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节
昨晚下了一场小雨,早上时空气都还是湿漉漉的,那条通往林子的小路上,车辙印显得更为凌乱了。 这是因为在短时间内,有车在这条路上轧过。 车速匀速前进,那条路很快被甩在车后,高明程收回视线,不再去想江虎的事。 通燕高速公路,是今年开始通车的,但现在才是年初,还未通车,因此他们去通州,不能跑高速,车速就慢了很多,早上七点就出发,直到接近中午十二点才到。 堵车倒是没有,但王珣找人问路,花了点时间。 这会儿文物买卖还没有定性,因此买卖古董是有一定风险的。到了这边,王珣干起了他的老本行——收废品。 走街串巷的去喝街,也是能喝出好东西的,运气好的话,几十块钱买的罐子,几万块能出手掉! 当然了,这个几率还是比较低的。 王珣对这里不熟,因此他没法带着高明程直接找上门去,而是以收废品为由,先和人搭上话。 高明程对这个不熟,于是充当王珣的帮手,有人卖废品时,就帮着把废品整理好,然后称重算钱。 在收废品的过程中,王珣就和那些老居民说自己也收以前的一些旧物,如果有谁想卖的,就拿出来卖。 “你们也收以前的东西?家里有老东西的人,早就卖的差不多了!”有人如此说道。 通州距离首都很近,因此文物贩子,是绝不会放过通州的,如果说通州是一片田,那么早就犁过一遍又一遍了。 当然了,好东西可能也还有! 王珣和高明程并不感到失望,继续沿街叫喊收废品,时不时就有老太太把他们喊住,说要卖废品。 老太太们会过日子,用不着的东西也会攒着,寻个机会卖了换钱,什么破锅破碗的,什么孩子用过的作业本,杂七杂八的都有。 其中一个老太太听说他们也收旧物,于是拿出一把旧伞出来,问王珣要不要。 王珣精神一震,总算有人卖旧物了! 于是他接过拿把伞,仔细观察起来。 伞一入手,就感觉很沉,再看伞柄很粗,并且被雕成一个葫芦形状,伞架、伞面也很厚重。 除了重之外,这把伞就没有别的特色了。 王珣左看右看,没看出这把伞有什么特殊价值。 但他也没有把伞还回去,而是递给高明程看。 他们两个一起出门,现在又是一起喝街,那么他看不准的东西,就给高明程再看看吧。 高明程伸手接过,这把伞除了用料扎实外,真的没什么特色了。 不过看样式,有点像是滇南那边的。 “这么重,里面难道藏了金银珠宝?”高明程握着粗粗的伞柄,试探的说了句。 拿出伞的老太太还没有说话,她身边的人倒是说话了,“哈哈,要真是藏了金银珠宝,哪还有你们的事?这把伞,我们都看过,还用金属探测器查过了!” 高明程瞥了说话的人一眼,好吧,这年头聪明人还是挺多的。 以前的确有富人会把一些金银珠宝藏在箱子的内层里,那箱子的做工很好,人的rou眼几乎看不出来的。 但是吧,谁让现在有金属探测器了呢? 用金属探测器一扫,就能知道里面有没有藏东西了! 当然了,如果藏的是纸,那么也难以发现。 只不过普通人都认为金银才值钱,才有藏的价值。 高明程撑开伞面,发现这把伞虽然旧,但还能用,就是伞尖的部位都磨花了,显然这把伞曾被人当做拐杖用过了。 高明程也不是这方面的行家,但他买东西很随性,如果看上了,只要价钱合适,那买下也行,主打一个赌字。 于是高明程直接问道:“大妈,这把伞你打算卖多少钱?合适的话,我就顺便带走,不合适就算了。” 他说的随意,且拿出伞的人也认定里面不会藏着什么东西,毕竟只听说藏在箱子里,没听说藏在伞里。 这把伞的伞柄之所以粗,可能就是以前做生意的人,为了在赶路时可以充作拐杖用。 “二十块钱!”拿出伞的大妈一口说道。 时间进入90年后,通州这边的工资有所上涨,大多在三四百多了,但二十块钱也不是一笔小数目,至少之前有人来买旧物时,这把伞就没有卖出去。 不过她遇到高明程了,高明程最近发了一笔横财,又想有个开门红,愿意千金买马骨,于是说道:“行吧,我收了,你们要是有别的东西,也可以拿出来,我给的价钱会比别人要高点。” 他打开袋子,从里面拿出两张十块的钱,将之递给那个卖伞的大妈。 买下这把伞后,他随手把伞放在车斗里,似乎一点都不在乎。 周围人倒是恭喜伞主卖了个好价钱,但也没谁再去拿好东西出来卖了。 这让王珣和高明程都有些失望,只能继续往前面的街巷走去。 “哎,我还以为其他人会再拿出点什么东西来呢。”王珣失望的说道。 他觉得那把伞平平无奇,伞面很旧了,也没有字和画,就是普通的油纸伞,并且桐油刷的还不均匀,有些地方深了,有些地方浅了,看着更显旧了。 伞架也磨损的厉害,虽然还能撑开,但用着已经不顺畅了。 即使用着顺畅吧,这把伞这么重,撑伞也累啊! 高明程之前把伞随意的放在车斗里,这会儿却把玩上了,他说道:“我觉得这里面藏了东西。” 王珣一愣,随即又仔细研究了一下伞柄,那伞柄浑然一体,根本看不出任何痕迹来。 “不可能吧?人家都用过金属探测器了。”王珣有些不信,rou眼看不出来就算了,还不信金属探测器吗? 那玩意,他废品站也有,用着还挺方便的,能在一堆乱糟糟的废品中找到金属。 高明程摸着又粗又重的伞柄,念了句顺口溜:“子孙愣,破春凳,只准你烧,不准你卖!” 曾有人将财宝藏在春凳里,怕以后子孙变穷后会变卖家当,于是留下了这么一句话。如果子孙听从老人言,把春凳拿去烧,那么藏在里面的金银就可以让子孙重新发家了。 王珣不懂。 高明程也不是很确定,他只是觉得这把伞有滇南的特色,于是想起滇南那边的一些传说。 滇南自古出宝石,一些大马帮甚至经常到附近的国家去做生意,因此流传了很多说法。 比如‘穷走夷方急走厂’,夷方就是指缅甸,印度,泰国等国,厂就是指这一带玉石矿、银矿、宝石厂。 人们守在家乡的一亩三分地,可能安稳度日,但难以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世代艰辛的命运。 走夷方,出去闯荡,就可能改变命运,从而发家致富,当然也可能客死他乡。 而在以前,盗贼横行,于是富人都有埋藏财宝的习惯。并且每家有每家的说法。 高明程印象深的还有一个顺口溜:“上七丘,下七丘,金银藏在七七丘,谁能盘得着,买个腾越州。” 腾越州就是滇南保山腾冲那边,能买下一座城,那得藏着多少财宝啊! 因此在看到这把伞有一点滇南风格后,高明程就决定溢价买下。 大不了亏了呗! 第606章 毁了才能得到 抱着亏了也无所谓的心态,高明程决定等回去后,就把这把伞给毁了,他要看看,这么重的伞,到底有没有藏东西。 不过现在还是以收旧物为主,于是高明程把伞放在脚下,暂时不管了。 接下来的三天,他和王珣走在通州的大街小巷,以收废品为借口,先打开局面,再询问卖废品的人是否愿意卖以前的旧物。 只是早在八十年代,国内经济开始好转时,一些有先见的文物贩子,就已经一遍遍的来过通州了。 如今已是90年,人们要么已经没有旧物了,要么就是自己藏着不会轻易卖掉。 因此高明程和王珣在这里待了三天,都没有捡到大漏,但多少还是有些收获的,就是入手的价钱不低,但带回首都后,只要找到合适的买家,还是能够翻一番的。 王珣买下一把花梨木的太师椅,还买下一对酸枝木的箱子,以及一个哥窑的盘子。 高明程兜里有钱,但他不买体积大的东西,比如黄花梨家具这种,他就没要。 他和王珣在这里碰到一个买卖古董的跳蚤市场,于是买下一个田黄石的印章,又买了几个墨锭,并几幅近代画家的画作。 这些画,在现在的价钱都不算很贵,但随着古董拍卖合规合法后,价钱就会上涨了。 高明程决定自己收藏个十来年,然后看情况出手。 他买的都是小件的东西,方便携带,并且大部分都不准备现在就出手的。 三天后,他和王珣在傍晚时回到废品站。 因为早在出发前,就给废品站这边打过电话,因此一回到家里,就有热气腾腾的饭菜在等着他们。 邓婉婉更细心,给他们端来一盆热水和毛巾,好让他们能洗把脸。 一路风尘仆仆,的确是满面风尘了。 于是两人先后洗了脸,然后坐下来吃饭,吃饱喝足后,才跟家里人说起了一路的见闻。 但王珣最关心的,还是高明程最初花钱买下的那把旧伞。 “明程,现在都回家了,你打算怎么弄开那把伞?是用火烧还是用斧头劈开?” 还不等高明程开口说话,王珣又紧接着说道:“用火烧不安全吧?万一里面真藏着什么珍贵的东西呢?” 高明程早有想法了,对王珣说道:“你去拿把斧头来,我准备劈开伞柄!” 现在虽然是晚上,但屋子里开着电灯,也算是光线很充足,等王珣拿来斧头后,高明程将旧伞拄地,然后一手扶着,一手抡起斧头劈下。 他眼力很好,斧头的力道也控制的很好,斧头的刃口只劈开几寸而已。 那几寸裂口,全部是实木,并无中空,这让王珣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这把伞,他前前后后看了很多遍,伞柄虽粗,但浑然一体,绝无机关暗盒。 在王珣看来,这把伞既无艺术价值,用着也不方便,唯一的用处,可能就是充作柴火烧了,毕竟用料十足,能烧一把火出来。 一斧头下去,并无结果,但高明程并不气馁。 他继续劈砍下去,这次用的力道稍稍重点,伞柄立即裂开一道长长的口子出来。 有了这两刀,接下来就用不着斧头了,高明程放下斧头,直接用手掰开,当他彻底掰开后,伞柄的真面目就彻底暴露在众人的眼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