儿是个孝顺孩子,有些事情多想想才能做出对的决定。”

    谢愈也不多言,黑黢黢的眸子盯着族长,只默默说了几个字。

    谁知道谢族长一听,脸色大变,慈祥和蔼的笑容不在,脸上一阵青白交错,终于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愈哥儿这是听谁说的,没有的事。”

    谢愈只默默的看着,眼里都是了然,谢族长被他的眸光一看,好似自己的心思被人全部扒开暴露在阳光下,不由恼怒起来:“愈哥儿好好的孩子,怎么这样,都是你媳妇带坏了你,今年过年的祭祖,你媳妇且别来。”

    谢愈骤然抬眸,毫无波澜的眼眸里射出寒光,但谢族长已铁了心要给冒犯自己的人一个教训,便沉默着闭眼,以示决心。

    定定看了半晌,谢愈嘴角牵动露出冷笑,眼中燃起愤怒的火光,这是对沈意不满意么?不,不是的,他们都心知肚明,这是谢家趁着这件事情在拿捏自己,让自己屈服。

    要是一般的事情,为了沈意好,妥协也就妥协了,但免税田,实在是触碰到他的逆鳞,毫不犹豫地转身便走。

    谢族长见他那么坚决,心下讥笑,都说这新科解元畏妻如虎,但一动真格的,妻子又算的了什么,但若让愈哥儿就这么走了,又过于难看,于是忙喊到:“等你媳妇生了儿子,再带她来祠堂入族谱,我谢家的媳妇都是如此。”

    谢愈脚步一顿,随之又毫不犹豫地离开,带着满身的寒气和阴郁回到家中。

    将这段经过如数讲给沈意听,谢愈心中忐忑不已,走得时候是痛快了,但后续的事情却很难收场,整件事情,最对不上的便是沈意。

    那么好的小娘子嫁了过来,自己在心里发过誓一定要将世间最好的东西捧到她的面前,但是这最大的委屈,却也是由自己造成的,意姐儿何其无辜,被卷入了这事当中,成为两方博弈的牺牲品,这是谢愈再怎么道歉也弥补不回来的伤害,他心知肚明。

    却没想到沈意并没有他想象中的暴怒,反而坐在椅子中陷入了沉思,烛火摇曳,沈意的神色在烛影里明明暗暗,将谢愈的心高高吊起。

    将谢愈说的话语一字一句回想,终于抬眸看向谢愈,眼似寒星:“愈哥儿,这事不对,免税田这事上,还有内情你没有交代。”

    谢愈苦笑,又为沈意的敏锐而骄傲,摸着鼻子说道:“意姐儿别急,我还没说到那里。”

    说着眼睛望向虚空,陷入了回忆。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作者有话说:

    第75章

    “此事说来话长。”谢愈摆出了长谈的架势。

    “等等。”

    沈意轻盈的身子在房内快速的跑着, 没多久便布置出了格外舒适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