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15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15节

    朱棣见广场上的万民开始议论,有些嘈杂,不由地提气,高声喊起。

    此言一出,无数文官、武将为之色变。

    文官考虑的是,这判语可都是皇上写的,蕴含着皇上的意志与某种施政方略。如今皇上公然喊出军民一家的口号,还提出了藏军于民,很显然是一种尚武的倾向。大明现在已经没多少敌人了,皇上这个时候还尚武是想干嘛,总不成想要再次远征,把蒙古帝国的地盘也给抢过来吧?

    不可以,绝对不可以。

    国家太大,容易崩溃。现在大明的国土已经增加了许多许多,但人口还没有增加上来,占据太多的土地又有什么意义?

    蒙古帝国占据了数不尽的土地,可结果呢,直接分裂了啊。需要想办法引导皇上,少尚武,多重民事。

    武将们从这句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军民一家?

    在大明,军就是军,民就是民,军有军籍,民有民籍,这两类户籍是同一个高度的,军不受制于行政官管理,在身份、法律乃是税上,都直接归属于卫所、都司、五军都督府管理,府县、布政使司、户部都管不着。

    现在皇上喊出了军民一家的口号,这不是明摆着要打破军籍、户籍的界限吗?一旦这个界限打破,岂不是卫所制要有大变动?

    还有,民兵为根,这个口号说出来,几乎是直接宣布募兵制将会逐渐取代卫所制。

    大明军和兵是两个概念,军,有军籍,是世袭的、家族的,固定的,只要你当了军,你这一家子里面,世世代代,总要出一口人当军,这是朝廷经制之内的。

    但兵并不是如此,兵是通过朝廷招募的方式进入军营的,非经制的,也不是世袭的,没有强制要求一辈子在某个卫所值守。

    建文皇帝定义了民兵的地位,不就是在鼓励募兵制吗?看得出来,未来一定时间内,卫所制将会面临大变局。

    简单的几个字,蕴含的政治寓意却是深远的。

    朱棣、徐辉祖、铁铉等人都知道,解缙、杨士奇等人也清楚,卫所制是存在缺陷的,这个缺陷就是太过固定,太过死板,当爹的能打仗,当儿子的未必能啊,比如李文忠、李文忠他儿子,常遇春,常遇春他儿子……

    将门尚且出点李景隆、常茂之流,何况是寻常百姓。卫所在洪武时期没多少关系,大家都经历过战争,可当第一代、第二代军士老了,退了,儿子、孙子接班了,那怎么搞?

    卫所的战斗力关键在于军士,军士的战斗力在哪里?卫所制给不了源源不断的战力,唯有募兵制可行。

    但卫所制与军屯制绑在一起,朝廷并不能一刀切,直接废掉卫所制全面推行募兵制,只能在卫所制的基础上变革,引入募兵制作为补充,一步步过渡,求稳,最终演变为完全的募兵制。

    毕竟,新军之策,几次征战,大阅兵,都极大提升了军士与军士家眷的地位,当兵参军是光荣事,且新军政策吸引力足够强,募兵也可以获得稳健的兵源。

    军制革新,依据在路上。

    无论众人怎么想,无论文臣武将如何猜测,此时此刻的民兵方阵是骄傲的,他们曾经作为大军的后勤民兵,帮助大军运输了无数的粮食,衣物、马草、燃料等等,有时走在军队前面,有时跟在军队后面,保障着大军行进与物资供应。

    民兵方阵,赢得了无数百姓的欢呼,因为他们中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徭役,尤其是洪武年间,多少次征战,哪一次征战背后没有民兵在推粮食,在扛马草?

    后世小推车推出了个大战役,但在大明,在古代,任何一场战斗,可都是推车推出来的啊。抛开民心的成分不论,也抛开胜负不说,要打战争,是离不开百姓支持的,大阅兵给他们四个方阵,是完全立得住的。

    无数百姓看着民兵方阵,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属于一个集体的荣耀。

    当民兵方阵走过之后,远处的阅兵通道上隔着老远,才走出军士来。

    这种留白,似是一种缓冲,平息情绪。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转折,是冷兵器与热火器的转折。

    之前的一个个阅兵方阵,无一例外,都可以归属为冷兵器类。但此时此刻正在走来的,却是火器方阵。

    在经过一段空白之后,周大志、高忠光带队,踢着整齐的步伐,端着刺刀式火铳,终于出现在世人面前。

    火器部队,堪称大明最具毁伤战力的一支部队,由他们压轴(倒第二,后面还有个大招)无疑是正确的。

    周大志、高忠光是神机营的将领,都在昌都剌作战中赢得了赫赫名声。

    无数百姓看过医护兵、后勤兵、民兵等之后,心态放松了许多,可突然之间,心头又被震撼,迎接众人的是火器兵种的威严。

    刺刀火铳军士英姿挺拔,扛着刺刀式火铳,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一步一响,一步一力,缓缓走来。随着周大志、高忠光一声口令,身后的所有火铳军士开始动作!

    一晃,寒光骤现,火铳从肩头沉落左手。

    一顿,火铳提起,右手猛地抓住。

    一劈,威武之势瞬间杀出!

    三个动作,一气呵成,伴随着劈动火铳的动作,闪闪的刺刀冒着寒光,给无数人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让许多人血脉喷张!

    威武的火铳军,携着强大的气势,踏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看向朱允炆,缓缓前进。

    朱允炆看到这一幕,眼睛一热,久违的三段劈枪,自己还能看到!看大明军士凌厉的目光,一身的杀气,不由地回想起八四年的那个十月,同样的目光,同样不负军人二字!

    大明!

    朱允炆握着拳头,盯着走来的火铳兵,目光扫过每一个军士。

    朱棣高声:“神机火铳,杀敌索命。猛士卫国,壮哉大明!”

    周大志、高忠光等军士齐声呐喊,手中握着火铳,刺刀的锋芒自成一线。

    火器与冷兵器的结合,赋予了火铳兵独特的战斗力,即能远距离阻击骑兵,也能冲锋上去,收割落马骑兵,清扫战场,甚至在关键的时候,还可以端着刺刀,刺马,刺人!

    这是一支经过战场检验的火铳兵!

    一个方阵,两个方阵,三个方阵,四个方阵,都是火铳兵中的精锐,强大的气势与劈枪的威猛,让无数人看得热血沸腾!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神机虎蹲,攻坚破阵

    占巴的赖看着走来的刺刀火铳兵,目光中透着渴望地光。

    面对火铳,占城国是吃过大亏地,安南陈氏、胡氏几次欺负占城,可没少用这玩意,特别是胡氏父子,对火器的使用更是得心应手,胡元澄又是火器大家,占城军士吃地苦实在是太多了。

    好在占城国也制造有火铳,虽不如曾经地安南,但打打海贼,威慑百姓,稳固统治还是足够地。可现在看,占城国的火铳远不如大明火铳威武、实用啊。

    两相对比,占城火铳就一铁棍子,最多路边捡一根木棍塞进去充当把柄,既没有大明火铳管规整的枪托,更没有令人毛骨悚然、透着寒光的刺刀,那是什么,扳机,做什么用的,为啥我们的火铳没有?

    占巴的赖第一次感觉到被人甩在后面是如此的明显,大明有个词叫什么,望其项背,不,不是这个,是一骑绝尘!

    事实上,此时明军所装备的火铳,远远超出了同时期的各类火铳,不论是周围诸国,还是西方在内。

    现在的刺刀式火铳,已完全采取了燧石击发,且在火药室与击发机构上设置了防护罩,即便是在雨天也可以使用,不仅可以远攻,还可近战,解决了火铳军士打两轮就跑路的问题,赋予了火铳军士充当战斗主力的可能。

    射程、射速、发射间隔时间,刺刀式火铳都全面超过了洪武时期火铳。更重要的是,这批火铳军不再是沐英主导的山林野战军,而是经过草原、沙漠实战检验的,足以遏制骑兵冲势,与骑兵僵持、乃至决战的火铳军!

    李从茂看着火铳军,对李芳远低声解释:“这是大明的火器军队,这种火器的杀伤力较之弓箭更深一筹。弓箭只是单箭,但火铳却可以喷射出较多碎小的铁石,对骑兵、战马都可以造成毁伤,难防难避。”

    李芳远凝重地点了点头,说:“让我们的人抓紧时间搜寻火器、蒸汽机的情报。大明皇帝不给我们的,我们就自己研究。chao鲜作为大明藩属国,不能太弱了。”

    李从茂清楚李芳远的担忧,大明实在是太过强大,他们的军士厉害,又有火器在手,还有无敌的水师,chao鲜面对大明,几乎是不设防之地。

    太弱,则无国。

    chao鲜虽无意与大明争雄,但还是希望成为大明之下一个有用的藩属国,而不是毫无用处,毫无实力,随时可丢弃的小弟。

    库雷山、孙恩看着大明的火铳兵,眉头紧锁,这种火器已经被大明重视起来,甚至有可能作为未来主力兵种。

    帖木儿国也有一些火器匠人,但威力不大,对骑兵的威胁有限,时间一长就被埋没了。现在看来,大明正在走这一条路。

    库雷山看向孙恩:“我记得,米兰、法兰西、英格兰等国,都有使用过火器的情报,对吧?”

    孙恩忧虑地点头:“没错。”

    库雷山面色凝重:“混乱的西方,稳定的东方,不约而同都选择了火器,这不会是巧合,一定是有道理的。”

    孙恩赞同库雷山的话:“我们回去之后,必须说服苏丹,召集火器匠人,全力以赴研究火器,并组建火器军队。唯有如此,帖木儿国才能稳固。”

    库雷山目送着大明火铳军士一步步走过,那震撼的统一步伐,那锋芒毕露的刺刀,那威严中带着杀气的目光,让人畏惧,甚至生出了一种难以抵抗的情绪。

    把秃孛罗、脱鲁忽察儿等人,更是不安。

    大明在肆无忌惮展示自己的强大,他们在秀肌rou,在告诉所有人,大明军队是强大且不可战胜的,看看那些小国,看看那些土司就知道,大明在用军威,屈人之兵啊。

    刺刀火铳兵方阵走过,随之而来的是手提虎蹲炮的神机营方阵,领队的是邹鹏、张子华。

    与长枪方阵、火铳方阵左手握武器不同,虎蹲炮军士都是清一色右手提虎蹲炮,粗壮的虎蹲炮管上安装有把手,方便军士手提携带,两端还设了圆环,挂上绳子就能背着行走,只不过为了阅兵方便,并没有挂绳子。

    人群之中,李老三盯着这一幕,不由地拉着李晟询问:“这是什么军队,为何我不曾见过?”

    李晟低声嘘,不打算解释。

    欢欢拉了拉李晟的衣角:“我也不认识。”

    李晟连忙堆笑:“可别小看了他们,手中提着的黑色铁管子,就是威名赫赫的虎蹲炮。我给你讲过,打安南多邦城的时候……哎呀,老爹,你踩我脚了!”

    李老三鄙视自己的儿子,从踩的就是你!

    朱高炽看着走来的虎蹲炮阅兵方阵,对一旁的朱允熥说:“这就是屡立战功,威名远扬的虎蹲炮。多邦城外,昌都剌荒原,云南山林,可谓是功劳无数。听父亲说,虎蹲炮一出,可以覆盖一片区域,连帖木儿的骑兵都被拦腰斩断,首尾不能呼应。”

    朱允熥看着虎蹲炮方阵,连连点头。

    随着邹鹏、张子华一声“向左——看”的口号,所有军士右手抬起虎蹲炮,左手将虎蹲炮下侧的支架打开,如同露出了虎爪,左手抓着支架上端稳稳托着,脚步稳健,头也扭向观礼台正中央。

    黑乎乎的炮筒,如猛虎盘踞的姿态,令所有人震惊。无数人听说过虎蹲炮,但这种大杀器却很少出现在世人面前。

    大明百姓大饱眼福,看着这数量庞大的虎蹲炮,不由得自豪起来。谁敢招惹大明,就给他们吃虎蹲炮!

    朱棣看着走来的虎群,高声喊道:“神机虎蹲,攻坚破阵。飞弹卫国,壮哉大明!”

    一队队虎蹲炮军士,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踏步在混凝土道路上,威武的军士,雄壮的身姿,令人震撼。

    虎蹲炮一出,南洋诸国的国王有些瑟瑟发抖。

    比如暹罗、占城等国,还有满剌加、苏门答腊等国,不是与曾经的安南挨着,就是与安南打过不少交道,大家都知道安南国力强盛,战力在整个南洋都是首屈一指。

    尤其是那一座多邦石头城,可是号称无人可破,永不陷落之城,可结果呢,在大明火器之下,一天都没坚持下来,就彻底被大明军士占领。

    据说,一夜之间,多邦城都成了人间地狱,至今多邦城中冷风嗖嗖,阴凉之气令人不寒而栗。而制造这一切的,其中就包括虎蹲炮。

    安南胡氏号称几百万大军的,转眼之间就被大明灭了国。若是大明将这种火器运到南洋,谁能敌,谁敢敌?

    占城没有如多邦高大的城,暹罗也没办法号称百万兵。面对强大的明军,最好的选择恐怕是在大明下达进攻的那一刻,举手投降,混个自然死亡吧。

    畏惧解决不了问题,好在大明皇帝与我们签了共和贸易书,无意夺取南洋更多的土地,可恶的黄森屏,可恶的渤泥国,你们怎么就把如此大的地盘给了大明……

    “飞弹?”

    李芳远凝眸。

    李从茂在一旁介绍:“这虎蹲炮是大明一类小型的神机炮,与水师的神机炮一样,都可以发射火药弹,只不过射程不如神机炮。”

    “射程多少?”

    李芳远问。

    李从茂摇头:“目前并没有准确情报,据征安南的消息来看,应该在两百步以内。”

    “两百步,不算多。”

    李芳远对这个距离并不在意。

    李从茂哪里知道,打安南的时候虎蹲炮之所以射程近,是因为需要大仰角,需要打过多邦城墙去,可在与帖木儿军队作战时,虎蹲炮只需要穿过低矮的驼城,可以使用最远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