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庶庶得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35

分卷阅读235

    母亲的脸。

    这美丽的妇人离开人世时,正值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没有如雪的杏花为她相送,亦没有温软的春风装点她凄清的眉眼。她甚至都不曾撑到见他最后一面,便孤独地闭上了双眼。

    不知不觉间,阿渊的颊边有了一丝凉意。

    他忽然便记起,今年恰是他的娘亲离世五年整。而他竟是忘记了为娘亲办一场法事。

    阿渊的身子动了动,可随后他却又坐了下来。

    就算他记得又如何?那个最该为他的娘亲做法事之人,现在正在都城金陵安然地做着他的国公爷。泼天富贵之下、锦乡绣苑之中,又有谁还会记得他这个jian生子的娘亲?

    阿渊的手不由自主握成了拳头。

    然而,那箫声此时又飘了过来,悲凉的,凄切的。却又奇异地带着一丝苍茫的温暖,抚慰着他心头的愤懑与悲凉。

    阿渊握紧的拳头渐渐松了下来,抬手拭去了眼角的水意。

    此时此际,便让这曲箫声作为他的拜祭吧。只愿他的娘亲来生能够托生在一个好人家,一生顺遂、平安喜乐。

    阿渊闭上双眼,一任那箫韵在自己的心底深处来回荡涤。他觉得,他的三魂七魄亦似被这箫声洗了一回。变得透明清澈起来。

    不知为什么。阿渊便对这箫声有了几分贪恋。

    在箫韵结束之前,他不希望被任何人打扰,也不想用任何声音或动作。去打断自己此时的感受。

    所以,在察觉到刘筠的气息时,他仍是坐在树梢未动。他想,刘筠身边的何靖边。应该也同样感知到了自己的存在。

    只是,他们谁都不曾现身。亦不曾说话。似是不希望惊扰到了什么一般,只各自安静地待在原地,直至箫声停歇,一切又归于沉寂。唯有东风拂乱的杏花,依旧不停地缓缓飘落,阿渊才忍不住长出了口气。

    他忽然便觉得。他进来这寺中还是来对了。若非如此,又怎能遇见如此动人的箫韵?而一直以来堵在他心头的那些情绪。亦因了傅四的这一曲而稍稍纾解了一些。

    只不过,这般美妙的乐音,偏不是他一个人独赏,还多了刘筠与何靖边两个人出来,这一点很叫阿渊不喜。所以他才会疾步走出树林,将刘筠也丢在了身后。

    望着那个桀骜的背影渐渐消失于花海之中,刘筠无奈地一笑,摇了摇头,举手拂去袍袖上落着的花瓣,又转首看向箫声传来的地方。

    隔着重重花影,隔着一卷又一卷的浩荡东风,在他目力所及之处,是一角青色的砖墙。方才的箫声便是自那墙中传出来的。

    刘筠凝视着那一角墙影,良久后方才转身向外走去。

    何靖边看了看那高墙,又看了看刘筠,低声问道:“主子,可要属下去探一探?”

    刘筠洒然一笑,缓缓地道:“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般诗情画意,想来也只有于江南烟水间方能领略一二。今日得闻此曲已然足矣,又何必多此一举?”说罢摇了摇头,径自向前走去。

    何靖边动了动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然而再一转念,却终是一语未发,只沉默地跟着刘筠走出了杏林。

    又是一阵东风拂了过来,如雪的花瓣四下飘舞,婉转于这早春幽静的山间,将那一缕缕清甜的花香,散入高大的青墙之中。

    高墙之外,正是杏花吹雪的旖旎风景。而高墙之内,却唯有零星的花瓣偶尔行经,便连花香似亦被这高墙挡了去,唯余淡淡的几痕而已。

    此时,痕香院里正自安静着,青芜捧着一管紫竹玉箫,轻手轻脚地走进了西梢间里,将玉箫小心地悬在了墙上。

    涉江便上前替傅珺倒了盏茶,一旁的青蔓犹自羡慕地道:“姑娘吹的这支曲儿可真是好听呢,婢子头一回听见这般好听的曲子。”

    傅珺浅浅一笑,眸中掠过一丝黯然。

    今天是她在灵岩寺住的最后一晚,明日便将启程回府。

    方才一阵风过,将墙外的杏花拂进了几片过来,不知为何,她忽然便怅惘了起来。

    那一片又一片在风里盘旋的落花,让傅珺想起了王氏,也想起了她自己。

    斯人已逝,芳魂远去,傅珺在这世上最亲的人,就此渺渺于尘世的彼端,再也不能重逢。而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她也只是一缕异世的孤魂,独自在这异时空的大汉朝漂泊,始终也找不到归属感。

    几乎是在不知不觉间,傅珺便取下了墙上的紫竹玉箫,来到银杏树下,望着高墙之外偶尔飘进院中的杏花,吹起了她前世最喜欢的一首箫曲——。

    山寺杏花无人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情此景,说傅珺感怀身世也罢,说她心念母亲也好。她所有的茫然与叹惋,便皆在这一曲中。

    这大约是傅珺有生以来奏得最好的一次箫曲。若柳夫子在此,只怕会喜得连声说好,为自己这些年的辛苦不曾白废而感到欢喜。

    一曲奏罢,傅珺却是有些累了,便坐在窗前的扶手椅上休息,耳中听得青蔓还在咭咭呱呱地说着什么,心中生出几分淡淡的不舍。

    这样安静的日子往后只怕不会多了。

    在来灵岩寺之前,她接到了傅庚写来的一封信,信上说他将于四月底携眷启程回京,就任督察院左副都御使一职。届时傅珺亦需与他一同回到都城金陵,回到平南侯府。

    ☆、第225章

    傅庚还在信中透露了一个消息:唐寂将于四、五月间受到圣上嘉奖,很可能升授通奉大夫,官职虽是未变,官阶去是升上去了一等。

    从这些信息里,傅珺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对于本朝的官职傅珺了解不多,但督察院是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这一点她还是很清楚的。傅庚能够走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一定与他前些时候在河道贪墨案上的表现有着莫大的关系。

    还有唐寂,他被圣上嘉奖的时间恰恰就在钱宝一案之后。不能不说这里头有着某种联系。

    傅珺猜测,很可能钱宝一案牵扯到了别的什么事,被唐寂一举查清了,圣上欣喜之便干脆升了唐寂一阶官衔,由正三品变成了从二品,其上升速度几乎与傅庚同步。这可是极大的隆宠了。

    而傅庚与唐寂的升职,于傅珺而言不啻是两大利好消息。

    老爹官儿做得大,傅珺的腰杆子就能挺得直,在平南侯府里说话的声音也能大一些。而唐寂已经官至二品,又一直掌管着大理寺,这于傅珺之后要做的事情亦十分有利。

    重回都城金陵,一直是傅珺多年以来的夙愿。