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扶摇上青云(科举)在线阅读 - 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27节

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27节

    ◎准备去州府啦【三更】◎

    县衙门口今日粘贴县考的排名, 名单还没帖出来,门口就已经围满了人。

    除了县学的学子们,还有许多各镇各乡村来的考生以及其家属, 也有纯粹瞧热闹的百姓们。

    “都让让啦,让一让——”

    贺青山今年十六, 长的和成人差不多高,非常的壮实,有他在前面开路, 沈长林和沈玉寿才得以挤入最前面。

    “不要挤, 挤什么!退后,退后!”

    衙差们拿着杀威棒,将人群往后逼退了两尺,接着另外两名衙差开始粘贴名单,沈长林不由的屏住了呼吸,感觉自己仿佛不存在了,只有一双眼睛还会眨动。

    录取的名单很长,名字密密麻麻的, 沈长林前面刚好有一个衙差的背影挡住了视线, 因此他还没有看清楚, 旁边的沈玉寿便一改平日的冷静:“中了中了!长林,你是案首!县案首啊!”

    什么?!!!

    沈长林觉得难以置信, 他急忙从衙差背后探出头, 榜单上明明白白的写着, 第一名沈长林,他不仅中了, 还是案首。

    一瞬间他仿佛踩在棉花上, 整个人都恍然了一会, 接着回过神来,继续找沈玉寿的名字:“第十八名,沈玉寿。”

    “玉寿,你也中了!”

    最后只剩下贺青山了,两个同窗都中了,他年龄最大,单他没重,那可就丢人丢大发了。

    但偏偏越急躁越瞧不真切,还是沈长林冷静一点:“那儿!贺青山第四十九名!”

    朝廷按照各州县的大小,规定了一县县试通过的人数,永清县学风弱并且学子少,因此只有县试的前五十名有参加府试的资格,而贺青山算是踩着尾巴过的,差一点点就要名落孙山了,他高兴的将沈长林抱起来:“太好喽。”

    不远处,贺青山的祖父、父亲等人也在看榜,但是贺老爷子年纪大了,贺青山的父亲可不敢让他进人堆里和一堆年轻人挤,因此他们只在远处看着,贺童生伸长了脖子:“怎么还没有出来呀。”

    “出来了,出来了!”贺父高兴道。

    只见贺青山跑过来:“爷爷,我过了,嘿嘿,虽然是踩着线过的,沈长林可厉害了,他是这次的案首!”

    说着本次县试的小案首走了过来,小脸红扑扑的,明显是兴奋劲儿还没过。

    沈长林现在想的是,他十一岁参加县试就得了案首,会不会被别人瞧出端倪?

    他能得县案首,除了基本功扎实外,确实也因答题时思考深入,笔触老道有关,批卷时是糊名的,主批卷人是县令以及幕僚和孙教谕,众人将前十名选出后扯掉糊名纸,看见沈长林的名字时,孙教谕还觉得不可思议,那番深入见解,怎么会出自一个十一岁的孩童之手呢?

    糊名纸揭掉之前,孙教谕是属意沈长林为案首的,但是知道答者年龄后,他改了主意:“此子年纪太小,若这次得了县案首,恐会恃才而居,反而不好。”

    但县令大人却有另外一番看法:“刚才我们一致属意这份试卷为第一,现在却要因为沈长林的年龄而改主意吗?十一岁的县案首有何虑,若他只是一时侥幸,在府试中自然会筛选出来,若他有真本事,我们又何必打压?”

    此外,县令大人还存有一些私心,十一岁的县案首,又是一笔可以写入禀文中的佳话,说不定这次还能得到巡抚大人的亲笔赞赏呢。

    顾北安昨夜便看过了录取名单,此刻他亦在看榜的人群中。

    人群熙熙攘攘,争相议论着名次,尤其是那位年轻的小案首。

    待沈长林几人回到县学,所有的学子们也都知道了,这次案首是乙班的沈长林。

    前几年的县案首,也都是县学的学子,但都是甲班的,年纪都在二十以上,小长林能成第一,那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是仔细琢磨一番,似乎又不觉得奇怪,沈长林平日里的功课考评样样都是优,并且能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一手字也写的漂亮。

    并且,他还是那种极其刻苦的人,晨读夜背,几乎每天都在努力,因此,同窗们既羡慕,也心服口服。

    “长林兄,我们向你贺喜了。”

    “苟富贵,勿相忘啊。”

    “你答题的内容还记得吗?可否誊写一份让我们瞧瞧。”

    “……”

    角落里的沈玉堂犹豫再三,还是没有上前贺喜,他默默的抽出一本《大学》,闭着眼睛静下心来,默默背诵着。

    顾北安从衙门回来,就见沈长林沈玉寿等十几个考过的学子等在他房间门口。

    过了县试,小学子们各自凑了一些银钱,要请先生吃酒。

    一年一次,顾北安自然也不会推辞,找了一家酒楼,定了一桌酒菜送过来,师生十几人仿照古代先贤,盘腿坐在地上,一边吃喝,一边听顾北安说话。

    如今已是三月初,府试在四月举行,而赶往州府,路上就要花七八日,因此考过的学子们要尽快收拾行囊,带上盘缠,在顾北安的带领下奔赴州府安顿,安顿后备考十天半个月的,就要参加府试了。

    因此,今晚既是庆功宴,也是府试备考动员宴。

    路上要带什么东西,准备多少银两,准备走哪条路去,顾北安一一道来,这几年都是他带学子们去州府应考,因此也是熟门熟路。

    这顿饭从中午吃到了下午,天还亮着,沈长林沈玉寿还来得及雇车回家中。

    未免钱氏奔波cao心,二人并没有告诉她是今日出成绩,现在有了好信儿,自然得回去告诉家人,并准备府考的行囊。

    “长林,玉寿,你们等一会。”

    顾北安笑着走上前,一只手搭在沈长林肩上,一只手拍着沈玉寿的胳膊:“一个是案首,一个第十八名,舞勺之年能有这番造化,可是凤毛麟角哦。 ”

    沈长林刚刚冷静下来,因为这句话脸又烧红了,他激动的快要冒烟了。

    幸好顾北安及时的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但你们知道吗?历史上最小的秀才九岁,最小的中举者十三岁,最小的状元郎十七岁,因此,你们即便是九岁考过县试,也没什么稀奇的。”

    说着拍了拍胸脯:“先生我,十八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的举人。”

    意思是,你们不用飘,县试只是漫漫长路的第一站,前人、本人都你们的榜样。

    沈长林转念一想,县案首又如何,要是府试没过,不还是普通学子。

    他和沈玉寿恭敬的对顾北安鞠了一躬:“先生的教诲,学生受益匪浅,这就归家准备行囊去了。”

    俩人刚走,白雪从医馆归来,刚进门,就被顾北安一把拉住,顾北安关上房门,抱着白雪转了好几圈,一边转一边压低嗓门,亢奋的低吼:“我的学生,十一岁!他考上了县案首!他才十一岁啊!”

    所以,真正需被泼冷水的大概是顾北安。

    白雪被转晕了,顾北安自己也晕了,夫妻俩依偎在一起躺到在罗汉床上,白雪吃吃的笑:“顾先生,你失态了。”

    但,她喜欢。

    只有在自家娘子面前,顾北安才会露出多种多样的情绪,他会生气会懊恼,会狂喜会后悔,此刻他是她的夫,有血有rou有情/欲,这一面,他只会给她。

    白雪叹息:“你又要离家两个月了。”

    三月带学子启程,参加完府试还要等出成绩,白雪想了想,轻轻地掐了顾北安一把,顾北安感觉被猫挠了一下。

    小猫在耳畔说:“不如这次,你带我一起去州府吧。”

    第36章 景川府

    ◎唯有拼尽全力◎

    柔和的烛光洒下来, 映出顾北安眸中一小簇火焰,他揽住妻子:“路上很辛苦的。”

    白雪皱皱鼻子:“我是怕苦的人吗?再说了,长这么大, 我还没去过州府呢。”

    “真想去?”

    “想。”

    “那一起去吧。”

    “嗯,熄灯睡觉咯——”

    翌日清晨, 白雪向医馆告了假,又顺便回了趟娘家,取白五婶给女婿做的新鞋。

    院门一开, 白五婶正叉着腰教育白四妹白五妹, 见白雪回来了,白五婶将柳条枝一扔,抱怨道:“这两个小的越来越难教了,叫她们学绣花,愣是不学,嚷嚷着要同你学医呢。”

    “学医有什么不好,她们想学就来嘛。”白雪笑着走进院门,“不过最近不行, 我要同北安去州府了。”

    说着母女两个坐下, 聊天说话。

    用白五婶的话讲, 白雪嫁人后更无法无天了,一个妇道人家, 竟要随郎君去外地:“都是顾大人纵的你。”

    白雪抿唇笑笑:“去见见世面嘛, 说起来, 我们家还有一个亲戚在州府呢,多年未见了, 顺便去探望一下。”

    这位亲戚, 是白雪生母的表妹, 她该叫一声表姨的,小时候白雪常和这位表姨一处玩耍,后来她嫁了人,随夫迁走,加上白雪生母病故,便渐渐没了交往。

    “去吧,我帮着备东西。”

    沈长林沈玉寿也回到了咸水村。

    “案首?”钱氏、罗氏、沈如康对这个陌生词汇感到新鲜,“就是第一名的意思?”

    “对,第一名。”沈长林的兴奋劲儿已褪去七八分,说起成了县案首的事,也终于能平静以待了。

    钱氏双手合十不停的念叨:“阿弥陀佛,实在是菩萨保佑,咱们沈家,要出能人啦。”

    听说两个小的要随顾先生去州府应考,家里头的人高兴之余,还颇为担心。

    古代交通不便,一般人也就去镇上、县里转转,这还是托咸水村交通便利,离县城近的福,有的村庄镇子藏在在山窝窝里,那的人有一大半一生都没离开过村子。

    因此,在听说孩子要去州府的时候,家长的心都紧紧揪起来了。

    “州府离这有几百里远呢,你们路上怎么去?”

    “顾先生说先雇车,坐车到隔壁县,再坐几日船,下船后再走几日路,便到了。”

    为了去州府参加府考,他们可谓是爬山涉水,不仅路途遥远辛苦,还要准备很多东西,比如耐存耐放体积小,又干净卫生的干粮,防蛇虫鼠蚁的药物,还得带一根长木棒,既可防身,又能做拐杖,还可以挑包袱,可谓是一物多用了。

    当然,换洗衣物,课本笔墨纸张等,也绝对不能缺,还有夜里睡觉盖的被子。

    沈如康拿出早就为两个孩子做好的书箱,那是用竹子和麻布制成的,非常的轻巧,并且格子设置的十分合理,像一个可以背在背上的行李箱,足够将除被子以外的所有物资放进去。

    书箱前两年就做好了,但因两个孩子回家少,且多数时候是坐牛车往返的,便没能用上。

    沈如康还自责做了个没用的物件,现在倒是未雨绸缪了。

    除了准备东西,还得准备银钱,县学的学子们赶考,有官府补助,但补助只包括在州府租房子、雇人、雇车等公共支出,一路上的伙食需要学子们自理,万一路上生点小病,或开小灶,或买笔墨纸张,处处都要自己花钱。

    并且,穷家富路,学子们远赴百里之外的州府,家里就是穷的吃土,也会给他们备上充足的盘缠。

    钱氏做了多手准备,第一手是给了五两银子请顾北安代为保管,以备不时之需,,第二是一人给了二十吊钱,分别藏在衣裳、被子、荷包等处,留着路上花销,最后一手是剪了几粒碎银子,缝在了两个小孙子的靴子、包头巾、棉服里,这样就算行李遗失并和大部队走散,也不怕没银子使。

    沈长林哭笑不得:“奶奶你放心,我们一定会跟紧先生的。”

    古代可没有卫星定位,地图导航,出远门都是群体出动,靠老手带路。

    沈玉寿也说:“我一定会照顾好弟弟。”说着对沈长林笑笑,“一日为弟,终身为弟哦。”

    沈长林:“……”

    他恨,为什么原主要比沈玉寿晚两年出生,还有,从前那个乖巧软萌的小兄长哪里去了,现在沈玉寿已经学会用兄长的身份拿捏人了。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